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不虚动 仰之弥高 于建平书法艺术赏评

翰不虚动 仰之弥高 于建平书法艺术赏评

翰不虚动 仰之弥高 于建平书法艺术赏评

翰不虚动 仰之弥高

——于建平书法艺术赏评

于建平 得山近水斋主,号衍之。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连云港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中国《名言书法大典》特聘书法家

连云港市民进江海书画会艺术顾问

连云港市个私书画研究会副主席

曾获天文杯硬笔书法一等奖、全国硬笔书法二等奖。

入选全国第九届书法纂刻展

书法作品镌刻于炎帝陵、花果山等景区

作品被澳大利亚、新西兰、韩国、日本等国家收藏。

翰不虚动 仰之弥高 于建平书法艺术赏评

翰不虚动 仰之弥高 于建平书法艺术赏评

翰不虚动 仰之弥高 于建平书法艺术赏评

翰不虚动 仰之弥高 于建平书法艺术赏评

翰不虚动 仰之弥高 于建平书法艺术赏评

书法是流动着情感的生命河流,她的每段波浪,每次迂回,每声律动,都是一道美丽的风景。于建平,一位西游记文化古城的书法家,如庄子之秋水,一路风雨,不舍昼夜,向着浩瀚的大海奔去,成为书法长河中一朵出彩的浪花。

于建平书法作品既体现传统功力,又具有现代气息,庄重稳健,大气厚实,有庙堂之气。既有小桥流水,又有大漠飞雪,拿捏有度,美得不涩,美得不腻。用笔折搭转换,方中寓圆,提按衄挫,刚柔相济,通篇疏密虚实极富变化,整体凸显了典雅醇正的书法风格。

学书初从欧、颜入手,后“二王”转苏米,再后摩崖刻石、碑铭墓志和写经残纸,汉简章草亦多有涉猎,经过苦练苦修,将北碑、章草书风融入了行书,进入了魏体行书的新境界。

翰不虚动 仰之弥高 于建平书法艺术赏评

翰不虚动 仰之弥高 于建平书法艺术赏评

翰不虚动 仰之弥高 于建平书法艺术赏评

翰不虚动 仰之弥高 于建平书法艺术赏评

翰不虚动 仰之弥高 于建平书法艺术赏评

在唐楷的取法过程中,结合自己的审美取向和艺术追求,在颜楷的基础上,又侧重研习了褚遂良楷书,笔墨流走,富于节律之美,构字笔法,暗合隶意。他主张“寓情于法”,在创作中既注重自然流畅,注入情感,又处处遵循法度,提按疾徐,穿插避让,追寻古人经典的格调气息,心手双畅,情法交融,展现出一种文气的艺术效果。

于建平在创作行楷作品时,于舒展宽博中夹入清风拂柳的笔触,粗犷而不草率,精致而不僵化,静中求动,笔笔从容,赋予字形和笔画以诗性内涵,作品发散着鲜活的气度。

翰不虚动 仰之弥高 于建平书法艺术赏评

翰不虚动 仰之弥高 于建平书法艺术赏评

翰不虚动 仰之弥高 于建平书法艺术赏评

把草书狂放浪漫的点画形态与诗情完美融合在一起,无疑是书法创作的最高要求和最高表现,这也是创作上的难点所在。于建平草书之作已具备了传统与出新兼备的品位。个性虽不强烈,但取法宏正,气局开阔。纵横潇洒,点画扎实,笔力劲健,收放自如。墨色燥润相杂,浓淡相间。从字里行间里透露出浸淫张芝、陆机、旭素、颜苏、黄米、倪元璐、王铎多年,亦在篆隶下过苦功,并融进己意,强化线条的丰富表现力,给人以豪放、雄强的震撼!

于建平书法,讲究留,讲究缓,讲究坚实,但也讲究锋芒,神态响亮。直而不肆,光而不耀,需要细细品味才能发现多层意蕴,需要在静观玄览之下方得以击节称赏,这就是于建平书法奥妙叠出的品赏性格。(文/ 阿迪)

翰不虚动 仰之弥高 于建平书法艺术赏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