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網貸市場漸回暖 人人貸推投資「正確姿勢」

近日,互聯網金融專項整治小組和網貸專項整治小組明確,在引導不合規機構良性退出的同時,允許合規機構繼續經營,條件成熟的機構可按要求申請備案。

對於處於低谷期的P2P行業來說,這無疑是一劑強心針。

P2P行業在近兩個月陷入劇烈動盪。僅在7月,就有上百家涉嫌自融、欺詐等問題的平臺倒閉或者退出市場。儘管從商業邏輯上看,問題平臺的退出是正常的市場出清,但給行業信心帶來了較大負面情緒。

好消息是,近一兩週來,隨著政策信號的逐漸明朗,市場信心也在一步步恢復中。頭部平臺聚集效應開始顯現,根據零壹財經的最新統計,頭部平臺中有22家交易額環比淨增長,增幅中位數為24.4%,貸款餘額的增長也集中於頭部。另外在資本市場端,金融科技領域的投入仍在不斷加大。據不完全統計,7月全球至少發生154筆金融科技投融資事件,涉及金額達351.6億元。其中,中國90筆,融資金額約為285.1億元。

政策明朗,行業回暖

在新華社連發兩文持續正面引導P2P網貸行業發展之後,央媒再度發聲,8月6日,《人民日報》撰文指出有些平臺退出,是正常的市場出清,也是良幣驅逐劣幣的過程。經歷整治和轉型之痛後,網貸平臺將會“水落石出”,不規範的會出局,轉型成功的會堅持到最後,真正成為借貸雙方之間的信息橋樑。

縱觀P2P的發展歷史可以看到:真正的P2P平臺,是通過互聯網點對點地來撮合借款人和出借人,實現個體金融資源的最有效配置。P2P被定義為信息中介,每一筆交易額都應承接真實的債權,平臺不承擔流動性風險和信用風險。按照監管層的意圖,P2P的價值應該體現在,為那些傳統金融機構無法有效覆蓋的長尾客戶提供小額、普惠的金融服務。

針對行業目前的局勢,人人貸聯合創始人楊一夫表示,這一輪網貸行業的震盪過去之後,行業會迎來更好的發展。

發揮P2P應該發揮的功能

楊一夫認為,在面對行業下行壓力時,平臺依然能夠穩健前行的最重要因素之一,與底層資產有關——資產是否自營,且風險管理是否自建。

“不少爆雷平臺都涉嫌經營大額機構貸款業務,還有一些平臺缺乏足夠的資產自營能力。為了給投資人找到標的,這些平臺會選擇各種各樣的資產端合作,甚至去尋找外包團隊從事風險管理工作。這樣的操作無疑嚴重加深了平臺的風險,還會在類似的機構間形成風險傳導作用。一旦一家資產團隊的資產質量出問題,可能會影響多家資金平臺的兌付。”

楊一夫表示,人人貸無論是借款人還是出借人,都是由集團自身的團隊來獲取、管理以及進行風險審核,這不僅是人人貸在行業順利發展時成為頭部機構的重要壁壘,也是在行業逆境中可以不受風險傳導作用影響,保障基礎資產質量的重要屏障。

同時,人人貸堅持小額普惠的定位,專注於服務小微企業主和個體工商戶的小微融資需求,成為傳統金融機構的補充力量。根據平臺披露的2018年上半年報顯示,平臺平均借款金額為8萬元,屬於監管規定的20萬元上限之下的額度較高的借款,其期限集中於25~36個月,符合小微企業主典型的還款週期。

有了穩健且合規的資產端,出借人的財產才有保障的基礎。為了更好地為投資人的財富保駕護航,8月8日,人人貸“財富節”開啟 ,口號為“收穫多一點,美好多一點”,旨在為用戶提供一個P2P理財的“正確姿勢”,減少用戶非理性恐慌,引導用戶穩健投資。

“人人貸所代表的這類經典的P2P模式,是監管真正希望看到並鼓勵的模式。我們很高興看到大多數用戶能夠冷靜判斷形勢,也懂得甄別平臺的優劣,理解人人貸交易結構的合規性和商業模式的合理性。我們會用更好的業績和行業影響力,來證明大家選擇的正確。”楊一夫表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