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电市场 搅局者

2018年上半年,家电市场龙头集中,强者恒强。下半年,山寨和后服务问题的曝光则吸引着市场和用户的关注。然而,对家电市场来讲,产品和服务是支撑市场良性发展的关键,哪个环节出现短板,都会制约行业的发展。今天让我们根据当前市场短板,进行如下解读:

家电市场 搅局者

短板一:山寨品 严重损害品牌厂商利益 冲击正常市场秩序

大多数消费者都希望买到价廉物美、高性价比的商品,客观讲在正常市场中是不会长期存在。高性价比,性能是基础,不能利用消费心理去卖低质低价的山寨商品,谁也不希望买到假货,否则性价比就接近零。低价可以,减少功能降低材质,这种牺牲产品功能及安全性能的低价带给消费者的将是伤害,不仅是消费体验的伤害,有可能是生命财产的伤害。

山寨品为了低价的冲击力更大和集聚更多用户。采用一分钱一分货的商业逻辑。看似正常的商业逻辑。背后则是严重损害了品牌厂商的利益,冲击了正常的市场秩序。毕竟,没有谁会赔本赚吆喝。在知名品牌后面加后缀,比如,“品牌TV”;直接在品牌LOGO上的创新,通过字体设计,让山寨品牌LOGO视觉效果接近被仿品牌。这种模式再好,终归伤害的是用户。这种不把性能与正品做对标,不谈性能说价格的行为更是一种不负责任。

短板二:家电后市场服务亟待规范 以用户满意度定位服务工作中存在的短板

从行业市场现状来看,我国家电后市场服务供需格局存在较大差距,正规渠道少,行业规范不健全,从消费者难以找到正规的服务商,到服务市场口啤效应丧失。虽然,中国家电服务行业正逐步走向服务商品牌化时代,专业的分工使其形成一个产业。但效果不太明显。根源于家电后市场服务名为开放的大市场,骨子里却是十分不开放,并非完全市场化。在这种情况下,各方力量纷纷涌入服务市场,不仅无法分一杯羹,可能还会让这个市场更加混乱。

其实,消费者的要求很简单,家里产品坏了能有专业人员上门维修,且价格合理,仅此而已。然家电后市场服务供给端:一是服务者大多是一些“游击队”,市场价格差异大,提供的服务质量得不到保障。消费者要么上当受骗,要么因收费过高而止步。二是没有资质的经营者,通过互联网排名、发布虚假信息等方式,在网络平台、社交软件上冒充专业维修团队或品牌售后站,在上门服务时,通过夸大事实、偷梁换柱等手欺诈消费者。

总之,在体验经济时代,服务已成关键性增值部分。企业利润、增长都将同服务相关。继家电后市场服务的未来之路怎么走、如何整合行业资源,打适规范、标准、专业、快速的平台,怎样让厂商放心、经销商省心、消费者舒心等,已成家电业内急需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综上所述,消费者在欢迎微利的同时,更加注重产品质量、性能和服务。中国家电市场所熟悉的游戏规则,商业理念正在遭遇挑战,在这种情况下,对家电市场上的各参与者来说,务必正视家电产业和商业经营的本质:产品和服务。(文/王根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