「“徽”煌40年」涡阳:农民手中的“红本本”生出了“金蛋蛋”

「“徽”煌40年」涡阳:农民手中的“红本本”生出了“金蛋蛋”

两年多来,凭借手里的承包土地经营权证,安徽省涡阳县的农民们先后贷款7452笔,3.4亿多元的资金在田间地头流动,解了大家一个个燃眉之急,为农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农民手中的“红本本”,生出了一个个致富的“金蛋蛋”。

经营权抵押贷款,承包土地变成“活资产”

今年年初的雪灾中,涡阳县城西镇的蔬菜种植大户孙成洪损失不小,但他并没有为维修资金头疼,只是拿出手机打开“金农易贷”,进行简单操作后,两三万元的贷款就很快到账了。

孙成洪手机上的“金农易贷”,是在涡阳县农村商业银行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安装的。

2017年4月份,凭借自家的承包土地经营权证,再加上其他村民作保,孙成洪在涡阳农村商业银行获得了10万元的授信额度,授信期限为3年。

“当时蔬菜还没上市,又需要钱购买农具、肥料等,我贷了六七万元,9月份菜卖完后,就把钱还上了,都是通过手机操作,非常方便。”孙成洪说。

2015年12月,涡阳县成为全国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之一。通过紧张的工作,2016年3月,涡阳农村商业银行发放了第一笔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为深化农村改革作出有益探索。

「“徽”煌40年」涡阳:农民手中的“红本本”生出了“金蛋蛋”

涡阳农民在用承包土地经营权证贷款

如今,经过两年多的积极探索、大胆尝试,涡阳农村商业银行推出了“一次授信、自助办理、随用随贷、循环使用”的农村信贷模式。

“在授信额度范围内,我随时可以贷款、还款,不用再往银行跑。在授信期限内,我贷多少次都可以。”像孙成洪一样享受便利金融服务的农民,涡阳县还有很多。

据统计,从2016年3月发放第一笔贷款至2018年4月20日,涡阳农村商业银行发放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7452笔,贷款金额达到3.4亿多元。

“对农户来讲,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可以变现,土地就变成了‘活资产’,实现了承包土地的增值,现在他们也越来越看重这一块。”涡阳农村商业银行副行长管晓伟说。

破解农民贷款难题,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

除了使用方便外,这次贷款的经历,也是孙成洪最舒心的一次,他没有再像以前那样四处碰壁。中间最麻烦的事,也是因为家里只有8亩地,无法获得10万元的授信额度,需要他找一个同村村民作担保。

农业生产经营也需要资金注入,但在以前,银行不敢轻易贷款给农民。

“很多人长期外出打工,流动性大,拿承包地作为抵押,出现问题后不好处置,信贷风险比较大。但现在不一样了,农民以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做贷款抵押,再加上第三人抵押担保,防控信贷风险就有了抓手。”管晓伟说,在改革的探索中,该行创新担保方式,有效解决了这一难题。

「“徽”煌40年」涡阳:农民手中的“红本本”生出了“金蛋蛋”

涡阳农商行工作人员在走访贷款农户

涡阳县农民人均承包土地1.5亩左右,大部分授信额度不足5万元,难以满足农民生产经营资金需要。为破解这一难题,涡阳农村商业银行创新思路,对个体农户实行“土地抵押+其他担保”进行综合授信。

通过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再加上本村农户、固定收入人员、当地企业主、本地个体工商户等多种方式,不但个体农户的授信额度由不足5万,提高到10万、20万、50万,还有效降低了银行信贷风险。

“如果借款人不能按期还款,借款本息就由担保人偿还,抵押的土地也交由担保人经营,直至收益抵偿借款本息。”管晓伟说。

除了个体农户外,针对新型经营主体,涡阳农村商业银行则采取“分块抵押、集合授信”的思路,向社员们发放贷款,由大家共同出资解决资金问题。

人民网安徽频道记者从涡阳县了解到,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改变了以往涉农商业银行吸纳农村存款到城市放贷的运营模式,由“抽水机”变成“输血器”,加大了对农业农村发展的资金支持,推动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又增加了农民收入。(韩震震 赵越)

「“徽”煌40年」涡阳:农民手中的“红本本”生出了“金蛋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