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力泰2億美元印度建廠的背後:印度的關稅大棒與小米的成本焦慮

合力泰2億美元印度建廠的背後:印度的關稅大棒與小米的成本焦慮

8月7日上午消息,據印度媒體報道,小米主要的零部件供應商之一合力泰(Holitech)本週一正式宣佈,將在印度建廠,預計2019年第一季度開始在印度生產零部件。目前該公司已經與印度安達拉邦簽署了諒解備忘錄,計劃在蒂魯伯蒂市正式啟動本土製造業務。

合力泰宣佈投資2億美元在印度建廠

8月6日,合力泰宣佈將在印度安達拉邦建廠,成為印度本土第一家生產相機模塊,薄膜晶體管(TFT),電容式觸摸屏模塊(CTP)、柔性印刷電路(FPC)和指紋傳感器的製造商。

合力泰發言人表示,合力泰的零部件製造工廠將在安得拉邦蒂魯帕蒂市佔地75英畝,可能會在明年第一季度開始生產,預計三年內將創造6,000個工作崗位。每月可生產5000萬個零部件。而此次在印度設廠也是合力泰在中國以外的第一次大規模擴張。目前合力泰在中國大陸和中國臺灣擁有16家工廠。

據安得拉邦政府消息透露,該邦政府已經在稅收,土地和電力補貼等方面為建立製造工廠提供了多項激勵措施。該邦的信息技術部長Nara Lokesh表示,看到合力泰進入該邦並開啟本地製造市場的大革命令人振奮。

印度政府的關稅“大棒”

自2014年印度總理莫迪啟動了“製造印度”(Make in India)計劃以來,印度就通過不斷提高智能手機整機的進口關稅,在印度國內提供各種優厚的投資政策,迫使海外手機廠商(主要是中國手機廠商)在印度投資建設手機制造廠。

除了三星、聯想此前就已經在印度設有自己的工廠之外,自2014年以來,vivo、OPPO、小米、金立、傳音、Lephone等眾多國產手機品牌廠商都開始在印度建設工廠或委外生產(富士康,偉創力、深圳MCM,聞尚、海派、與德等ODM/OEM企業在印度都已經建廠並投產)。不過,可能印度政府覺得這還不夠,依然在繼續提升手機進口關稅。

去年12月16日,印度政府將手機進口關稅由原來的10%,提升到15%之後,今年2月2日晚間,印度政府再次宣佈,將手機進口關稅由之前的15%再次提升到20%。也就是說,如果手機廠商單純的出口手機成品到印度市場銷售,那麼成本相比印度本地生產的手機將高20%。顯然此舉將進一步迫使進入印度市場的手機廠商不得不在印度投資建廠生產或者交給印度OEM/ODM廠商生產,以降低成本。

除了調整手機整機進口關稅之外,印度政府還將手機配件的關稅也由原來的10%提升到了15%。此外PCBA、攝像頭模組、連接器等手機元器件的稅率也有提升。

此外,根據資料顯示,2019年印度政府還計劃將進一步提升顯示屏、觸摸屏、保護玻璃、馬達等零部件的進口關稅,顯然,這也必然會推動相關手機零部件供應商進入印度投資建廠。

合力泰2億美元印度建廠的背後:印度的關稅大棒與小米的成本焦慮

所以,作為國內知名的攝像頭模組、薄膜晶體管、電容式觸摸屏模組、柔性印刷電路和指紋模組的製造商——合力泰進入印度設廠並不奇怪。而且接下來,隨著印度對應手機零部件關稅的不斷提升,將會迫使越來越多的手機產業鏈上游的零部件廠商進入印度設廠。

當然,關稅問題只是促使這些廠商進入印度設廠的一個重要原因,但不是全部。相對於中國製造成本的不斷提升,印度低廉的土地成本、用工成本以及當地政府優厚的招商政策,再加上印度手機市場的快速增長,也是一個重要推力。

雖然,目前中國的手機產業鏈的完備程度和集群優勢仍然是印度所無法比擬的。不過隨著印度針對手機廠商“大棒”(提高關稅稅率)+“胡蘿蔔”(優厚的招商引資政策)的策略的不斷加碼,以及印度那仍在高速增長的龐大的手機市場的吸引,印度的手機產業鏈也正在一步步完善。

助力小米爭奪印度市場

對於小米來說,過去的2017年是非常關鍵的一年。這一年,小米成功實現了在手機市場的逆襲,智能手機出貨量超過了9000萬臺,超越了OPPO、vivo,重回全球前五。而印度市場則是助力小米成功逆襲的關鍵。

根據Canalys 和 Counterpoint 兩家市場研究機構的報告顯示,小米科技在 2017 年第四季超越三星、蘋果等眾多競爭對手,在印度智能手機市場佔比第一。Canalys的最新報告也顯示,今年二季度,小米在印度智能機市場份額佔比已提升至30.4%,出貨量超990萬臺,同比增長106%,依舊排名第一。7月下旬,據小米印度總經理透露,小米在印度單季度手機出貨量已經達到了1000萬。

合力泰2億美元印度建廠的背後:印度的關稅大棒與小米的成本焦慮

眾所周知,印度目前還是一個發展中國家,整體的經濟水平,人民的生活消費水平還是相對較低的。這也使得大量的印度的普通老百姓需要質量不錯、價格低廉的產品,對於手機產品的性價比要求比較高。而這也是小米智能手機在印度市場獲得成功的關鍵。紅米手機是小米在印度出貨的絕對主力。

所以,對於小米來說,如果想要保持產品的高性價比,那麼就必須控制好手機生產各個環節的成本。

所以,早在2015年的時候,小米就和富士康展開了合作,在印度開設了自己的生產線。在2017年的時候開設了第二家工廠以及移動電源工廠。今年4月9日,小米又宣佈在印度新開三家手機工廠。也就是說,小米在印度已經有6家手機工廠了。據瞭解,目前在印度市場上銷售的小米手機,有95%都是在印度生產的。

而印度本土化的生產,不僅使得小米更貼近當地市場,對於市場反應更為迅速,同時在手機生產成本上得到了很好的控制,也避開了印度不斷提升的手機進口關稅的影響。這也是小米近兩年來能夠保持高速增長的一個重要因素。

不過,小米在印度市場的主要競爭對手也在努力的解決製造成本和產品競爭力的問題。

今年7月9日,三星在印度建成了全球最大的手機工廠。去年6月,三星宣佈將投資擴建這座位於諾伊達的Sector 81的工廠。擴建完成後,三星的新工廠將佔地35英畝(約合212.5畝),手機產量將增加一倍。三星目前在印度的智能手機產量為6700萬部。在新工廠投入使用後,產量預計將達到近1.2億部。

7月30日,OPPO旗下全新獨立智能手機品牌“Realme”正式曝光。而Realme將會主攻印度線上市場,而且也將走性價比路線。

顯然,面對三星、OPPO的策略調整,小米想要繼續保持印度智能手機市場第一寶座將會愈發困難。

另外,隨著印度政府進一步提高手機零組件的關稅,小米將不得不面臨成本上升的壓力。因為,目前小米手機的組裝雖然是在印度完成,但是手機主要的零部件依然是依靠進口。

於是乎,小米希望自己的主要的零部件供應商也進入印度本土設廠,為小米提供本土化的供應,進一步降低採購成本。

為此,今年4月小米還在印度舉辦了供應商投資峰會,表示希望將自己的全球智能手機零部件製造商放在印度,幫助非本地零部件供應商在當地進行生產。根據當地政府預測,此舉可能會帶來近25億美元投資和5萬多就業機會。

顯然,隨著小米手機的主要零部件供應商合力泰宣佈進入印度設廠生產,小米的這一計劃成果已經初步顯現。未來小米在印度的手機零部件採購成本也將會進一步得到控制,市場競爭力將進一步提升。

小米的全球副總裁兼董事總經理Manu Jain表示,小米在過去幾年中見證了該國的顯著增長,該公司的印度計劃將為印度的電子製造業制定新的議案。“合力泰是小米的重要全球零部件供應商,隨著他們進入印度,我們認為本地製造業的新時代將從幾個創造就業機會和其他零部件製造商開始,”Jain說。

合力泰首席執行官兼聯合創始人Flame Chen表示,“小米的顯著增長以及他們在印度推動本地製造的舉措,鼓勵我們探索印度小米的零部件製造。”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雖然合力泰前期的產能可能會被小米一家吃下,但是隨著合力泰印度工廠的產能的提升,合力泰可能也將會向其他有在印度生產的手機品牌供應零組件。這樣一來,小米在手機零組件採購成本上的優勢將會被削弱。

根據資料顯示,三星、華為、小米、OPPO、vivo、中興、TCL、魅族、聯想等手機廠商都是合力泰的客戶。而其中,三星、小米、OPPO、vivo、聯想都有在印度設廠或者通過ODM/OEM在印度本地生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