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甲斐为根据地的武田家是怎么支撑自己强大的军力的?

再见丶无法复制的曾经


当然主要还是靠年贡以及税收,金山这种外快并不是长久之计。年贡的话自然是不用说,而税收主要分为栋别役、德役、以及田役。



年贡

武田家采用的年贡制度是“贯高制”,即将田地出产的粮食换成货币缴纳。通常这种年贡模式,是按田地的面积来收税的,耕作的农民将年贡上交给地头,地头再上交给领主,经过层层上交到达大名们的手中。不过,战国时代的甲斐天灾人祸不断,因此自然是不可能光靠年贡来支撑武田地方政权的运作的。



这就涉及到了各种税收。

栋别役

栋别役指的就是按照百姓的房屋数量来计算的税收,也就是房屋税,分为纳税以及徭役两种。纳税的话就是出钱,徭役的话就是应征前去修筑城池或者堤坝、工事等等。

武田信玄继承家督之后的第二年,武田家制定了《栋别日记》,正式将栋别役作为一项固定税收确立下来。栋别役的征收通常会被委派给村子或者城镇的有力土豪负责,这些人被称为“调众”,当百姓支付不起栋别役的时候,就要由村子或者城镇的所有人平摊承担。


通常每间房屋征收一次栋别役要缴纳二百文,不足一间屋子大小的屋子则是一百文,新屋子每间则是首次五十文,之后再增加一百文。

德役

在日本的战国时代,一些有钱人会被称为“有德人”,这些有德人通常都是从事贷款业务,将粮食或者金钱借出给领主或者百姓为生,当然,是要收利息的。


武田家自然不会放过这些,武田信玄在武田氏的领国各处都设立了名为“御藏”的仓库,存放年贡并将藏米作为俸禄发给家臣们,多余的藏米或者钱币则会被贷款给百姓,这些御藏通常都委托给各地的有德人管理。

除了御藏以外,武田氏偶尔还会向有德人征收“德役”。例如在天文十八年四月十四日,甲斐发生了大地震,在当年的十一月,武田信玄为了复兴甲斐,向甲斐郡内的住民(主要是有德人)征收“过料钱”。在与信浓国豪族的战争中,武田氏为了保障财源,多次征收德役,最终导致许多住民都丢下房屋逃亡。

田役


田役是武田氏独有的税收制度,武田氏没有像其他的战国大名那样对田地征收“段钱”,取而代之的就是田役。段钱原本并非固定税收,但是在室町幕府中后期逐渐在各国确立了下来,然而这段时间内,因为关东“上杉禅秀之乱”的缘故,上杉禅秀一方的甲斐守护武田信满兵败自杀,甲斐一度处于“无守护”的状态,后来在武田信昌就任守护的末期,甲斐又发生了内乱,直到武田信虎时才被平定,甲斐才得以统一,最终导致武田家的税收制度与其他战国大名相比慢了半拍。

武田信玄就任家督以后,考虑到甲斐山地居多,田地较少,便不征收段钱,创立了“田役”制度。田役也分为两种,一种是帮助领主搬运年贡的徭役,另一种就是按田地为单位缴纳税金了。一般认为武田氏在甲斐以“定纳贯高”(实际征收的年贡)作为基准征收田役,在信浓则是按照每一反面积的田地征收百文至二百文不等,有的也会征收一升米作为赋税。

军役众与惣百姓


武田氏领国内同样也有“兵农分离”政策,负责缴纳年贡的被称为“惣百姓”以及“军役众”,军役众通常会被免除许多徭役以及年贡,但是作为补偿,他们需要应征入伍,跟随领主上战场打仗。惣百姓则不需要向领主进行军役奉公,但是承担的年贡就会多一些。



正是因为有武田信玄统治时期确立的这些基本的税收制度、军役制度,才最终使得武田氏变得越来越强大。不过有句话怎么说的呢?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伊势早苗


并不是只有靠海才厉害,否则秦不可能统一中国。日本之所以有“强大大名都是平原+港口”模式,主要原因是日本没有哪个地方距离海岸线能超过300公里,很容易就到海边,其中只有武田家不在海边,就觉得“诶,好奇怪啊,为什么不靠海也可以发展?”这种问题好似问“诶,好奇怪啊,为什么不是沙漠也可以有石油”差不多。题问“武田家的领地除了山还是山,没有港口以外连成规模的耕地都不多”,这点完全站不住脚,太阁检地账显示,甲斐国产能是22万石,比靠海的骏河(15万石)、相模(19万石)、出云(18万石)、石见(11万石)、安艺(19万石)等领国都要多。的确,太阁检地是1590s,武田家崛起是1520s,前后差了70多年,但甲斐国与他国的对比关系却不会出现太大差距。那好,这些产出能带出多少部队呢?说实话,战国时期每万石能出多少兵力,这点一直没有个定数,毕竟人不是机器,多吃点少吃点也不是不能打仗。以关原之战为例,西军石田三成(19.2万石)带出5820人,也就是每万石303人;东军山内一丰(6万石)2000人,也就是每万石383人,这都是拼了老命带出来的部队。相比之下福岛正则、细川忠兴、黑田长政、田中吉政大致维持在每万石250-300人之间。反推回战国中期,每万石只算能带出250人部队,那22万石就是5500人,再加上武田金山所能购买的粮食,与武田信玄刚刚即位时期(1540年代)武田家实力差不太多。从军力本身而言,武田家算不上多么强大,到战国后期基本上人人都能拿出5000人,但问题在于,甲斐国在战国中期就由武田信绳、信虎父子强行统一,领地内没有人敢再生事,甲斐国成了武田家稳固的“基盘”,这一点较之同时代长尾家在越后、尼子家在出云都有着明显不同。有了基盘以后,武田家采用了战国大名的惯用伎俩——先方众。武田家想其他领国(比如信浓)扩充实力,但自己势单力薄,只能借一家打另一家,最后把听话的这一家变成“先方众”,稳定在当地成为家臣。比如1542年进攻诹访赖重,武田家就动用了高远赖继作为“先方众”,当然最后把高远赖继也干掉了。。。再比如进攻户石城动用了真田家。。。这些例子都说明武田信玄攻略信浓时,更多以政治辅助而非纯军事手段来做,不需要太大军力即可完成。个人一直认为,武田家军力崛起,基本还是在武田信玄一代,占领南信浓之后获得大片肥沃土地(信浓一国有40万石,其中平原集中在中南部的诹访、松本一带),进一步扩充了军力,借助1-3次川中岛对峙建立一个固定假想敌而团结内部,稳固信浓统治基盘,这才有了后世强大的武田军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