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強檢察建議剛性的地方實踐|山西古縣:4份檢察建議破解「煤矸石之困」

7月30日,位於太嶽山深處的山西省古縣陰雨連綿。環山盤繞,車行至距縣城25公里處的古陽鎮安吉村管道梁,一處施工現場在雨霧中逐漸清晰起來。放眼望去,對面的山上綠樹成蔭,施工現場的黃土和黑色煤矸石沿坡鋪開,分明可辨,幾臺挖掘機並未因為有雨而停止作業。這是該縣治理煤矸石堆場的一幕。這場聲勢浩大的煤矸石“圍殲戰”,緣起於古縣檢察院的4份檢察建議。

產煤大縣的“煤矸石之困”

煤矸石是採煤、洗煤過程中排放的固體廢物,它是在煤的形成過程中與煤層伴生的一種含碳量較低、比煤還堅硬的黑灰色岩石,煤炭企業往往棄之不用。如果將其隨意堆放,不僅佔用大片土地,煤矸石中的硫化物還會汙染大氣、農田和水體,有時甚至會自燃發生火災,如果在雨季崩塌,則會淤塞河流、造成災害。

古縣是典型的煤炭資源型山區縣,地下煤田面積約980多平方公里,探明儲量近50億噸。在煤炭的“黃金十年”裡,古縣經濟社會得到長足發展,但生態環境也遭到嚴重破壞,環境保護歷史欠賬較多。

2017年7月以來,山西省檢察機關全面推進公益訴訟工作,組織開展了飲用水水源區保護、國有文物保護、自然區保護、生態環境保護等4大專項活動。古縣檢察院決定結合當地實際,圍繞涉煤環境汙染問題“做文章”。

該院幹警在摸排公益訴訟案件線索時發現,該縣境內多處煤矸石露天堆放,造成山體植被被破壞,且氣味難聞,天長日久極易發生自燃,嚴重威脅周邊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為了摸清底數,幹警們翻山越嶺,利用無人機對煤矸石堆放處進行錄像拍照。最終查明,古縣現有煤矸石堆場45座,涉及企業32家(其中焦化廠3家,煤礦12家,洗煤廠17家),總存儲量約1570萬噸,煤矸石山均未按照環評要求進行規範化治理。由於歷史原因等諸多因素,煤矸石量多、責任主體不清、治理難度大,成為產煤大縣古縣面臨的“煤矸石之困”。

環保局長的壓力與驚喜

針對發現的線索,古縣檢察院及時向臨汾市檢察院彙報,對貯存、堆放、處置煤矸石不規範的違法行為立案調查。臨汾市檢察院對此十分重視,分管院領導及行政檢察人員多次到古縣實地指導辦案,市縣兩級檢察院幹警夜以繼日加班加點調查取證、分析研判、審查研究,積極通過公益訴訟訴前程序督促行政機關依法履職盡責。

今年3月29日、4月16日、5月22日、6月19日,古縣檢察院就該縣環保局對古縣晉豫焦化有限公司、古縣利達焦化有限公司、古縣森潤煤化有限公司、古縣老母坡煤業有限公司、山西藺潤煤業有限公司不規範貯存、堆放、處置煤矸石違法行為怠於履職的行為,相繼發出4份訴前檢察建議,建議古縣環保局依法履行職責,對上述公司依法進行行政處罰,採取有效措施治理固體廢物對環境的汙染,並對煤矸石山進行徹底治理。

這讓上任不足兩年的古縣環保局局長樊海雲深受震動:“以前都是我們去監管別人,現在接到檢察機關的檢察建議,感覺壓力很大。”接到檢察建議後,他及時向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彙報,同時對違法排汙企業的監管力度明顯加碼,並在全縣範圍全面摸排包括煤矸石違規堆放在內的突出環境問題,形成書面報告提交縣委常委會專題研究。

讓樊海雲頗感意外的是,檢察機關不僅是公益的監督者和保護者,更是公益保護的行動者和建設者——臨汾和古縣兩級檢察院幹警主動協助環保局深入實地查根源、溯源頭,對以煤矸石違法堆放為代表的突出環境問題進行分類彙總,督促企業主動擔負起應承擔的整治責任,並與環保部門和企業共享調查掌握的詳細證據與信息,共同研究制定整改措施,對企業因環境整改引起的法律糾紛提供法律服務,為其履行整改責任提供法律保障。

對於樊海雲來說,雖然古縣檢察院啟動公益訴訟程序給了環保部門壓力,但卻助推環保發力,為徹底清除煤矸石長期違法堆放這一汙染頑疾打下了堅實基礎,這讓他感到“有些驚喜,底氣更足了”。

凝聚合力讓檢察建議“硬起來”

“提起訴訟並不是最終目的,而是通過督促行政機關依法履職,保護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實現雙贏多贏共贏。”古縣檢察院檢察長權建威說,公益訴訟訴前程序啟動的同時,該院及時向縣委、人大彙報,並加強與行政機關溝通協調,得到了縣委、縣政府及人大、政協的大力支持。

今年5月9日,古縣縣委召開常委會擴大會議,聽取縣環保局關於煤矸石排放存在問題及整治意見,權建威受邀列席會議。會議通過了環保局的整治意見和分類處置意見,決定5月至8月在全縣開展“查處違法排汙百日行動”,同時開展全縣群眾舉報環保問題“大起底、大整治”專項行動。

5月15日,古縣政府召開常務會議,專門對煤矸石整治等專項行動進行部署,將目標任務逐級分解落實到各責任部門,細化工作進度,倒排工期,掛圖作戰,確保治理任務按期完成。

5月30日,古縣十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七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支持監督檢察機關依法開展公益訴訟推動法治古縣建設的決定》,為公益訴訟依法全面開展提供製度保障。

就這樣,4份檢察建議形成了古縣上下聚焦環境治理、查處違法排汙的聯動效應。在所涉及的企業中,有的企業此前已經被環保部門處罰過,但遲遲沒有進行整改,檢察建議發出後,環保部門以此為契機,加大了對企業的監管與督促力度。在縣委縣政府的重視下,古縣煤矸石治理工作迅速見效。目前,全縣45處煤矸石堆場中的28座已開始施工整改。

古縣利達焦化有限公司在煤矸石治理中,不僅將自己傾倒的煤矸石進行填埋治理,還主動承擔起周圍幾個多年前停產的小鐵廠、小煤礦所造成的煤矸石的治理工作。該公司總經理馬奎星告訴記者:“除了此前已經治理的,我們計劃再投入700萬元進行治理,儘快完成矸石山的治理工作。”

記者在老母坡煤矸石山治理現場看到,近30臺施工機械正日夜作業,力爭8月10日前完成整改;而在岳陽鎮龍母溝煤矸石山治理現場,公告欄中公示著整個治理方案及進度,從地質勘查、圖紙繪製,到削坡填土掩蓋綠化處理,都有明確的標準和要求……幾個月後,這些黑壓壓的煤矸石山將被徹底清理,種上綠色植被。

“充分發揮檢察建議功能,依靠黨委政府支持,積極推動行政機關主動糾錯履責,共同促進公益損害問題及時有效解決。古縣這一公益訴訟治汙樣本,為臨汾市檢察機關開展環境汙染領域公益訴訟工作提供了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臨汾市檢察院檢察長馬紅彬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