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哪有嘻哈,只有吴亦凡

(本文由肉叔电影原创:dusheyingdan)

前阵子吴亦凡和虎扑battle的事,大家都知道吧。

肉叔不是JRs,也不是梅格妮。

但一直想找机会聊聊吴亦凡和中国嘻哈——

以一个喜欢看《中国有嘻哈》《中国新说唱》的观众身份,不吹不黑地给大家捋一捋他在这个节目里的表现。

中国哪有嘻哈,只有吴亦凡

这是防御三千万梅格妮大军的结界线

人设,是一把双刃剑

在吴亦凡出演这档节目之前,肉叔对他也算有点了解。

2012年韩国男团EXO出道,12人之中肉叔第一个注意到的,就是吴亦凡。

小脸+大长腿自带模特气场,在人群中很瞩目。

中国哪有嘻哈,只有吴亦凡

但除了第一眼出挑,他便再也没让人记住的地方。

说是队长,每首歌却只负责一两句说唱,歌喉、舞蹈、个性都不出彩,回国后拍了些影视作品,口碑也大都不咋地。

这种有流量没实力的印象,直到参加《中国有嘻哈》才被打破。

不止那些实力派的OG、地下rapper,连不懂嘻哈的路人,都偏向于认为男团出身的吴亦凡来担当制作人,不够格。

很多人想看他笑话、等他被打脸。

然鹅,节目开播后,好多人被他打脸。

一出场,他就成为了最严格、淘汰率最高的制作人,人称“冷面杀手”。特别是在60秒环节,几乎80%他都迅速按FAIL,包括不少实力强劲的选手。

中国哪有嘻哈,只有吴亦凡

中国哪有嘻哈,只有吴亦凡

大家当然不服气。

竟然连实力派都筛出去了,怕别是个完全不懂嘻哈的偶像派吧?

有些落选人士会当场质疑他的判断,找他理论、要说法。

中国哪有嘻哈,只有吴亦凡

但再看下去,大家都渐渐闭嘴了。

吴亦凡心里自有一套选人标准,每次淘汰都有理有据。

他挑出来的错误,都是能看出专业水平的技术性硬伤:音乐和人声的key不搭、节拍不准、换气时机不对、punchline位置放错、轨道偏移……

连非常细微的失误都能听出来。

中国哪有嘻哈,只有吴亦凡

这并非是拍摄前抱抱佛脚、背背理论知识所呈现的鹦鹉学舌。

从他的挑错可以看出,他平时确实是花了时间,在音乐这件事情上下了苦工。

不但能准确地指出错误、提建议,更科普了不少国际上最前沿的音乐知识,让观众、甚至一些嘻哈界老玩家都开了眼界。

在这一点上,他确实在用自己的流量和影响力,为嘻哈文化在中国的普及做了贡献。

只要你说得在理,就能服众。

很多人对这个认真、有见地的吴亦凡大大改观了,包括肉叔。

但到了今年的《中国新说唱》,吴亦凡的这份严格变味儿了。

确实,这是一个比赛,表现差的人没资格走下去。

但这种并非一次性的赛制,不能一刀切,而是该采取阶段式层层深入淘汰。

不管整体表现多么出色,部分优秀rapper只因一个微小失误,还没展现出更多实力,便在第一个环节遭吴亦凡淘汰。

这次,众人都不服了。

中国哪有嘻哈,只有吴亦凡

淘汰率比上季更高,严格变成了吹毛求疵的死板。

而且,这种不考虑综合表现、只看是否失误的做法,很容易流失人才,仅留下那些实力一般、却因选了低难度曲目而“零失误”的选手。

或许是上季这种传道授业的“吴老师”形象太吃香,这一季,他总忍不住对选手说教。

你跟他讲热爱,他跟你讲格局

中国哪有嘻哈,只有吴亦凡

一些嘻哈界的老前辈,也意外在台上失手。

OK,有失误,是应该直接指出。但说教,就没必要了。

他们中很多是国内第一批玩说唱的人,在嘻哈界摸爬打滚十几二十年,推动了嘻哈在中国的成长。

该懂的道理,他们都懂。

人设确实能圈粉,但凹太过,就只有反效果啊。

中国哪有嘻哈,只有吴亦凡

中国风 ≠ 国粹元素拼凑 + 喊口号

这一季节目氛围的变化,大家都明显feel到了。

为了求生,选手之间嚣张跋扈的diss全变成了love&peace,一片和谐友爱总让人以为开错了节目。

除了要传播正能量,还要弘扬中国文化。

作为举手投足都能产生巨大影响力的华裔青年,吴亦凡一马当先把这个担子扛在肩上了。

看得出他很用力,但出来的效果,emmm……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外表上,老炮儿功夫胖和帕克特穿的是地道的唐装。

中国哪有嘻哈,只有吴亦凡

吴亦凡呢,全身黑白对称分布,上衣加了中式盘纽。

担心大家看不出来,还得主动跟人解说“知道我是什么吗?太极!”

这混搭的新潮设计,贴身的剪裁,搭配毛线帽和一身大金链……

与其说是现代设计加入了中国风,反而更像是传统服饰被西洋风影响了,怎么看怎么洋气。

中国哪有嘻哈,只有吴亦凡

好,不看外表,那我们来看作品。

中国嘻哈发展到今天,本土文化元素也越来越成为rapper作品的卖点。

例如,有人用方言说唱。

国内最牛批的几个重庆说唱厂牌,很多成员都用重庆话来创作。

中国哪有嘻哈,只有吴亦凡

即便是说唱技巧很一般,连第一关都过不了广州选手安大魂,也在表演中加入了粤语。

被淘汰前唱出的寥寥几句,有“广州儿女喝着珠江水”的本土风情、“拖着大音箱,卖唱给路人”的生活气息。

中国哪有嘻哈,只有吴亦凡

然而在创作当中,中国元素怎么用,用到什么程度,才是对rapper能力的考验。

去年拿第一名的GAI,就是中国特色说唱的优秀例子。

歌名就非常中国味:《苦行憎》《虎山行》《空城计》《火锅底料》《凡人修仙》……

改编《凡人歌》的这段歌词,字里行间是厚积薄发的中华文化底蕴,现场比西方说唱更燃更炸:

为保长城不倒 烈马长枪握好

眼看时间不早 对得起江东父老

路上苦头不少 为求长生不老

你看我巍巍河山 中华屹立不倒

一往无前虎山行 拨开云雾见光明

梦里花开牡丹亭 幻象成真歌舞升平

反观吴亦凡,身为广州人,从没见过他用粤语创作。

唱腔上,别说像GAI那样独特的中式江湖味儿了,大多数还是经过处理的欧美范儿电音嗓。

在国际上确实是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无论风格、旋律、歌词、制作团队、MV,没有一样是中国的。

中国哪有嘻哈,只有吴亦凡

最近以中国风作为卖点的《中国魂》,一句“你看见我是中国人,你知道我有中国的魂”的歌词反反复复,占了一半篇幅。

不管是这首《中国魂》还是节目主题曲《天地》,所谓的中国风,只是在歌词里堆砌:太极、乾坤、中国人/魂、黄皮肤、炎黄子孙……

靠几个典型的中国特色名词,标榜自己的中国属性。

中国哪有嘻哈,只有吴亦凡

其实,要讲国际范和说唱实力,欧阳靖比吴亦凡高出N个段位。

但他在国外发的专辑里,也用粤语唱着“饮啖茶,食个包”的茶楼文化,吃不完打包走、众人抢着请客等节俭、好客的国人特质,歌词很接地气,有感染力:

请问D叉烧包究竟系焗既定系煎

D萝卜糕最紧要煎得好

最系上面加一D海鲜酱就可以即刻摆落肚

饮啖茶 食个包 饮啖茶 食个包

可以叫碟乾炒牛河或者海鲜炒面

食唔晒既可以打包 做人悭得就要悭

等我饮埋哩啖茶 就叫个伙计买单

喂 大家自己人争咩嗻 梗系等我俾

肉叔不是diss吴亦凡的文化水平,只想说他用力的方向错了。

比起在美国出生、长大的欧阳靖,成年之前大部分时间都在国内的吴亦凡,作品里并没有让我看到深刻的中国文化内涵,也没有半点中国人的生活写照。

他的歌词里透出的,更多还是“每个夜晚,在我座驾里,不知道飞驰了多少公里”的洋气生活场景。

这种只有空壳的“中国风”,在舞台表演上更明显。

回归嘻哈本我的热狗和张震岳,只用一个吉他两个麦演唱;挑战自我的潘玮柏和邓紫棋,一个用快嘴唱大段歌词,一个用钢琴唱hook助攻。

中国哪有嘻哈,只有吴亦凡

去除了跟嘻哈无关的元素舞台元素,他们展现的都是个人唱功。

吴亦凡刚好相反,整个舞台堆满中国乐器、京剧演员……搞得很大阵仗。

中国哪有嘻哈,只有吴亦凡

中国哪有嘻哈,只有吴亦凡

选手们看完都在夸:太秀了!

嗯,这不是嘻哈,这是作秀

中国哪有嘻哈,只有吴亦凡

用一大堆国粹元素胡乱拼凑,噱头很足,却毫无深度。

说难听点,这些都只是外国人眼中那种,只停留在对中国文化最浅显、最表面的印象和理解。

这一切,我

看不到中国文化内涵,只有被过度消耗的爱国情怀

中国哪有嘻哈,只有吴亦凡

中国有嘻哈?您想多了

这是个文化类节目?

不,您误会大了,这是个竞技节目。

比选手们的PK更有看头的,是制作人的PK。说唱实力并不是最重要的制胜因素,游戏技能才是关键。

去年在节目开头,吴亦凡就表明了态度:他要制造流行。

中国哪有嘻哈,只有吴亦凡

他很清楚,在这个节目里评判标准是输赢,不是什么嘻哈精神。

而现在的真人秀综艺很重视跟观众互动。人气,在评分中占了很大的比重。

去年他的团队,选的就全是流量咖,包括流量王PGone。

在总决赛四进三时,PGone获得了场外投票56%的压倒性支持率,票数高达14066456票,比另外三个人的票数加起来还多。

中国哪有嘻哈,只有吴亦凡

同样,今年的选人阶段,三组制作人的做法就有很大差异。

热狗和张震岳主看选手的态度和实力,心里有名单,但也会随感性变动。

有的选手表现不算好,但考虑到平时的实力,他们还是会把宝贵的名额给出去。

中国哪有嘻哈,只有吴亦凡

中国哪有嘻哈,只有吴亦凡

中国哪有嘻哈,只有吴亦凡

邓紫棋和潘玮柏,就一个字……乱。

优秀的全都想要,但完全缺乏战略,因跟风而痛失人才。

中国哪有嘻哈,只有吴亦凡

中国哪有嘻哈,只有吴亦凡

吴亦凡却非常理性,目标也很明确,绝对不改动。

即便是自己喜欢的也忍住不选,只按精准计算过的效益最大化的名单去挑人。

前5名技术过硬的选手,他一个都不要。

有污点的不要,例如曾经不尊重女性的ICE;类型重复的也不要,例如圈内最资深的嘻哈推广者孔令奇。

中国哪有嘻哈,只有吴亦凡

大家都被他搞懵了。

但他有自己的战略:比起说唱实力,更重要的是利用游戏规则去玩。

作为流量小生,他深懂流量的好处,也深谙这个市场的规则。

他选的人,说唱不一定最厉害,但在各个范畴里是最圈粉的,“能够带领潮流的”。

中国哪有嘻哈,只有吴亦凡

中国哪有嘻哈,只有吴亦凡

流行路线、形象帅气的满舒克,有国际范儿、有个性的女rapper刘柏辛,能圈大众粉、女性粉。

新生力量的热血青年王以太,中国风、有地位的OG功夫胖,能圈情怀粉。

英文母语,有原汁原味的嘻哈本色的AL Rocco,音乐类型新颖的Blow fever,能圈态度粉、先锋粉。

他的团队,最大限度吸引了不同口味的粉丝,掌握了最大流量。

他或许不是一个好rapper,但绝对是一个好玩家。

中国哪有嘻哈,只有吴亦凡

流量人员打造流量团队,这是他的玩法,也是这个节目的玩法。

节目获得了播放量,投资者获得了收益,制作人名气更大,选手也红起来了,互惠互利,skrskr。

在吴亦凡的理解中,选手来参加这个节目,都应该是奔着“红”而来的。

而他作为手握最专业造星团队和最广资源的制作人,能让选手以最快的方式“红”起来,是选手们梦寐以求的不二人选。

因此,当女rapper刘柏辛不愿意到他队上时,他是很不理解的。

中国哪有嘻哈,只有吴亦凡

有的人是在认真做音乐,有的人是在认真玩游戏。

你爱的是名气,他爱的是嘻哈。

悲哀的是,那些带着对音乐的热爱去参加比赛的选手,或许一开始就没看清现实。

这个节目,只是在消耗他们对嘻哈文化的热爱,来换取播放量。

如果只是砸钱堆砌出华丽的表象就能赢,那么,是谁唱、唱的是什么,已经不重要了。

现在市面上全是这种流量为主导的节目,没人愿意花时间打造出深度,一味地追求热、快、广。

所有东西都变成了可以精准计算的大数据、流量,一段说唱有几个punchline、押韵都给你清楚列出来。

中国哪有嘻哈,只有吴亦凡

当一切都可以算计,就失去了初心。

不是靠实力去赢,而是利用规则去得分。这跟音乐形式无关,也跟嘻哈内核——real,完全无关。

一个打着嘻哈文化的节目,做的东西却跟嘻哈精神背道而驰。

中国有嘻哈?

您可拉倒吧!

中国哪有嘻哈,只有吴亦凡

中国哪有嘻哈,只有吴亦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