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江:棄醫從農 男子帶領鄉親共同致富

“他雖不是農民,但助力脫貧攻堅、實施鄉村振興的決心,比我們還堅定。”在宜賓市中區永安鎮下元村,提起王彬的名字,當地村民都很欽佩。

内江:弃医从农 男子带领乡亲共同致富

王彬(左)與工人交談

2016年,王彬懷揣著重振農村農業的“創業夢”,入駐下元村,打造出專業養羊合作社和梔子花種植合作社。此後,他盡其所能提供就業崗位、傳授種養殖技術,帶動當地村民創業就業,共同致富奔小康。

帶動就業 當好“領頭羊”

8月6日,王彬如往常一樣,從城區驅車近30公里來到位於下元村的養羊合作社。“大家都把手裡的活兒放一下,先把藿香正氣液喝了再幹。”一下車,他便徑直走向羊圈和牧草地,將防暑藥分發給正在幹活兒的村民。

“王老闆一向體貼,真心把我們當‘家人’看待。”下元村3組村民柳大柱告訴記者,在合作社打工的12名村民都是缺乏勞動力的中老年人。“我們找工作四處碰壁,只有王老闆肯留用我們。”

在王彬看來,帶動村民創業就業,是他實現“創業夢”的必經路。2016年,王彬響應全市脫貧攻堅的號召,放棄在城區收入豐厚的醫務工作,來到永安鎮下元、馬家寺兩村,發展養羊和梔子花產業,當起了地地道道的農民。

此後,王彬投入近30萬元,在下元村、馬家寺村流轉土地126畝,創辦了養羊合作社和梔子花種植合作社。“鄉親們,都跟著我幹吧,我絕不會虧待你們。”一進村,他便向全村發出“英雄貼”,併成功與12名村民簽訂了長期就業合同。

馬家寺村貧困戶葉長明便是其中之一。“我老伴患有聽力障礙,女兒患有精神疾病,一家人生活困難。”葉長明說,“作為家裡唯一的勞動力,我又患有頸椎瘤和胃病,幹不了重活兒。”

得知情況後,王彬通過村委會主動找到了葉長明,並誠摯邀請他到自己的梔子花種植合作社幹活兒,“除了把輕活兒都派給我,王老闆還另外給我安排了一份守夜的工作,每個月有近兩千元的收入。”

“王老闆就是我的恩人,是他給了我生活的信心和勇氣。”談及王彬對自己的幫助,葉長明充滿感激。

2017年的一天,葉長明胃病復發,暈厥在家。王彬得知後,第一時間開車趕到葉長明家中,將他送到了城區的醫院,還為他墊付了部分醫藥費。“後來,他還提著水果來看我,叮囑我安心養病,合作社裡的工作會一直給我保留。”

產業扶貧 助力鄉村振興

“農村創業,是否有一條‘快車道’?”深入農村後,這一問題一直困擾在王彬心中。為尋求答案,他數次到市中區各鎮村,向返鄉創業前輩們“取經”。此外,他還前往成都等地的種植養殖基地,進行詳實的參觀學習。

功夫不負有心人。數月後,他終於尋到了一條可行的道路——產業扶貧。

王彬告訴記者,他的養羊合作社所在的下元村,有貧困戶52戶172人,屬於典型的貧困村。“我向村幹部瞭解到,為幫助貧困戶脫貧,當地政府為每戶貧困戶發放了種羊,希望他們通過產業脫貧。”

然而,由於缺乏養殖經驗,這一扶貧政策在下元村遇到了重重障礙。“村民們的羊都長了寄生蟲,還沒養大就死了一大片。”針對這一情況,王彬主動提出一種“代養”的扶貧方式,“村民只要願意,都可以把羊放到我的合作社裡寄養。我會按標準比例給予分紅。”

對於有信心自行養殖的貧困戶,王彬不僅不“強求”,反而鼓勵他們,並不遺餘力向他們傳授專業養殖技術和知識。“有一年,我養的羊長了寄生蟲。王老闆曉得了,第一時間帶著藥過來,幫助我渡過了難關。”下元村貧困戶李陽林說。

“在王老闆的幫助下,我養了10只羊,每年都能靠養羊增收1萬餘元。”李陽林笑呵呵地說,如今,他的腰包越來越鼓,生活也越過越紅火。“對於未來脫貧致富,我充滿了信心。”

2017年,王彬還加入了市中區農村合作經濟組織聯合會,並積極響應內江市總工會的號召,深入瓦堆灣、獅灣等市中區數十個貧困村,為上千戶村民帶去了先進的養羊知識和技術。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王彬表示,在黨的領導下,他有信心實現“創業夢”。“今後,我會努力帶動更多的村民創業就業、共同致富。”

文章標籤: 共同致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