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拷问:大学老师遇到这种学生,该怎么做?

现实拷问:大学老师遇到这种学生,该怎么做?

本文转自麦可思研究

现实拷问:大学老师遇到这种学生,该怎么做?

最近科学网张忆文老师有篇文章很火,他教学过程中遇到了“难题”,希望有同仁解答一下他的困惑:

课堂教学是教师的基本功,是展示教师知识水平的重要的一种方式,是与学生交流的重要平台。课堂教学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

在某四非高校,大多数教师都有这样的感触,现在的课堂往往都是以教师唱独角戏的居多;因为你的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对学生的诱惑力远远小于手机对学生的诱惑力,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社会风气的影响、班级班风学风的影响、教师的教学水平以及大学的低淘汰率等。

课堂互动往往被作为一种有效的方式来提高教学。但是如果你在课堂互动过程中遇到如下情形你会如何处理呢?

情形一:随机抽取同学回答问题,但是被抽到的同学,其屁股重似千斤,像被502胶水粘在凳子上一样,坐在哪里纹丝不动;对你的问题丝毫不予理睬,坐在凳子上回答也很干脆,毫不拖泥带水,就俩字,不会。


情形二:同样是随机抽取同学,要求其上黑板上解题;他的回答也很干脆,毫不拖泥带水,就三字,太简单;然后你叫他上去和同学分享一下思路,他觉得这么简单,没有必要他出马,就是闭口不言;最后要求其思路都省了,直接给出答案,他却说不会,无可奉告。

这两种情形几乎都有一个共性,就是学生一点都不尊重老师。记得以前在我上学时期,这些情形是绝不可能发生的,但现在发生这些,我都觉得习以为常了。

遇到这两种情形,当时的第一感觉就是尴尬,感觉空气瞬间凝固了,虽然心里有点不爽,但又无可奈何。因为你不能将学生怎么着,如果当众批评,怕他想不开,更怕他直接和你顶牛,造成不良的影响,而且其他学生可能会幸灾乐祸,甚至会跟着起哄。

当然更不能体罚他,如果被曝光,会成为众矢之的。只能强装笑脸,转移话题,继续上课,吸取教训下次不再叫他,以免难堪。

现实拷问:大学老师遇到这种学生,该怎么做?

这两种情形处理不好,会严重影响教师课堂互动的积极性,至少互动不能在随机的选择同学,起码要有针对性,当然最终这是一个双输的结果。教师课堂教学互动的积极性降低,使本来枯燥的课堂变得更枯燥,这结果对学生也是百害无一利。

那如何处理这些情形,我是没有好的办法,不知各位同仁是否有更好的办法?

以下是评论区一些老师的建议:

@陈奂生:

我曾在一门课上多次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当时的课程与软件操作有关。

教师的电脑上是安装了软件的。数据的前期准备都弄好了,需要学生给出一个小操作实现一个目标任务。具体的操作内容上一次课讲过、练习过。

抽A来做,A不会;让他到教师前方站着,并寻求其他人帮助,比如B(找谁由A来确定);如果B不会做,继续站着并寻找新的帮手,如果B会等到他完成后,A、B一起回到座位。

就这样,最多的一次有5个人一起站在教师前方。

通常在帮手解决问题后,要求原来不会的人照着演示一次。

因为我的这一门课涉及数据处理的方法训练和实践操作,学生在兼职和毕业后经常用到。所以他们没有什么抵触情绪。

现实拷问:大学老师遇到这种学生,该怎么做?

@王永晖:

这两种情形几乎都有一个共性,就是学生一点都不尊重老师。

尊师,是建立在教师付出足够的投入和本身的学术水平上的。 有更多的办法去提高本科生的学习水准,关键还是带课老师要用心。

第1种情形,学生可能是真不会,跟是否尊师这个问题无关。

第2种情形,很可能是学生的表达能力真不行,这个学生不尊师的可能性也是极低的。

作为一个负责任的老师,可以课下多了解学生,搞清楚具体学习的具体问题,而不要将学术问题、学业问题,转化为道德问题。

大学课堂,课时紧,一般不会采用提问这种形式,除非非常必要的情况下,即使在非常必要的情况下,如果老师特别了解学生的话,也不会采取随机抽取的方式。

为了补充,因此一般需要有习题课,或答疑时间,此时多让学生上台研讲,搞清楚学生状况,是一个好办法。

小技巧,第1种情形,回答不出的学生,可以请他随口念一个班上学号,让该学号同学来答,依此类推。当然,这种小技巧,只是术,不足为道。

现实拷问:大学老师遇到这种学生,该怎么做?

@吴炬:

我有两点想表达,第一是我见电影上美国学生很少站起来回答问题,至少这不是作为一个硬性要求。我建议张老师也别把是否站起来当成尊不尊重来理解;其次,我做学生的时候是真不喜欢被叫到回答问题,不是不会,也不是不认真听讲,而是比较胆小,不愿意或不敢当众回答问题。

所以我建议张老师别随机叫,就是谁知道就举手回答。愿意与老师课堂互动大部分是好学生,至少喜欢这门课或喜欢您;但不愿意课堂互动的也不都是坏学生。

所以确实可以用加平时成绩的方式鼓励课堂回答问题,但最好别弄成硬性要求。大学生了,自主学习是最重要的,课堂学习其实最重要的是研究思路方法,不是结论。

@李二岭:

可以设置奖励机制,如果学生回答正确,积分。然后可以在期末成绩上有所提升,即使最终考试不是很理想,亦可适当加分(总分低于十分),规避挂科风险,如果这样形成一种机制,以后各届可能会积极一些,当然这种想法也许过于乐观。

但是总要想办法调动学生积极性,尝试一下未尝不行,反正教学好多年,可以尝试各种办法,总会出现一种有效的吧,精准解决问题。如果觉得无效,长期放置不予解决,问题一直会在。好运。

@罗娜:

张老师无疑是好老师,但教学理念太传统,与个人主义盛行的自媒体时代冲突了。在这个年代,对于普通学校那些没有强烈学习动机的学生,我觉得靠用点名和用平时成绩去控制他们,效果不可能好,得想办法吸引学生。

要求学生站起来回答问题有点老套。只要学生愿意回答问题,他愿意站着、坐着,还是跷着二郎腿重要吗?学生上课吃早餐等都不是问题,只要他的心在课堂上。对错问题的学生,惩罚可以是让他给大家讲个笑话、唱一首歌等比较调节气氛的东西,他要抗拒就带头给他鼓掌。

另外,要注意把学生当个体,了解学生的兴趣(班级太大当然不可能),聊聊他们感兴趣的话题。我以前有个学生,我上课(英语)时总是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表情,在我眼皮底下自己搞一套,我私下跟他谈也没有用。

结果从他同学那儿了解到他喜欢哲学,我刚好看到武大用英文教哲学(原典教学)的报道,故意跟他聊起这个话题,他从此对学英语的态度彻底变了,非常积极,从英语很烂到进步神速。老师自己除了认真外,如果能在课堂上加点幽默,会更有亲和力。

必须承认,跟手机抢学生很难,那为何不考虑提一些教科书上找不到标准答案的问题,让学生用手机查资料,进行小组讨论呢?

还有就是学生只要表达自己的观点,即使不是那么好,也要多表扬,如果有可圈可点之处,更要多表扬,承认老师从他们那儿学到了东西。

现实拷问:大学老师遇到这种学生,该怎么做?

@韩玉芬:

我一直有关注张老师的文章,回想到我当年的情形。感觉咱们俩的性格和教学风格及对学生的期待和要求非常像。

但是我不得不悲观地说,我已经绝望到放弃。现在我就想找一个可以不用上课、不用带学生毕业论文的地儿待着,做点自己喜欢的研究。即便是上课,也只想上一些对学生要求相对比较低的通识课程。

作为一个一向以来自我定位为热爱教学,多年来在上课备课作业布置及考核方式上曾经花费太多心血的一线教师(学生评价经常低于平均值,学生领导分析后共同结论竟然都是“太认真”!),心境凄凉至此,实在深感悲哀。

-END-

关注Science公众号,后台回复【Endnote礼包】【Origin礼包】即可领取相应Endnote安装包Origin安装包!更多精彩,点击阅读原文即可了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