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叶知秋——《天行九歌》中天地间掌控命运的答案原来是这个?

立秋

暑去凉来,秋天到。今天是8月7日立秋。立秋分三候: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降,三候寒蝉鸣。从这时候起天气就由热转凉,由凉转寒了。

立秋后一些树开始落叶,因此有“落叶知秋、一叶知秋”这样的成语,说起一叶知秋,在《淮南子·说山训》里有“见一叶落而知岁之江暮。”同样《天行九歌》中也有一集是“一叶知秋”。

这里到底说了什么呢?

秦始皇偶尔读到了韩非的《孤愤》和《五蠹》二文,对文章“法”的思想十分欣赏,所以想亲自面见一下韩非,于是让盖聂安排并一同随行。

秦始皇见韩非心想,书中讲述的都是教导君王如何得天下、治天下,想必韩非也精通帝王之术,故前去请教。

《史记》中也记载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恨不死矣!

同样《天行九歌》中秦始皇也说“我很好奇,在这样破败的庭院中,如何写出谋划天下的文章”。

这里的破败,小编认为,并不是庭院的破败,而是暗指韩国的没落。

一叶知秋——《天行九歌》中天地间掌控命运的答案原来是这个?

但是韩非先生却对秦始皇说:

“有些人没有见过汪洋,以为江河最为壮美,而有些人通过一片落叶,却能看到整个秋天。”

“行万里路,才能见天地之辽阔,我曾经流浪。为了寻找一个答案。”

“我遇到了一位老师。我问他,天地间真的有一种超越凡人的力量,在冥冥中掌控着命运吗?”

一叶知秋——《天行九歌》中天地间掌控命运的答案原来是这个?

老师也就是荀子说“有”,这种超越凡人的力量虽然先生并未正面回答,也未说出他的老师当时给他的是怎样的答案。

但是他对秦始皇说:“心,如果在深井中,眼中的天空就会变小。高山变成峡谷,沧海化为桑田。夏冬的荣枯,国家的兴衰,人的生死,真的是神秘莫测。十年可见春去秋来,百年可证生老病死,千年可叹王朝更替,万年可见斗转星移。凡人如果用一天的视野去窥探百万年的天地,是否如同井底之蛙?”

此番话让秦始皇明白了一个道理,就是“一叶知秋意”。

一叶知秋——《天行九歌》中天地间掌控命运的答案原来是这个?

他虽然说出了岁月会见证人的生老病死,国家兴衰,王朝更替,同时寡人也知道了这种超越凡人的力量应该说的就是时间或自然规律,从事物的某些细微迹象就预料到事物的发展趋向和变化。“一叶知秋”并不是什么特殊才能,重要的是我们要对身边的事物拥有敏锐的感知和观察力,通过观察到的外在细节,经过周密的分析,从而判断整体的发展态势。

一叶知秋——《天行九歌》中天地间掌控命运的答案原来是这个?

同样在后面几集,韩非先生也嘱咐秦始皇“回秦路上一定要珍重”,“如今权利的野兽已经张开獠牙,即便尚公子回到秦国,处境恐怕会更加凶险。”可见,他一样预见了秦始皇的曲折。

但是秦始皇仍然想知道“听说先生曾经说过,七国的天下,要九十九?不知先生之法,是一国之法,还是天下之法?”

一叶知秋——《天行九歌》中天地间掌控命运的答案原来是这个?

诸子百家本无谁强谁弱,谁好谁坏一说,不过是各家遵循的准则不同,在以自己认为对的方式去竭力救苍生于离乱之中罢了。

“这天下分分合合,最终受苦的总是芸芸众生。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如今分离已久,该到了再次合并的时刻了。”

一叶知秋——《天行九歌》中天地间掌控命运的答案原来是这个?

“我心中的九十九,应该是法之天下,儒之教化。”

一叶知秋——《天行九歌》中天地间掌控命运的答案原来是这个?

秦始皇和韩非先生虽然身份不同,处境不同,却难得的对天下,对两家学说有着一样的见解——这是我们的共鸣所在。所以始皇问韩非先生是否愿意与他一同携手,共创一个九十九的天下。

一叶知秋——《天行九歌》中天地间掌控命运的答案原来是这个?

可是先生拒绝了,秦始皇想必是理解先生的,知道他即是看过了自己的死亡,知道自己的结局,他还是甘愿留在自己的国家和朋友一起清楚积弊,努力去改变现状与命运对抗,无怨无悔。

一叶知秋——《天行九歌》中天地间掌控命运的答案原来是这个?

秦始皇读韩非先生所著的书惊叹不已,而先生在自己的国家也遇不到一个始皇一样可以理解他的“法”的君主,他俩的相遇不可谓不惊喜,但是惊喜归惊喜,两人终究只能走上殊途。

一叶知秋——《天行九歌》中天地间掌控命运的答案原来是这个?

一叶知秋——《天行九歌》中天地间掌控命运的答案原来是这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