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中介加價爭搶房源,我們會不會「買不起房」又「租不起房」……

日前,北京某區一房主發消息稱,自家120平方米的房子,預期租價7500元/月,到中介廠商詢價時,房源卻受到爭搶,最終租金定價10800元/月。

租房市場彷彿變了天,與以往拼命向房東壓價的做法不同,如今的房地產中介為了獲得房源甚至不惜大幅提價,即使與競爭對手爭得頭破血流也要拿下房源。

观点|中介加价争抢房源,我们会不会“买不起房”又“租不起房”……

出現以上現象,一方面是因為我國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存在較強的差異人口流動性,加上畢業季、春節等時間性因素,租房需求在總體不斷增長的同時呈現出階段性猛增的特點。另一方面,房地產階段性調控初具成效,我國房地產市場已經進入存量時代,而對房地產亂象的整頓使得合法房源進一步減少,加之二手房市場活躍不斷吸走流量,更加使得租賃市場房源重金難求。在賣方市場條件下,商品呈現出的自然是高價狀態。

房源少、房價高,背後也就意味著高利潤,當行業存在利潤,就會不斷有企業進出,那麼市場就不會實現動態平衡。這也解釋了為什麼目前各房地產商紛紛開始轉型升級,轉向自持性商品房的開發,走“開發+經營”的道路。

蘇寧、京東、支付寶等各大電商紛紛進入中介市場的背後原因也莫過於此。對於大部分房地產企業而言,很少有企業能如萬達一樣將其自持性房地產用於商業經營,大部分企業自持性商品房今後的方向將是

長租市場。在當前這個階段,轉身做“房東”對房地產企業來說是一種相對“低風險+高利潤”的投資組合。

從當前的政策趨勢來看,自持性商品房的投資也正處於政策紅利期,其土地成本較低,並且國有企業也正在積極地發揮頭雁的作用。有關資料顯示,杭州市的城市建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和杭州市錢江新城投資集團有限公司這兩家國企已經積極地參與到了租賃公寓試點。

值得注意的是,類似於長租住房類的房地產長效機制或將一定程度帶動房地產金融的發展。目前我國以住房租賃為底層資產的證券化產品主要有兩種,分別為REITs及CMBS。所謂房地產證券化,即以房地產為債券標的,以信託或抵押的方式,最終組成資產組合,以股票或債權的形式發行入市。

房地產證券化對於當今房地產市場而言頗具現實意義。從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來講,以現有房屋地產抵押或信託進行投融資能有效地減少銀行資產的流動性風險,提高銀行的資本利用率

。對投資者來講,房地產證券組合為其提供了新的投資渠道,並且其具有較高的現金回報、市場價值穩定,是一種可以有效分散風險的高回報投資組合。

但不論從政策層面來講,還是從房地產市場現狀來看,房租價格在未來都是呈上升趨勢的。

在住房需求不斷增加的狀況下,目前杭州、廈門、福州等地已經相繼出臺相關租賃新規向其“示好”,且這個趨勢正在擴散,租賃市場正在迎來政策紅利期。同時,房地產市場投資銷售模式的利潤空間正在縮小,而投資經營的模式正在煥發新的發展生機。

不過,我們應當同時看到,雖然房地產租賃行業是朝陽產業,高增長象徵良好的發展勢頭,但是如今租金過快的上漲已經完全淹沒了租房對購房的經濟替代意義,這與保障民生的目標是背道而馳的。根據以上數據,且不論中介的利潤空間,僅10800元/月的租金就夠在三四線城市購買一平方米的房子了,租住兩年的費用已經與100平方米首付費用齊肩。

观点|中介加价争抢房源,我们会不会“买不起房”又“租不起房”……

這個隱憂告訴我們,作為朝陽產業,租賃市場的發展前景我們是有目共睹的,但是必須要正根基才能獲得長久健康的發展,最為核心的問題在於,需要未雨綢繆,防止從現在的“買不起房”到將來的“租不起房”

首先,我們需要做的就是,盤活存量,優化房源供給結構,同時廣開渠道,增加信息透明度,防止租價過高,偏離正常值,損害整個租客的權益和整個市場的發展。

其次,應培育新生市場主體,創新經營模式比如採用託管,同時加緊對市場行為的規範管理,完善管理監督機制,廓清市場發展風氣,為長久發展創造一個良好的行業環境。

最後,應加快廉租房等保障性住房的建設,建立起租賃市場的保障機制,形成多層次的供給機制。同時增加政策扶持力度,為其發展提供政策紅利,以真正地搞活租賃市場,為我國房地產發展注入新活力。

(作者盤和林是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應用經濟學博士後,系地產深度報道專欄作家,本文為作者個人言論,不代表地產深度報道觀點)

观点|中介加价争抢房源,我们会不会“买不起房”又“租不起房”……观点|中介加价争抢房源,我们会不会“买不起房”又“租不起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