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會計師事務所工作都有哪些「苦水」?

在會計師事務所工作都有哪些「苦水」?

會計事務所,金融產業鏈裡面的一環,在裡面工作壓力不大是不可能的。如果做會計的感受不到壓力,說句不好聽的話,可能你從事的會計工作並不需要太強的專業性。準確的說,如果你有志於成為會計行業的頂尖人才,從大學開始就應該感受到會計行業的壓力了。本人在實習期間,剛好趕上期中審計,雖然繁忙程度不能和年審相比,但也可從中窺見一斑。

個人感覺,工作上還是充滿了壓力。壓力來源於兩個方面:

  1. Timeline:每次審計的時間表都很緊。在四大,從來沒有時間充裕的情況。大多數情況都是在瘋狂的趕時間。比如說,我們當時在審計一個保險公司的cash account。主要的方法就是向各個保管該保險公司銀行賬戶的銀行發徵詢函。這件事情如果拖一天就可能導致整個審計的延緩。所以,即使北京當時下暴雨,作為實習生的我還是要把銀行徵詢函送達銀行手上。當時地鐵坐到一半就停了,因為前面的地鐵站已經倒灌了。所以我在暴雨中走了半個小時去各家銀行把徵詢函送到。好多銀行的經歷看到我都很驚訝,他們本來認為那天四大應該不會來人了。

  2. Risk:審計本身就是管控風險的一門學科。所以每一步都要小心翼翼如履薄冰。我所在的項目是一個拓荒項目,就是說之前安永從來沒有審計過這家公司,所以所有的底稿都要從零開始。具體這個client的賬裡面都多少貓膩,都需要我們去找去看,如果找不出來,審計失敗,帶來的損失會是連鎖的。所以審計組身上的壓力可想而知。有時候client非常不願意你仔細翻閱他們的文件,所以client對審計員的態度有時候很惡劣。比如我去client的office要一些文件,那個主管理都不理我,我就只能乾站在原地一次次問他,問多了,那個主管直接問我:你們審計的有完沒完?又或者,有一次帶我的senior發現client的賬面裡有不合理的地方,但client不願意改,所以senior就打電話和對方說了一個多小時才讓對方放棄自己不合理的做賬方法。

在會計師事務所工作都有哪些「苦水」?

再舉個我同事的例子:

我同事在不忙的時候打了一次籃球,把腿扭了,比較嚴重。第一次去醫院看過後醫生讓他每兩個月來複查。結果過了不久開始忙季,他就拖著病腿加了五個月的班,根本沒有時間複查。等到忙季結束,再去醫院的時候,他的腿已經有不可避免的骨裂了,終身性的,一下雨就會疼。

會計行業的優點:

我本人發自內心的熱愛會計這門學科,所以毅然決然地走上了會計學術研究的道路。所以,說了半天苦水,我想說些會計行業好的地方。

  1. 審計第一門課,我們的教授有個形象的比喻:We auditors are superheroes. We should be proud of our professions. 審計是保衛整個商業世界的防線,沒有了審計,整個商業世界會缺少信任,導致整個市場惡性競爭進而市場崩潰。能力越大,責任越大。所以,如果是做審計,最大的成就感有時候來源於這裡。

  2. 會計是整個商業世界的基石。沒有了會計,商業世界缺少了精確的衡量標準,就相當於一輛火車沒有了軌道。商業世界中,除了政府法規,道德準繩,還有一個重要的管控方式,就是會計。會計準則是所有商業行為都要遵守的法則。所以,即使會計行業處於整個金融鏈條的低端,它同時也是最重要的,所以會計不會失業,而金融會失業。我們教授曾開過一個玩笑,金融危機一來,投行紛紛丟了工作,而這時候會計事務所開始大批招人因為它們要進行投行的破產清算了。

  3. 會計是捕捉商業行為的痕跡的過程。所謂“雁過留聲”。只要發生過的商業行為,就一定會用一種形式轉化成會計語言。所以,有時候做會計的感覺是在“破案”---我們如何利用留下的痕跡去推斷某個商業行為原本的樣子,又或者我們如何拆解某個商業行為來預測它會留下的痕跡。通過邏輯思維,查看原始文獻,職業直覺等技巧來揭秘的過程也是充滿了樂趣的,就像是一個偵探。

在會計師事務所工作都有哪些「苦水」?

總之,無論哪個行業都有自己的苦衷和心酸,也有成就和收穫,最關鍵的,是不是適合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