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回近70萬,東風日產「贏」了315卻「輸」了人心

2018年的315終於在萬眾期待中落幕了,結果可能讓很多人有些始料未及。此前呼聲最高的東風本田卻在昨天突然大爆冷門,意外“名落孫山”,然而出人意料遠不止東本一家,還有同為日系企業的東風日產。如果把東本比作歐陽修“才氣外漏”,那日產更像是司馬懿,引而不發,更讓人覺得是一個可怕的對手。

2018年2月9日,日產宣佈在國內的召回計劃,由於車輛的制動總泵油封,易導致制動力不足,造成制動距離變長,召回2015年4月6日至2017年7月21日生產的部分新藍鳥、新騏達、新勝達騏達及軒逸、全新軒逸汽車,共計689031輛。

召回近70萬,東風日產“贏”了315卻“輸”了人心

然而,對於此次東風日產的召回計劃很多消費者並不買賬,因為東風日產給出的解決方案並不是更換制動總泵總成,而只是簡單加一些潤滑性差的硅油了事。理由很明顯,如果只是簡單的加些硅油就能解決問題,根本沒必要大規模召回,4S店完全能代為處理。

讓人記憶猶新的是,不久前日產質檢造假事件在全球汽車市場引起了軒然大波,我們知道,日系品牌向來是對成本極度苛求的企業,日產尤甚,其質檢造假事件就是因為僱傭沒有合格證的質檢人員來降低成本。面對媒體的一再追問,日產僅以一句該事件不影響中國市場敷衍了事,但日產此言也未必能將自己擇的乾淨,對此中央一套在去年的11月19日對產日造假事件進行了報道。

召回近70萬,東風日產“贏”了315卻“輸”了人心

當時車哥們對此做過深度分析。參見日產造假恐慌蔓延,中國車主能否倖免?,覆巢之下安有完卵,我們不去主觀臆斷如今日產被爆出的因剎車門問題召回車輛和此前的質檢造假是否存在必然聯繫,但一連串的問題背後是日產對消費者一次次信任的辜負。

事實上,中國市場只是有些後知後覺,儘管在日產被爆出造假的敏感時期,其中國市場銷量並沒有太大波動,但在全球市場,日產的表現不容樂觀,日本汽車銷售協會聯合會和日本全國微型車協會聯合會發佈的數據中,自去年9月被爆出造假醜聞之後,日產在日本的銷量從同年10月就開始連續下滑。最高的12月份,銷量被腰斬一半還要多。

召回近70萬,東風日產“贏”了315卻“輸”了人心

同樣讓日產頗受質疑的還有美國市場,不久前,美國《消費者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公佈了最新一期汽車調查報告,在2017年度汽車車主滿意度調查中,《報告》蒐集超過50萬輛汽車的數據。但日產的表現並不能讓《報告》的評委滿意。

召回近70萬,東風日產“贏”了315卻“輸”了人心

消費者滿意度的分數是基於車主是否會再次購買同一個品牌的車型,汽車使用的年限是否符合預期而評出的。調查人員將汽車分為六個評判標準,包括:駕駛體驗、舒適度、性價比、設計、音頻和溫控系統,眾所周知,《報告》的盈利來源是消費者自願購買訂閱,所以其權威性和專業性幾乎是毋庸置疑的,但這份榜單中,同其他品牌對比,日產的表現明顯不盡人意。

日產在國內和國外市場的表現形成鮮明對比,日產選擇對召回車輛進行添加硅油處理顯然不能讓消費者滿意,但從降低成本的角度來看,這卻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儘管315已經告一段落,但日產的剎車門事件還在持續發酵中,正如坊間常流傳的那句“國外發達國家成熟的汽車市場,沒有315晚會,消費者權益未見得比國內差。315上榜的企業必然有問題,但對品牌未必有影響,沒上的企業也不是沒問題,也別幸災樂禍抱以僥倖心理。”

2017年,東風日產在中國以112.24萬輛的成績一路高歌猛進,對於一個年銷百萬的企業而言,出了問題僅僅用隔靴撓癢的方式堂而皇之,這恐怕不是一個成熟企業該有的擔當。可以說今年的315東本是最大贏家,但同樣贏了比賽的還有東風日產,但對於諾大的中國市場而言,東風日產的長袖善舞,“贏”了315卻也“輸”了人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