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元以下,贸易商要惜售挺价?

据秦皇岛煤炭网消息,截至今日,环渤海港口受台风附带影响,作业条件不佳,另高温降水助涨区域内煤炭发热、自燃现象,严重影响各港口作业效率,合计调进、调出量均低位运行,存煤总量再次推涨。各港疏港压力继续加大。

数据显示,截至7月30日,北方四港区总场存2443万吨,其中,1.秦皇岛港卸车7947进车63万吨,装船62万吨,场存693万吨,锚地煤炭船舶38艘,预到11艘;2.曹妃甸港区958万吨;3.京唐港区627万吨;4.黄骅港165万吨,锚地48艘,预到9艘。另外,沿海港口存煤2220万吨;沿江港口存煤1311万吨。

本周南方高温湿热天气持续,沿海六大电厂日耗周内多保持在80万吨以上高位运行,库存继续小幅下移,存煤天数降至18天以下。沿海六大电库存1480.3万吨,日耗82.72万吨,存煤可用天数17.89天。尽管高温天气对电厂耗煤量有一定拉涨,但在煤价持续下跌且各环节存煤水平仍处于偏高状态下,下游增量补库仍不积极。

库存高企仍是影响环渤海各港作业及市场运行的直接原因:一方面限制了铁路运输效率的发挥,另一方面也导致价格信号传递迟滞。临近月度调价时点,按照测算大型煤企年度长协价或下降3元至554元/吨附近,月度长协价格也有向市场煤价下方运动的迹象。长协煤价下行将与疏港形成叠加,共同压制现货煤的后续走势。

四方面原因促使环渤海地区动力煤价格继续走低:

其一,前两期周评中罗列的多项不利因素继续发酵;

其二,在现货煤价保持下降、甚至加速下降的局面之下,消费企业和下游市场贸易商的采购意愿降低,面向环渤海地区港口的煤炭采购缩量;

其三,虽然当前正值电力和煤炭的夏季消费高峰时期,但是消费的整体增长水平一直低于预期,面对现货煤价的持续下行可能带来的“浮亏”,煤炭生产、贸易和消费企业普遍采取了主动性“降库存”措施,强化了环渤海地区现货动力煤购销中的“买方市场”倾向;

其四,环渤海地区大多发运港口陆续开展煤炭“清库”行动,给煤炭生产和贸易企业带来被迫采取“降库存”行动,销售压力有所增大,甚至不得不降价促销。

目前,大部分贸易商5500大卡现货成本价基本处于610-620元/吨,如果煤价过低,贸易商很可能产生惜售现象。与前几年不同,目前贸易商资金压力要比以往宽松,不排除部分贸易商和年初一样,惜售待涨。

据了解,已有贸易商表示,如果煤价持续调整,而降价并不能换来库存下降,未来将惜售挺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