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婆給小叔買房買車帶孩子,患癌後卻讓我們照顧,還說我們不孝順,我該怎麼辦?

愛生活愛陽光的丫頭


有些女人其實也真的是讓人不值得去尊敬。首先說你這個兒媳婦兒當的就不是很成功。兩個兒媳不一樣的對待,你當初為什麼不提出反駁呢?你總是那樣默默的接受著人家給你的委屈。從來都不說聲不是,這其實不是你的優點,是你懦弱。在一個大家庭裡,作為一個兒媳婦兒,你應該讓人家知道你的存在。即便是你在付出也不能默默的。因為人都是有感情的,你總是把情給那些不珍惜你的人,那麼你無私的付出又有什麼意義呢?現在的婆婆也不知道是怎麼當的,一點公平都沒有。還有的是蠻不講理。人家大兒媳對你無微不至的照顧。你卻拒之千里之外,還口口聲聲的說不照顧你的孩子好。這就是老人的偏心,如果真遇到這樣的情況。我覺得你真的就不能顧及你那個老公的感受了。因為這些年你在這個家裡受到的委屈,你的老公好像也不在意。如果是這樣的話,你就不用照顧這個惡婆婆了。如果你的老公願意照顧就讓她去照顧好了。其實人都是相互的,憑什麼兒媳婦兒就要總是對你付出,你卻不愛搭理人家還認為人傢什麼都不行。對於你這樣的婆婆就應該不管不問才好。



伊春美食美客


由於小叔子從小學習好,又比較懂事,嘴巴甜,研究生畢業後,工資又高,所以在我們這個小村裡,小叔子給公婆掙足了面子,可以說公婆對小叔子特別好,不僅僅給他在上海付首付買了房。還給小叔子買了一輛十多萬的車,公婆是農村的,可以說這些錢,是他們一生的積蓄,由於我們和小叔子同一年生孩子,小叔子媳婦是未婚先孕,所以我們兩家的孩子是同一年生的,只不過我們的比小叔家的女兒大了兩個月,但公婆從來沒有幫忙帶過一天,婆婆一直幫著小叔子帶女兒,直到讀幼兒園,讀幼兒園也是婆婆接送的,公公在家種地,幫著小叔子還房貸等。 由於老公從小不受婆婆喜歡,所以我們買房買車,公婆一分錢沒有出,我們的孩子,公婆一天沒有帶過。每想到這些,我心裡就充滿了仇恨。 但去年夏天婆婆查出胃癌晚期,小叔子和妯娌卻不管不問,一天沒有照顧,一分錢沒有花,甚至婆婆手術時,他們兩口子以單位工作忙,拒絕陪護,所以婆婆得癌症以後,一直是我們照顧,花錢幫她治療的,就這樣婆婆還是說我們不孝順,不懂事,一直誇小叔子和妯娌好,真的不想管她了,但老公又愚孝,真的不知道怎麼辦了。特別憋屈。

好兒媳婦不要難過,你是好樣的。其實在農村,好多家庭都是這樣的。

在父母的心裡,小兒子就是優秀。學習好,研究生畢業,工作又在大都市,在農村這是多麼光宗耀祖的事啊!父母以他為榮,也是情理之中的事。農村人一般寵小兒子一點,再加上他的甜嘴巴,叫的讓父母把心割給他都肯。大兒子可能是比較平庸,但是父母覺得,就那樣吧!隨他慢慢過日子好了,過得再好也沒有小兒過得好,給家庭帶來的榮耀多,重心就這樣偏過去了。想想是不公平,那又能怎樣呢?

母親在帶孩子這件事上,也沒做錯什麼,就是要跟你們說說去帶孩子的必要性。

母親考慮去給小兒子帶女兒,可能是考慮到上海當地的消費很高,請一個保姆請不起,她這種想法也是為了家庭節約用錢考慮的,但是她在出去之前應該跟你們,商量一下,就說自己去給小兒子帶孩子,問問你們的想法,如果沒有跟你們商量那就做得不好,做得不夠。

父母給小兒子還按揭,買車這件事,做得有點不妥,至少要跟你知會一聲。

父母用他們一輩子的心血給小兒子買房還按揭、買車子,從理性上來說,這樣做並沒錯,但是,因為他們有兩個兒子,這樣做顯得考慮不周了,還是應該在花錢之前跟你們夫妻倆,知會一聲,跟你們說說,為什麼要花這個錢?

母親生癌症,小兒子、小兒媳不來照顧是錯誤的,不道德的,應該受到譴責。

小兒子,兩夫妻做事也做的太不是人了,母得親了癌症,還不過來照顧,還說什麼工作忙?你工作忙,能夠忙到比國家主席還忙嗎?這樣惡意的逃避贍養父母的義務,是不道德的,是要遭到譴責的。


你們兩夫妻是好樣的,值得一讚。

你們夫妻倆是好樣的,在父母得了癌症以後,床前病後,端茶倒水,做的很好,這就是為人之,為人媳,應該這樣做。你們這種行為就是孝順父母的一種表現,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你們身上得以體現,這樣,你們的孩子以後,也會這樣對待你們的。

家裡人口也不多,你們作為老大、老大媳婦,就應該為父母多付出一點。因為父母就在你們的身邊,你們照顧起來也比較方便,那麼小兒子他們居然不來照顧,你們可以打電話去催,平時也不要過分的計較,也許他們工作確實很忙,再加上離家也比較遠,種種原因。但是他們一次不來,是不行的,總要抽點時間來看一下父母。

放開胸懷,踏實過日子吧。


拙燕銜泥


看到這個題目我很心酸,不給你帶孩子,不給你買房子,不是你不孝順的理由,爸爸媽媽對每個孩子都是一樣,你感覺有點偏,很多時候是情有獨鍾的,更是理所當然,大部分爸媽都是和小兒子生活在一起,在一起吃住,肯定會多照顧一點,肯定會幫他帶孩子多一點,肯定錢上面多給他一點,你感覺不正常嗎?

農村有個習俗,爸媽都是和最小的孩子一起生活,因為最小的孩子繼承了家產,我們一直是這種風俗。爸媽不自覺就會幫他帶孩子,都在一個院裡住,不帶孩子幹嗎,有時候幫孩子交交水電費,這也是正常的,如果因為這個你狡辯,真不對,不行叫你爸媽和你一起住。

你如果衣食無憂,你弟弟窮困潦倒,你爸媽肯定會幫你弟弟,盡其所能的幫他,這是所有父母都會做的,包括你也應該幫你弟弟啊,你總不能看著他捱餓吧,你總不能看著他的孩子失學吧,做哥哥的你不幫他誰幫他。

至於爸爸幫弟弟帶孩子,買房子這是理所當然,做父母的誰都會這樣做,這根本不是你不盡孝的理由,真要是說出去大家會恥笑你,說你無知,說你沒有感情,說你是白眼狼。

我爸媽也是和我弟弟一塊住,我弟弟建樓房我爸爸投資5萬,我和對象都知道,我們一句話不說 ,因為他們一塊住,弟弟建房子不拿錢行嗎?平時水電費都是我媽拿,我們也知道,有時候我對象也是抱怨,到以後爸媽老了兄弟倆都要問,我對象說這樣咱們是吃虧的,我說怎麼辦,他們在一塊住,照顧弟弟是正常的,後來媳婦也不說什麼了。

其實爸媽對每一個孩子都是一樣的,只是在特定的情況下爸媽只能這樣做,後來我做生意沒有去銀行取錢,我對象直接找我媽了,說做生意把你的錢借我們用用,我媽二話沒說直接給了5萬,現在還沒有還,後來我對象告訴我不用還了,我媽說不要了,不行,肯定不行,必須還,爸媽年紀大了,不還怎麼行。

大家記住咱們的爸媽對我們都是一樣的,不要抱怨爸媽偏,爸媽都希望我們過得幸福,生活富裕,可憐天下父母心。理解爸媽吧,無論什麼情況孝順爸媽都是沒有理由的,讓爸媽安度晚年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大海傳媒


說了我的想法估計會被罵。這就是人性。先要得到才會付出。不然就不願意付出。得不得到好處都會有理由不照顧。老人沒給照顧孩子就不給他們養老。多好的理由?自己可以說服自己的理由。我困難老人沒幫我。他困難就不用管他們。所有說出來的理由不是說給大家看的。是為了說服自己的。說出理由來才能說錯不在我自己。是老人錯了。自己是很好的,本想做個孝順的媳婦。但老人看不起我,對我不好還欺負我,還不管照顧我孩子。我才這樣對他們的。得到的也有理由。反正是不照顧的理由千千萬。照顧的理由其實就一個,那是父母,養大了我。所以別出來買大家的同情。不對我只能代表自己的觀點。我們小時後誰沒犯過錯?也沒見那家大人說不養了,給扔大街上的。丟孩子的父母能找孩子幾年幾十年。丟了父母的。我就呵呵了。


孤鴻ismop


看了你的描述,確實挺理解你的,但同時也提醒你,能把一碗水端平的父母是不存在的。所以理解之餘,希望你也別跟自己較勁。



我父親母親對我祖母一直孝順有加,衣不解帶伺候,鞍前馬後出錢出力,我叔在我祖母彌留之際都不曾在身邊,我祖母直到最後一刻,也沒完成唯一心願,回到祖屋(叔叔居住的老屋)壽終正寢。祖母終於帶著遺憾走了,父親全力辦後事。所有親朋都對父母讚許有加,父親身上,我學會了什麼是孝順,我也很想替父母抱打不平。可隨著自己年齡的增長,越來越明白,這世上所謂的公平是可遇不可求的。生在一個什麼樣的家庭,遇到一個什麼樣的父母,不是你自己能選擇的,除了臣服,其他都是和自己過不去。



祖母在最後的日子裡,每逢我回去,說的最多的居然是父親不孝順,照顧她粗魯和有情緒,她時而清醒時而糊塗,明明父親在身邊,確一遍遍叫著叔叔的名字,我看到父親老淚縱橫而又委屈無奈的樣子,跑到院子哭一會回到床前繼續照顧我祖母。

祖母去世不到兩年,父親也突然離世,彌留之際,叮嚀我母親一定要把祖母的三週年辦熱鬧,母親遵照父親的遺願,在祖母三週年之際,竭盡所能辦了一個隆重的儀式。回想起她們婆媳一起生活了40年,大部分日子都是不和諧的,但祖母去世,母親竟然哭的死去活來。事後我也問過母親,你恨奶奶嗎?母親輕描淡寫的說,恨過,但最後一點都不恨了,覺得祖母很親。

我的叔叔剛剛50歲,就突然偏癱了,走路一瘸一拐,有時候親戚在一起,說那是報應。自己的親媽都不孝順,這是上天給的懲罰,一時間在村子裡成為笑話。現在他的兒子女兒都相繼成家,確沒人願意和他一起生活,今年清明去祭祖,所有人走後,叔叔一個人在哪痛哭不止。

比起不公平和委屈來說,子欲養而親不待更是遺憾。人生百年,不如意的事十之八九,但行好事莫問前程,我想總會得遇精彩。

父母子女這一場人世相逢,是用來相親相愛,而不是相恨相殺的,人最大的教養,是原諒父母的不完美

我是頭條號《女閱女色》的小編,希望朋友們評論區留言探討,你的關注和評論是我努力的源泉。


女閱女色



孩子多了,父母總是會一碗水端不平。就像我們家,大姐是父母第一個孩子,那麼在父母眼中總是特別的。妹妹是個能說會道的,在父母眼中那是特別孝順。弟弟作為家中唯一的男孩子自是不必說,而我就比較尷尬了,不上不下,還不會說甜言蜜語,有時候多想讓父母誇誇我孝順呀,唉,就是腦袋不開竅,沒辦法!



有時候真的也覺得父母對我特別的不重視,姐姐,妹妹一家回孃家時,父母讓車去接,並且早早在家做好飯等著。而我回家,自己坐出租車回去,然後到了家門口,門還不開,打電話等了半天進門,還得自己做飯吃。真的,每次遇到這種事,心酸的很。沒辦法,誰讓父母養育了我。



現在我也有孩子了,每天又得上班又得看孩子,忙的不得了。想想父母那個時候要養育我們四個也確實不容易,現在也就釋懷了。回家多給父母買點吃的,穿的,畢竟上班常不在家,不想留下子欲養而親不在的遺憾!


U趣微語


這應該怎麼說呢,自古就是皇帝愛長子,百姓愛么兒,這真是恆古不變的真理啊。再說了,你老公從小就不受寵,小叔子一直被公婆寵溺著長大,長此以往的結果就是,你老公被教育成了要讓著弟弟,要承擔起家裡的重擔,而小叔子就習慣了索取,當父母不能再給予的時候,要向他索取的時候,他就覺得非常鬱悶了,就會很不平衡,會覺得這個擔子應該是大哥挑起來的,不應該輪到自己頭上,而你老公因為長久以來的父母的悉心教育,已經習慣了這種偏袒的剝削,不用他父母開口,就會主動承擔起照顧父母的責任。


我覺得這件事情最大的問題不是小叔子或者公公婆婆怎樣,而是你老公的態度,如果你老公對這件事持肯定的態度,你要跳出來說不是的話,多半你老公就會在公婆小叔的揣度下,跟你鬧個人仰馬翻。

既然你沒有享用到一點公婆的照顧,也就沒有必要去照顧她們,在法律上你是沒有責任的,讓她兒子你老公去,本來兒媳照顧老人都是看在自己困難的時候幫過一把,沒有付出就沒有回報,別說什麼那是你老公的父母啊,辛辛苦苦把她養大,屁話,他們養大他是不假,你也沒阻攔他行孝不是,所以,那就事不關己高高掛起,讓你老公去當孝順兒子吧!

呃,我是不是有點太狠毒,太不近人情了😄😄😄😄


愛唱歌的兔小貝


1、

特別能理解你的這種心情。

在生活中,總會遇到這樣的事。“下力不討好”,但什麼辦法呢。

他們是你老公的父母,養大了你老公,你老公有義務盡孝。
(儘管你沒有)

小叔子學習好,工作好,為什麼還需要父母買房買車呢?

你們結婚的時候,真的沒有給準備房子和車子嗎?

公婆不可能明面上這麼偏心吧?

2、

凡事肯定是有因有果的。

所以不必糾結小叔子怎麼樣,公婆怎麼樣。

既然你老公這樣做,

那你就不作為好了

畢竟人老了,得病了,面對生死關頭,

不要計較那麼多了。
至於老人們的態度,

不理就好了。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

你公婆做的真的那麼差的話,你老公再愚孝也不是傻子好嗎


佛系媽媽育兒


大白婚姻說: 看了你描述的故事,可以看出你有很多的怨恨,還有一些無奈。面對這樣的問題,我只能從客觀角度做一些分析。

1. 從心理角度說,公婆的教育方式,可以說是一大敗筆,因為他們完全溺愛了一個男人,也完全忽略了一個男人,兩種教育,都會給自己的孩子造成很深的傷痕。溺愛的那個人,覺得什麼都是應該的,不會懂感恩,不懂父母的辛苦。以後會遭受更多的傷痛。不管不顧的這個男人,會一輩子為了得到小時候缺失的父母的愛和肯定去不斷的努力。也會讓他的生活產生很多不好的影響。

你來到了這裡,說明你還是可以看清一些問題的,想要解決你們的問題,你要有做長期抗戰的準備,這不是一時半會能夠改變的。因為小叔夫婦,公婆夫婦,還有你的老公,都是需要成長的。

假如你覺得難受,希望你可以反思一下,自己為什麼會走到今天?之前對這些人選擇了接納,現在不接納的原因是什麼?

還有你的公婆,埋怨你們,討好小叔他們,這是他們一直以來的教育模式,你不可能一下子改變什麼,接納,是最好的選擇,畢竟,她們都不懂心理學,只是在以自己認為最好的方式在做罷了。

我建議你還是首先讓自己成長,然後帶動你的老公一起成長,至於其他人,你們沒辦法左右。你的公婆埋怨就埋怨把,這個一直就存在,不是因為你來了才有的,對麼?

希望對你有幫助,關注自己內心的小孩,成長自己,才是幸福人生的方向。


大白婚姻說


這個問題可謂是歷史遺留了,為什麼這麼說呢?古往今來都有這樣的事,而且往往得不到很好的解決,只有媳婦委屈照顧啊,為了自己的家忍著啊。去吵去鬧也沒有結果,小叔已經到手的錢也不願意再分給你,父母你也不能嚷著不照顧。最好的辦法就是你跟小叔平分生活費和醫藥費,這樣你心裡也好受一些。你就想想,這種病也活不多久了,為了你的老公,你的家,犯不著弄的太僵。其實我的公婆也是這樣的,我記憶中,她沒給我做過一頓飯,坐月子她打電話讓我媽過來伺候的,孩子的衣服也沒洗過一件,還天天讓我問孃家要錢,我都沒見過這麼厚顏無恥的人。

我們新房子裝修好了,她要帶著她的孫子跟我們住,我平時不愛說話的,那天我跟老公說,你媽來是義務我擔著,她孫子來憑什麼,他來了我就帶著孩子走,老公就把她們塞回去了。有些人年輕了你說她沒素質,年紀大了只能說她倚老賣老了,怎麼辦呢?咱自己的家不能因為老人給散了啊,還有孩子,想辦法去平衡一下就行了,不然不得氣死啊。你就去照顧,前提是看護費醫療費平攤,他們不給錢你們兩也涼老人兩天,看看情況再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