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人生一串》,大江南北的串,才是符合中國社會的深夜食堂

國版《深夜食堂》上映的時候,網友大叫什麼玩意兒:符合基本國情的可不是你這犄角旮旯裡的日式小店,拍拍夜晚的街邊小攤兒不好嗎?

真正生活的人,都在燒烤攤兒上!

打工的,小白領,社會大佬,高端人士,往那一坐,都是一個身份:吃客!

“來啦,吃點兒!”

四海結兄弟,五湖皆燒烤,人間摯愛,不過一道煙火。

紀錄片《人生一串》,大江南北的串,才是符合中國社會的深夜食堂

比起《舌尖上的中國》這種儀式感的吃法,《人間一串》可真是接地氣,6集180分鐘,30個城市500家燒烤攤兒。

從大排檔到小髒攤兒,從普通燒烤到民族風情,滿是市井氣息和俠義柔情!

最好吃的燒烤,永遠都是我家樓下,那我們在吃燒烤的時候,吃的到底是什麼?

紀錄片《人生一串》,大江南北的串,才是符合中國社會的深夜食堂

加勒比海的鹽,才是最原始的味道

燒烤可有歷史。國內叫燒烤,國外叫BBQ。千萬別和BBC一塊聯想,BBC沒這麼接地氣的兄弟。

從前法國人到了加勒比海,上島後把整隻羊放在了烤架上,就有了barbe-cul,幾番演變,後來變成了BBQ。

這是燒烤的歷史溯源,可在文化溯源裡,燒烤是伏羲發明的。

遠古時代,伏羲把繩子編成網教人們捕魚捕獸,但生吃肉的味道並不好,於是伏羲取來天火,把鳥兒,魚兒烤來吃,既健康又味道好,伏羲也成了“庖犧”。

紀錄片《人生一串》,大江南北的串,才是符合中國社會的深夜食堂

無論是漂洋過海還是本土生根,燒烤就這樣走進了新時代,有組織,又規模,還有了調料。

把穿好的肉置於木炭上,用熱氣燻烤,滋滋作響的時候撒一把調料,就著熱乎勁兒放進嘴裡,滿是木柴的煙火香味。

這一口,怕是上百年的基因裡攜帶的癮。

紀錄片《人生一串》,大江南北的串,才是符合中國社會的深夜食堂

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眾口難調”

紅柳枝是現砍的,木炭是剛燒的,調料也就粗鹽一把。西北的烤串,多是大串兒,遊牧民族講究豪放,能大口吃肉就吃肉,能大碗喝酒就喝酒。

沿海不一樣,吃的講究還豐富,午夜12點過後生活才剛剛開始。

作為福利,他們吃的海鮮居多,生蠔,大蝦,蛤蜊、章魚。往前推幾年,內地人可能都沒見過生蠔。

南北也不一樣,北方人吃肉吃蔬菜,中規中矩;南方人蠍子、蛇,山野能抓住的,大部分都吃!

紀錄片《人生一串》,大江南北的串,才是符合中國社會的深夜食堂

大漠傳來的呼麥藏的是民族的豪放,東邊的繁華有著大海的靜默。

南北的小吃街上也都出現了異域味道,快速的時代發展和城市交融,讓燒烤不再有地域界限,能吃大塊肉,也能見大鯊魚。

民族的風情,通往大江南北!

紀錄片《人生一串》,大江南北的串,才是符合中國社會的深夜食堂

四海之內皆兄弟

燒烤所具有的文化屬性,可不只是對物質原味的探索,它更是對現代快節奏精緻生活的一種反叛。

街邊的大排檔和髒攤是首選,脫去西裝的束縛和職業禮節,這才是人們最原始的慾望。

紀錄片《人生一串》,大江南北的串,才是符合中國社會的深夜食堂

你有沒有在深夜約上三五個好友,坐在繁華街道末尾的小巷裡,一邊擼著串兒一遍吹噓出今天自己怎樣怒懟老闆,又怎樣甩臉顧客?

你有沒有喝高興了看旁邊兄弟順眼一起拼了桌?怒氣沒處撒,一個人對著啤酒哭的稀里嘩啦?

承認吧,我們都有過!甚至還遇到過旁邊的人遞紙巾呢,哭好了來一句:“兄弟,一塊兒喝一杯!”

吃進去的是燒烤,吐出來的就是江湖,還要什麼知心朋友,我只想多幾個酒肉兄弟!

紀錄片《人生一串》,大江南北的串,才是符合中國社會的深夜食堂

《人生一串》剛播第一集,豆瓣評分就9.0。評過分的人怕也都是江湖義士,也曾在午夜的燒烤攤兒前浴血奮戰吧!

紀錄片《人生一串》,大江南北的串,才是符合中國社會的深夜食堂

這片最大的亮點就是垂涎三尺的美食與平民氣質的紀實情懷。

通過喧囂的街頭展現了市井百態,在小攤兒上坐過的人都知道,不用高端,不用排場,生活這樣吵吵鬧鬧,很美好!

最後想說一句,兄弟,我們燒烤攤兒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