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都能做的運動,包括殘障人羣,你知道是什麼嗎?

對健全的人來說,可選擇的運動項目很多,但對殘障人士來說,可選擇就狹窄許多。若有這樣一項運動,既能夠幫助殘障群體強身健體、提高身體的柔韌性和協調能力,還可以減輕壓力、放鬆心情以及提高自信心,你會支持嗎?

夏日午後,拜見北京俠友太極書院院長、中華兒慈會“俠友心 •太極夢”項目負責人萬周迎,當時他正在北京月壇體育館帶著一群視障少年,登上“第三屆中國太極好少年”總決賽的舞臺表演非視覺太極。他們的一招一式,嫻熟連貫的動作,贏得了現場觀眾的讚歎和掌聲。這是一支由視力障礙孩子組成的特殊隊伍,分別來自大連、成都、泰安等地的“俠友心•太極夢”項目學校。

所有人都能做的运动,包括残障人群,你知道是什么吗?

萬周迎和項目學校視障學生為觀眾帶來《非視覺太極之塞上曲》

2013年,萬周迎聯合中華兒慈會發起“俠友心•太極夢”公益項目,主要針對貧困及特殊教育學校老師做太極拳培訓,培訓後由老師教授學生。6年來,項目惠及全國近三十個地區的困境兒童。受益對象主要包括特殊教育學校學生(視障、聽障、智障等)、打工子弟學校學生、留守兒童、災後重建學校和其他貧困地區學生。累計培訓了近三十所學校的六十餘名教師。

六年前,多數人認為太極拳是老年人的運動,年輕群體很少;通過6年的摸索實踐,項目通過培訓傳統太極拳為殘障兒童賦能,讓越來越多的人瞭解到,太極拳是一項平等的運動,其陰陽平衡、樞機動靜、以柔克剛的特點和深厚的文化底蘊,無論長幼、強弱,還是貧富;無論身體健全還是有視力、聽力障礙或肢體殘障,每個人都可以練習。不僅可以幫助他們強身健體、養生保健,更可以傳達給他們一種健康快樂的為人處世方式,從容面對人生坎坷的態度與方法。

與太極的“不解之緣”

萬周迎出生於浙江金華,從小就喜愛太極拳,“小時候主要通過書籍自學,因為要考大學,只能以學業為重。”萬周迎笑著說。1991年考入北京航天航空大學,後考入該校航空發動機系研究生,畢業時留校當了老師。

2002年,陳氏太極第十一代傳人楊文笏來北航講課,一直喜愛太極拳的萬周迎自然不會放過這樣的機會。他決定拜楊文笏為師,楊文笏也收下了這個對太極悟性很高的弟子。之後楊文笏在北航教拳,萬周迎一直跟著他學習,這一學就是10年,成為陳式太極十二代傳人。

此後,除了給學生上課,萬周迎一邊練太極拳,一邊拜明師,訪高友,系統學習傳統文化經典著作和中醫學,“這些都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核心,和太極拳是互通的。”

“在和師父學習太極拳的過程中,他一直對我很肯定,說我的拳很符合規矩,可以去教授更多人學習。”

2009年,萬周迎和學生聊天時得知,河北有一所中專學校免費教盲人按摩,他就想去看看。到了那兒,萬周迎被孩子們的那股不屈不撓的精神打動了,於是他和盲校商定每週二來教孩子們太極拳。“盲人由於自身的缺陷,很少運動,內心很孤獨,如果他們學會太極拳,既可強身健體又能排解孤獨。”

所有人都能做的运动,包括残障人群,你知道是什么吗?

萬周迎赴河北某盲校進行盲人太極拳教學嘗試

按摩是盲人從業人數最多的行當。從盲校畢業的學生大多都會幹這行,可顧客經常會覺得他們的手法太硬。萬周迎告訴學生:“把你練的太極拳勁路用在按摩上,用一種練拳的感覺去感染顧客,會讓他們有不同的感覺,這也是一種人與人之間的互相感應。”

這樣的經歷更加堅定了萬周迎想要傳承太極拳的決心,於是,他選擇從北航離職。利用離職後的空檔期,他前往全國各地拜訪傳統武術老前輩,當他看到這些武術名家的子女由於各種原因,多數不再習武傳藝時,萬周迎對以傳統武術為代表的傳統文化本身在現在社會的價值產生了疑問。“傳統武術,在現在社會有沒有存在的理由?一門技藝,如果只是靠保護,那必定會消失,必須要找到其必須存在的理由,這個‘必須’是雪中送炭的,而不是錦上添花。”萬周迎說。

盲人對太極拳的需求促使項目落地

有了在河北中專學校教盲人太極拳的經歷,萬周迎發現,盲人或許有對傳統武術比如太極拳的需求,於是,他開始用實踐印證這一想法。“盲人學生讓我真的很感動,這個感動不是他們對太極拳感興趣,而是他們真正用心的在學習。在教授學生太極拳的過程中,盲人的學習進度並不比健全人慢。原因並不是盲人學生記憶力好,而是他們是用“心”去學,用觸摸去感受,記憶更加深刻,因珍惜而加倍勤奮。”

對健全人來說,選擇很多。但對盲人來說,他們是真心需要太極拳的,也是全身心投入。至少在現代社會,萬周迎說他找到了一個點,這對盲人來說有存在價值,那它就有存在下去的理由。

“俠友心•太極夢”項目的發起最初是直接面向視力殘障兒童的教學,但這類受益群體非常有限。為了擴大受益群體,並考慮傳播的有效性,2013年起,萬周迎開始了面對盲校、聾啞學校、貧困中小學、留守兒童學校、打工子弟等學校老師的傳統太極拳教學能力培訓,並持續跟蹤孵化教學質量,實地走訪。

所有人都能做的运动,包括残障人群,你知道是什么吗?

2013年,第一期“俠友心太極夢”項目暑期大培訓

“我們的培訓是不收取任何費用的,並且由我們來承擔培訓老師全程的費用,包括路費、食宿等。唯一的要求就是這些老師來學習之後,要把所學教給當地的學生。”之所以選擇培養貧困及特教學校的老師,萬周迎認為,這樣傳承傳播的範圍更廣,而且老師們平時在與盲人學生的教學溝通上,更便捷,更有經驗,這樣的教學效果,也會更好。

談及項目的模式,萬周迎告訴記者,首先,由太極書院組織資深公益人或公益機構負責人,對報名的學校進行篩選和評審,最終選出符合項目規定的院校;其次,入選的學校需簽訂承諾書,由校領導簽字並確認培訓後一定能開展該項目;再次,選定每年8月份作為培訓的固定時間,選取環境較好的場地進行為期12——14天的培訓,最終取得太極拳培訓合格證書的方可結業;最後,由經過培訓的教師把所學知識教授給學生。

在多年盲人教學的實踐中,萬周迎總結出針對殘障兒童的教學方式:顛覆傳統的以視覺為主要接受和參照途徑的學習方式,通過聆聽、觸摸、用心對比、感受等其他感官及體會方式學習太極。即:以用心感受和用身體平衡的力量來替代視覺參照的教學方式。

需提升自我造血能力讓項目可持續

“最開始,只是出於發心在做,基本都是自己投入。但項目若想做的到可持續,必須得有持續的資金來源。”萬周迎說。

一個偶然的機會,項目接觸到了“語路問行動”公益計劃,在提交的近10萬份申請中錄取前6名,“俠友心•太極夢”項目幸運的被錄取了,每年20萬元的資金注入讓項目得以延續。

所有人都能做的运动,包括残障人群,你知道是什么吗?

“俠友心太極夢”項目入選“語路問行動”公益計劃,陳坤為萬周迎老師頒發獎盃

2013至2015年,“語路”計劃的三年支持結束後,“俠友心•太極夢”項目申請進入了中華兒慈會的童緣計劃,由此可通過募集善款的方式保障項目的資金來源。2016年,萬周迎帶領團隊在王府井燕莎金街開展了“非視覺太極”的成果展覽,通過採集近幾年開展項目的圖片加採訪,做成圖片展的形式進行展覽,由此募集到了20餘萬元善款。

“2018年,我們又申請了敦和基金會種子基金,將會有連續三年每年20萬元的支持。” 萬周迎說,這個支持也只有三年,在項目不斷的探索中,還是需要提高自我造血能力讓項目可持續。

太極拳如何為殘障兒童賦能

“太極拳是一項效率很高的全身運動,是從肌肉訓練到臟腑功能的調整。首先,對盲童而言學習太極拳可改善肌肉的力量和平衡能力,可以大大降低摔倒的概率;其次,有些病人在經歷完手術治療後,太極拳有著很好的康復作用;最後,能為從事按摩行業的視力障礙人士改善用勁的方式,可以更效率且更具競爭力,從而提高服務質量。”談及練習太極拳能為盲童帶來的改變,萬周迎回答到。

來自成都市特殊教育學校的陳玉嬌,即將成為一名高中二年級的學生。十一歲時因為視網膜脫落無法再見光明,因為所在學校屬於“俠友心•太極夢”項目學校,於是接觸了太極。通過學習,陳玉嬌告訴記者,“太極幫我糾正了盲態 , 強調立身中正 , 改掉了我駝背 , 彎腰 , 走路姿勢傾斜的狀態 , 讓我改掉了壞習慣。另外練太極拳還能促進身體整體的素質 , 我把太極的勁和用力方式應用到其他運動 , 比如跳繩 , 對我幫助也很大。”

所有人都能做的运动,包括残障人群,你知道是什么吗?

萬周迎探訪成都特殊教育學校期間為學生們糾正拳架,左二為陳玉嬌同學

來自大連盲聾學校的胡彥淇和陳玉嬌的情況類似,也是由於視網膜脫落導致看不見。16歲視網膜開始脫落,18歲開始殘餘的視力全部消失。“眼前徹底黑暗的時候,心情糟糕透了,每天都不想說話,也不想聽人說話。就只想躲在房間聽音樂。”在接觸了太極拳之後,胡彥淇找到了屬於自己的快樂,每天5點半起床,六點去操場打太極。如今的他已經成了學校太極隊的隊長,和另一位白化病學生那世玉一起帶20多人的團隊。

自2013年學習太極拳至今,最顯著的變化是改善了胡彥淇的消化系統,“太極的動作配合呼吸和開合可以促進腸胃的蠕動,促進消化。練太極時的那些‘轉腰不轉胯’的動作也可以減輕內臟脂肪。”

所有人都能做的运动,包括残障人群,你知道是什么吗?

今年7月份來京參加非視覺表演的胡彥淇【左】和那世玉

山東泰安特殊教育中心是“俠友心•太極夢”項目學校,房雪清是該學校教授太極拳的老師,在她所教授的孩子中,除了視障、智障兒童外,還有自閉症、運動不協調等問題的兒童。房雪清覺得練習太極對四肢協調能力不好的孩子來說非常有用。她告訴記者,在她所教授的學校中有很多出身殘疾的孩子,被父母捨棄後跟著爺爺奶奶一起生活。然而在農村因為需要做農活,孩子沒人照看,只能在家中待著,或爬、或跪著走,因此到了上學年齡還不會走路。“這一群體的孩子在學習太極後,可改善四肢的協調,長時間堅持,有些孩子甚至可以走路。”

“‘俠友心•太極夢’更多的是為孩子們播撒了一課愛的種子,這顆種子在孩子們的內心生根發芽。最重要的是培養孩子的責任心,尤其是殘障兒童,他們接受的資助和關心越多,越擔心他們會把這個幫助視作理所當然。項目除了把太極拳傳授給孩子強身健體外,也培養孩子的自信心,慢慢融入社會後可以無障礙生活。” 房雪清說。

所有人都能做的运动,包括残障人群,你知道是什么吗?

房雪清在2016年大培訓期間教全盲學生習拳

作為成都特殊教育學校教授太極拳的老師,嚴義龍教授的學生中大多是盲童和視力障礙的孩子,他告訴記者,殘障兒童在學完太極拳後最顯著的變化有兩個,一是體質、柔韌性和方位感有所增強,也是非常明顯的。其次是在品質、自信心方面有所提高。許多盲童因為身體的缺陷,特別不自信且不陽光,通過學習太極拳除了強身健體外,讓他們多學習了一項運動技能,且能夠做的很好,因此自信心有所提升。

所有人都能做的运动,包括残障人群,你知道是什么吗?

嚴義龍利用體育課時間,教視障學生太極

項目運行6年來,在不斷的探索和優化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自2013年項目實施至今,惠及全國近三十個地區,包括青海藏族地區、四川大涼山彝族自治州、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四川木里藏族自治縣、廣西都安瑤族自治縣等民族地區,以及安徽、河北、江西、上海、北京、重慶、遼寧、山東等多地的困境兒童。受益對象主要包括特殊教育學校學生(視障、聽障、智障等)、打工子弟學校學生、留守兒童、災後重建學校和其他貧困地區學生。累積培訓了近三十所學校的六十餘名教師。根據幾年裡各校開展的情況,共計給十五所學校頒發了“俠友心太極夢”項目學校的牌子,作為定點學校。

所有人都能做的运动,包括残障人群,你知道是什么吗?

“俠友心太極夢”項目培訓大合影

談及項目接下來的規劃,萬周迎略顯興奮,因為他已經有了自己的想法。“‘俠友心•太極夢’項目共經歷了兩次項目升級,第一次是項目最初直接教授盲人孩子學習太極;第二次由教授孩子到培訓老師。如果再做一次升級的話,我希望藉助現代技術,例如用視頻或VR或傳感器或身體狀態的採集系統等,把太極拳作為一種遠程的結構,讓每個人都能夠方便的學到有用的東西。然而這個方向取決於技術的進展,如果通過遠程的方式教學,需要對太極拳課程的重新解構。此外,繼續進一步尋找和探索傳統武術在當下的一種必須的生活狀態。”萬周迎說。

- END -

所有人都能做的运动,包括残障人群,你知道是什么吗?

作者 | 李慶

所有人都能做的运动,包括残障人群,你知道是什么吗?

-點擊下面的關鍵字,直接閱讀文章 -

所有人都能做的运动,包括残障人群,你知道是什么吗?

公益時報

政策解讀/公益活動/熱點事件/社會創新

想留言嗎?果斷在留言區發言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