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干货」借鉴!4个发达国家乡村振兴的成功经验

中国在改革开放后,西方主流发达国家百年发展路缩为几十年。但城乡生存与发展环境产生巨大落差与不平衡,不容忽视。如何振兴乡村,使之成为与城市相和谐的存在的呢?

我们不妨看看日、韩、美、荷,发达国家的乡村振兴方法,希望能为我国的乡村发展提供更多思路。


日本:造村运动

「纯干货」借鉴!4个发达国家乡村振兴的成功经验

日本在乡村治理中,以挖掘本地资源、尊重地方特色为典型特点,通过因地制宜地利用乡村资源来发展和推动农村建设,最终实现乡村的可持续性繁荣,其造村运动最为典型。

  • 治理背景

二战后,日本政府施行“城市偏向政策”。即,注重发展城市工业,片面追求经济发展,以求快速推动整个国家的繁荣。在这种策略引导下,造成了城乡发展不均衡,农村落后的局面。

基于此,大分县前知事平松守彦率先在全国发起了以立足乡土、自立自主、面向未来的造村运动。在政府的大力倡导与扶持下,各地区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培育富有地方特色的农村发展模式,形成了为世人称道和效仿的“一村一品”。

  • “一村一品 ”成功之道

1、培育独具特色的农产品生产基地。日本政府根据本国的地形特点、自然条件状况,培育了独具特色的农产品生产基地,譬如水产品产业基地、香菇产业基地、牛产业基地等。

2、产品进行深加工。为了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政府采取对农、林、牧、副、鱼产品实行一次性深加工的策略。同时,充分发挥日本综合农协的作用,在农产品的生产、加工、流通和销售环节建立产业链,促进产品的顺利交易。

3、完善教育指导模式。通过开设各类农业培训班、建立符合农民需求的补习中心,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和农业知识。

4、政府对农业生产给予大量补贴和投入,支持农村发展。造村运动振兴了日本农村经济,促进了日本农业现代化的实现。

  • 经验总结

日本乡村治理实践中,讲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思路。因地制宜型能够充分发挥本地优势,有利于提升乡村社会的整体效益。针对不同自然禀赋和发展条件,通过整合和开发本地传统资源,形成区域性的经济优势,从而打造富有地方特色的品牌产品。


韩国:新村运动

「纯干货」借鉴!4个发达国家乡村振兴的成功经验

为实现乡村治理的目标,政府通过努力支持与农民自主发展相结合,创造出低成本推动农村跨越式发展的典型模式——新村运动。

  • 治理背景

与日本造村运动的背景相似,韩国也是在重点发展工业经济后,城乡两极分化、农村人口大量外流、贫富差距悬殊的情形下开展的。20世纪70年代,为改善这种情况,韩国政府在全国实行“勤勉、自助、协同”的新村运动。

  • “新村运动”的科学策略

1、整顿乡村基础设施。针对农村基础设施破旧的现状,政府在乡村积极兴建公共道路、地下水管道、乡村交通、河道桥梁,以此整顿农村生活环境,提升农民生活质量。

2、改变现有农业生产方式。

通过推广水稻新品种,增种经济类作物,建设专业化农产品生产基地,提升村民的经济收入。“农户副业企业”计划、“新村工厂”计划以及“农村工业园区”计划也都是政府为了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创建的重要举措。

3、培育和发展互助合作型的农协。通过农协对各类农户提供专业服务和生产指导,促进城乡实现共赢。

4、开展文化活动,激发农民积极性。在各个乡镇和农村建立村民会馆,用于开展各类文化活动,激发农民的参与性和积极性。

5、进行国民精神教育活动。政府在农村中开展国民精神教育活动,提高乡民的知识文化创造性地让农民自己管理乡村和建设农村。新村运动的实施改变了韩国落后的农业国面貌,重新焕发了乡村的活力,实现了农业现代化的目标。

  • 经验总结

韩国的治理方式适用于在城乡差距大的国家或地区。一方面,政府为了维护自身的合法地位,塑造良好形象,需要对农村进行整治和改造;另一方面,长期处于贫困处境的农民,也非常愿意通过自身的努力改变落后的现状。


美国:乡村小城镇建设

「纯干货」借鉴!4个发达国家乡村振兴的成功经验

美国是世界上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国家,在乡村治理过程中,非常推崇通过小城镇建设带动乡村发展。它遵循城乡互惠共生原则,通过城市带动农村、城乡一体化发展等策略来推动乡村社会的发展,最终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的双赢局面。

  • 治理背景

20世纪初,美国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城市中心过度拥挤,导致许多中产阶级向城市郊区迁移,极大地推动了小城镇的发展。再加上汽车等交通工具的普及、小城镇功能设施的齐全以及自然环境的优越,进一步助推了小城镇的成长和发展。

  • “小城镇建设”下的政策引导

1960年,美国推行的“示范城市”试验计划的实质就是通过对大城市的人口分流来推进中小城镇的发展。在小城镇的建设上,美国政府非常强调富有个性化功能的打造,结合区位优势和地区特色,注重生活环境和休闲旅游的多重目标。

小城镇有着良好的管理体制和规章制度,能够对全镇的经济社会进行统筹监管,保证小城镇发展的有序与稳定。由于美国城乡一体化已经基本形成,故而很好地带动了乡村发展。

  • 经验总结

美国的方法多见于经济发展程度较高的发达国家和地区,基于特殊的社会人文环境,以农村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和发达的城乡交通条件为基础,全面提升国家的现代化水平。同时,政府在追求经济目标的同时,更加重视乡村生态、文化、生活的多元化发展。


荷兰:农地整理

「纯干货」借鉴!4个发达国家乡村振兴的成功经验

荷兰的国土面积仅为4万多平方公里,却成长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农业出口国,这与其推行精简集约型的农地整理模式是密切相关的。它通过整合现有农村资源,充分发挥地区优势,促进农村社会的和谐发展。

  • “农地整理”的重要政策

20世纪50年代,荷兰政府颁布《土地整理法》,明确了政府在乡村治理中的各项职责和乡村发展的基本策略。此后通过《空间规划法》对乡村社会的农地整理进行详细规定,明确乡村的每一块土地使用都必须符合法案条文。

1970年以后,荷兰政府重新审视了农地整理的目标,改变了过去单方面只强调农业发展的单一路径,而转向多目标体系的乡村建设。政府鼓励更加科学合理地规划和管理,避免和减少农地利用的碎片化现象,实现农地经营的规模化和完整性。

譬如:推进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提高自然环境景观的质量;合法规划农地利用,推进乡村旅游和服务业的发展;改变乡村生活质量,满足地方需求等。

  • 经验总结

在农村资源相对有限的情形下,国家通过对乡村的精耕细作、多重精简利用的方式,达到规模化和专业化的经济社会效益。一方面,可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保护了乡村地区的自然生态环境;另一方面也实现了村庄城市化、可持续性发展的目的。


海外经验“中国化”的思考

「纯干货」借鉴!4个发达国家乡村振兴的成功经验

西方发达国家乡村治理已经走过了漫长的历程,这些乡村治理方法特点各异,但是政府部门、农民协会、普通村民、企业高校、金融机构等参与主体的功能作用和内在价值不可忽视。正是这种多中心治理理论的思路,实现了乡村社会的稳定繁荣发展。

  • 参考建议

再结合我国乡村治理中的问题来看,中国乡村治理模式建议采用多中心的乡村治理模式——有限政府、农民主体、依托农协、全社会参与。

  • 具体做法

具体为政府站在农业发展、农民生活改善、乡村生态的保护的“利农”角度发挥政府的支持、和基础统筹主导力量,提供法律支持和资金保障;农民协会改善村民的弱势地位;城市、企业和高等院校推动乡村的发展与繁荣;村民尤其是乡村精英加快农村改革的进程以及农村金融机构承担着乡村可持续发展的重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