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十年後的空淨產業

致十年後的空淨產業

8月8日一則“復興號動車組在京津城際鐵路按照時速350時速達速運行”的新聞乍現媒體,在京津城際投入運營十年後再次回到350公里運營時速,這中間非一路坦途,高鐵在中國投入運營後出現過大大小小的故障,彼時輿論也在熱議論是否有必要發展高鐵。本以為就此高鐵發展步伐會大幅放慢,甚至悲觀的認為高鐵將會在中國戛然而止。就在質疑和反對的討論中,高鐵建設發展仍在繼續推進,現在高鐵建設成績矚目,成為中國在世界上又一張名片。

高鐵發展的歷程,讓我們聯繫到現在空氣淨化產業,雖然行業差異明顯,但也有很多相似之處:

首先,從淨化技術來看,作為舶來品的空氣淨化器在技術上延承了國外的主流淨化技術,活性炭、HEPA、離子、靜電等技術在產品中被廣泛採用。而高鐵技術中國也是從國外引進,然後逐漸消化吸收,加上自主研發,到目前國產化率已大幅提升。

其次,無論高鐵還是空氣淨化產品,對於中國消費者來說,都屬消費升級範疇之內,高鐵票價明顯高出普通火車幾倍,空氣淨化產品在整個生活小電品類中價格水平也處於中上水平,它們是中國家庭消費升級的見證品。

再次,兩個行業發展中都受到了不利因素,高鐵的事故降低了國人對於高鐵乘坐的意願、空氣淨化器在城市空氣質量不斷改善大大放緩了消費者購買的熱情。這些因素對行業而言都是不利的,但換個角度看,如果沒有經歷這些負面因素,產品升級、技術升級步伐會明顯放慢,‘危‘與’機‘並存就是最好的註腳。

目前空氣淨化產業,遇到的核心問題是消費者對空氣淨化產品功能認知的侷限,影響了整個市場銷售表現。健康的話題在當下中國被提及的頻度更高,涉及面也越來越廣,對於人的生存必不可少的空氣、水,它的商品價值屬性會被不斷的挖掘。現階段,霧霾對消費者心理的影響面有所收窄,但對於家居環境中各種潛在的危害因素,消費者的瞭解和認知受到知識儲備的限制。我們能夠感知到的氣態汙染物,如苯、酚等多帶有明顯氣味,容易被察覺,而對於像甲醛這種無色無味,而又常年圍繞在每個人生活環境中的隱形殺手,感知力明顯不足。

中國的空氣淨化產業能否迎來下一段波瀾壯闊的大發展,我們有這樣的信念,同時市場上也存在這樣的需求,但需要有更好的產品打動消費者。看看今天的中國高鐵,再回想當年對高鐵的口誅筆伐,我們只想說,消費習慣是可以被培育的,而中國消費者也具備這樣的消費能力,有很深的購物情節。不經歷風雨怎麼能見彩虹,寄語十年後的空氣淨化產業。

作為市場參與者的您,怎麼看的呢,歡迎回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