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勤2018中企海外投資指南:出口難再保持高增長,海外併購或創新高

德勤在最新發布的《開放新徵程–德勤2018中國企業海外投資運營指南》中指出,在政府出臺的一系列政策的支持下,中國整體環境依然有利於企業進行海外併購和投資。因此,儘管2017年有所下滑,

中國海外併購在2018年仍將保持強勁勢頭,並有可能再創新高。

中國海外投資形勢回顧與展望

受“一帶一路”建設、國際產能合作等重大因素的推動,中國對外直接投資迅速增長,特別是在全球資本流動趨緩的情況下,中國企業海外投資一直保持著強勁增長勢頭。

德勤2018中企海外投資指南:出口難再保持高增長,海外併購或創新高

根據聯合國貿發會議《世界投資報告2017》統計,2016年全球外國投資流量為1.45萬億美元,同比下降8.9%,而中國繼續蟬聯全球第二大對外投資國地位,在全球對外投資中表現強勁,全年對外投資流量1961.5億美元,同比增長34.7%,佔全球對外投資流量的13.5%,比重首超一成,成為國際投資大國。自2015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ODI)首次超過中國實際使用外資(FDI)金額後,中國已經成為雙向直接投資項下的資本淨輸出國。2016年,中國ODI與FDI的差距進一步拉開,資本淨輸出624.5億美元。

在政府“一帶一路”倡議引導下,中國企業加快國際化步伐,2017年全年,商務部和省級商務主管部門共備案和核準了境外投資企業6172家,中國常年駐外工作人員達100萬人,企業國際化水平顯著提升。

德勤2018中企海外投資指南:出口難再保持高增長,海外併購或創新高

2017年全年,中國境內投資者共對全球174個國家和地區的6236家境外企業新增非金融類直接投資,累計實現投資1200.8億美元,同比下降29.4%,非理性對外投資受到政府遏制。

“一帶一路”進入全面合作階段,

投資和貿易持續深化

2017年,中國企業共對“一帶一路”沿線的59個國家非金融類直接投資143.6億美元,佔同期總額的12%,較上年提升了3.5個百分點,主要投向新加坡、馬來西亞、老撾、印度尼西亞、巴基斯坦、越南、俄羅斯、阿聯酋和柬埔寨等國家。

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實施併購62起,投資額88億美元,同比增長32.5%,中石油集團和中國華信投資28億美元聯合收購阿聯酋阿布扎比石油公司12%股權為其中最大項目。

德勤2018中企海外投資指南:出口難再保持高增長,海外併購或創新高

“一帶一路”經貿合作成效也較為明顯,2017年中國與沿線國家貿易額7.4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7.8%。重大項目持續推進,東非鐵路網起始段肯尼亞蒙內鐵路竣工通車,中老鐵路首條隧道全線貫通,中泰鐵路一期工程開工建設,匈塞鐵路、卡拉奇高速公路等項目進展順利。自貿區建設取得突破,與格魯吉亞、馬爾代夫簽署自貿協定,與摩爾多瓦、毛里求斯正式啟動自貿協定談判,推動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談判取得積極進展。

2018年中國海外投資發展展望

據悉,預計未來5年,中國將進口8萬億美元的商品、吸收6,000億美元的外來投資,對外投資總額將達到7,500億美元,出境旅遊將達到7億人次。

中國企業“走出去”是為了尋找自己在本土運營中的不足,取長補短,資源與能力的互補是海外投資的第一大訴求。結合全球經濟形勢、“一帶一路”倡議、監管政策以及創新技術影響,德勤對2018年海外投資趨勢有如下觀點:

2018年OECD國家將繼續復甦,主要經濟體的央行因而會採取漸進的貨幣緊縮政策;美元重振,以及硬脫歐等風險事件將抑制歐元走強,進而允許美聯儲逐步加息。2017年中國亮眼的出口成績是由於發達國家的復甦給中國的外貿提供了有利環境;而考慮到基數效應,再加上特朗普政府致力於減少對華貿易赤字,中國出口如果要在2018年繼續保持像2017年那樣的高增長有較大難度。

“一帶一路”愈發重要。在概念層面上,中國有意識地把“一帶一路”的概念越來越模糊化,更多鼓勵全球相關國家地區參與共贏,而非把它侷限於僅從中國自身角度出發的戰略。在所及行業方面,變革也正在發生。起初,與基礎設施項目相關的長期投資,是“一帶一路”建設的一項特色,這也使得“一帶一路”倡議的主要獲益方是中國國有企業;而如今,“一帶一路”相關投資正逐漸拓寬至貿易、製造業、互聯網和旅遊業,我們預計,在不遠的將來,更多公司也會成為贏家。此外,出於地緣政治和金融風險考慮,中國將需要確保更廣泛的項目參與。

“一帶一路”倡議機遇與風險並存。投資者需要用比平時更長遠的眼光看待項目。我們不會低估風險,但也相信風險並沒有許多人想象的那麼嚴重。毫無疑問,“一帶一路”倡議將繼續推行下去。2017年5月,國家發改委表示,有的管制措施無論對國有經濟還是私有經濟實際上都是不利的。經濟轉型應不再單獨期待GDP增長,而應將降低槓桿提到更高的高度,鼓勵企業將資金投向海外,否則,還需要進一步調整人民幣匯率。

敏感投資行業持續受到嚴控。新版《境外投資敏感行業目錄》於2018年3月1日施行。非理性境外投資行為將持續受限,包括涉及房地產、酒店、影城、娛樂業、體育俱樂部等熱門投資行業的境外投資行為,以及境外設立無具體實業項目的股權投資基金或投資平臺。

BAT等互聯網企業逐漸成為海外投資主角。以BAT為代表的新興互聯網企業開啟繼國企、民企之後的第三波投資潮,將投資版圖擴展至美國硅谷尋找優質創業項目,引領未來幾年的投資熱點。戰略投資佈局為企業關注重點(百度全資收購移動安全公司TrustGo;騰訊投資閃購網站Fab;阿里巴巴投資應用搜索引擎Quixey、移動聊天和通話應用Tango、智能遙控創業公司Peel等公司),中國產品正在從過去的便宜貨轉變為創新性產品。

聚焦未來與科技創新的項目受青睞。中國新生代投資人關注前沿科技領域投資,如人工智能、生物技術等,通過技術產品改變社會和改善生活質量或通過科學技術和理念,改造傳統行業成為投資主流。傳統的地產、能源、製造等傳統產業已面臨資本過剩,通過風險投資基金、產業基金、併購基金等投海外有價值的高科技項目並開闢全球市場,成為未來五到十年的趨勢。

中國對外併購市場分析

在政府出臺的一系列政策(如“一帶一路”倡議)的支持下,中國整體環境依然有利於企業進行海外併購和投資。因此,儘管2017年有所下滑,德勤相信中國海外併購在2018年仍將保持強勁勢頭,並有可能再創新高。

消費及工業產品依然是中國海外併購的熱點領域。2017年間,在最大收購案(萬科收購普洛斯)的助推之下,東南亞成為已披露的海外併購交易總額最高的地區,共計超過330億美元。

德勤2018中企海外投資指南:出口難再保持高增長,海外併購或創新高

澳大利亞排名第二,全年已披露的海外併購交易總額為188億美元。其中,香港長江基建集團出資56億美元收購澳洲能源提供商Duet Group,以及香港周大福公司出資31億美元收購Alinta Energy兩大訂單幫助澳大利亞取得這一名次。

在能源和資源方面,巴西一直是中國海外併購的熱點地區。

在以色列,中國投資者青睞當地的新興科技及消費品產業。

在消費及工業產品領域,中國海外併購勢頭依然強勁。在2015年至2017年間,這一領域的交易總額均佔當年海外併購交易總額50%以上。

中國投資者十分熱衷於提升國內技術水平,這表現在對生命科學與醫療領域的投資熱度不減,尤其是在發達國家市場。在科技、傳媒和電信行業,2017年海外併購交易總額僅為190億美元,較2016年(447億美元)下跌57%。

德勤2018中企海外投資指南:出口難再保持高增長,海外併購或創新高

儘管在2017年下半年,國家出臺政策為過熱的海外投資降溫,中國政府依然十分支持企業進行積極審慎的海外投資活動。在未來,德勤預期中國企業將繼續在發達國家的以下領域尋求海外併購機會:

消費品、生命科學、醫療保健、技術、汽車、能源

儘管如此,在限制領域和禁止領域(如賭場、娛樂業、房地產等)的投資仍將受到限制。

中國企業海外投資挑戰與建議

為了瞭解企業層面對外投資的現狀、挑戰和前景,2017年底,德勤對來自多個行業的全國166家企業(其中國企51%,外資企業26%,民營企業21%,事業單位2%)做了問卷調查。據問卷調查反映,中國企業對外投資主要面臨如下投資挑戰:

1.組織架構:約八成企業已經為國際化設置了或集中或分散的組織架構,但仍有兩成企業在組織架構方面還未準備好

2.企業海外投資區域:國有企業是“一帶一路”建設主力軍,民營企業和外資企業則更多投資於歐美髮達國家

3.未來的海外投資規模:超過一半的企業將在未來三年繼續擴大海外投資規模,但也有三成受訪者不清楚公司海外投資的變化趨勢

4.“風險、監管、人才”是海外投資面臨的最主要三大挑戰

5.以海外投資的全生命週期來看,“投資前”是最具挑戰性的階段

6.推動項目商業風險的合理配置,實現風險共擔是融資的最關鍵考慮因素

7.國際化人才管理:最關鍵的環節是使用多種培養方式進行國際化後備人才的培養

德勤2018中企海外投資指南:出口難再保持高增長,海外併購或創新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