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難的2018年,房企如何保存實力,如何反攻逆襲?

最难的2018年,房企如何保存实力,如何反攻逆袭?

7月31號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堅決遏制房價上漲”,讓一些對四季度或是明年一季度政策放鬆,還存在僥倖心理的地產商感到絕望了。而從目前的各方預期來看,政府“大禹治水”的決心也很堅決,要求各方嚴防放水之後資金流向房地產,而房企境外發債,再投資境內房地產也受到了限制,對於資金鍊本來就很緊張的地產商來說,他們面臨的可能將是一場持久戰。

而另外一方面,由於過去兩年房地產市場好,很多公司制定的戰略都是跑步前進,三年衝千億的口號喊到耳朵起繭子。導致投資額劇增,應收款也劇增,淨負債很高,而目前企業到了還債高峰,政策卻越來越嚴厲,公司戰略完不成的同時,企業生存狀況也相當被動。

面對市場的下行政策的收緊,面對眾多的競爭對手,企業這場持久戰到底如何打?

毛主席在《論持久戰》裡面提到過,持久戰分為三個階段,防禦、相持、大反攻。而從防禦到相持階段,退卻也是戰略之一。諸葛亮說“善敗者不亡”,對於房企來說,特殊時期的適當收縮和壯士斷腕也是一種保存實力,關鍵在於如何退、退到哪兒。

01

看清形勢

戰略退卻和戰略進攻一樣重要

前陣子任志強接受採訪的時候說到,房企資金鍊緊張,而政策不放鬆,就應該賣項目、賣資產。“你有100萬平米,賣50萬留50萬不就行了嗎?總有人會買的。大企業兼併在過去有,現在也有,你幹不了100萬平米,你撐死了,你幹50萬、30萬、20萬行不行?”

對於房企來說,賣項目是無可奈何的退卻,但是相比情急變賣,更重要的是,你要看清楚,哪裡是退卻的底線。前幾天吳建斌在博鰲房地產論壇上演講,認為目前是企業融資的冰河期。在未來半年以內,起碼要把現金流作為重要的工作來抓。

1、重視現金流“安全墊”,保存有生力量

退卻的目的是為了保存有生力量,例如二戰時候的敦刻爾克大撤退,為英法保存了40萬的軍隊,其中絕大部分是日後反攻的骨幹力量。敦刻爾克的意義就在於,英國保留了繼續堅持戰爭的最珍貴的有生力量,孕育了勝利。

同樣的,對於企業來說,避免資金鍊斷裂,一定要找到自己的“安全墊”,保留應對危機的本錢。

吳建斌認為,不管是追求高風險高成長,還是反之,都要有這個安全墊的意識。也就是萬一市場出現了極端的情況,你怎麼讓企業能夠活下去。一般來說,常規的做法是確保現金佔資產比15%或者以上。這其中,現金有不可動用和可動用兩部分,重點是將可動用部分佔比提升到10%以上。

所以你一定要保證未來的3個月、6個月甚至9個月可以動用的現金,來保證你去活命,否則你可能這些小劫過不去,發展上就會遇到大的麻煩。而要做到這一點,就要充分重視現金流的管理,必須做到幾點。

一是適當下調增長目標,原來可能增長30%、50%,現在調整到增長5%到10%就可以了,從全行業來看這個標準依然是很高的。

二是控制買地節奏,原來因為對市場的前景看得很樂觀,所以買地的節奏就很快,現在要開始控制。

三是儘快清理庫存,把它變成現金。應收賬款能變現的儘快變現;

四是融資方面做一些調整,避開信用、非標融資工具。不能做的就不要做,不要浪費時間,把能做的做到極致。

2、集中優勢兵力,適當收縮戰場

過去兩年,大量區域型的房企,都在向外走,進行全國佈局,很多都是採取的高槓杆的快速擴張。

而事實上,很多房企在新進入的城市,戰線拉太長,一些區域公司規模並不大,有的只有一兩個項目,這樣你的資源分散,管理半徑很大,運營效率也上不去。

任志強在前不久的採訪當中就講,中小房企往大城市擠,不可能拼得過。在大房企不去的地方生存就挺好,10個億在大城市,拿一塊地都不夠,但是在中等城市,10個億就有規模了。你要到了縣城,10個億就是巨大規模。中國600多個城市,很多地方都有生存空間。

事實上,早在內戰初期,國共兩黨處於攻和守的地位時,毛澤東的策略就是戰略收縮,放棄一些城池,誘敵深入,來消滅敵人的有生力量。目前,一些區域深耕的房企也是一樣,從“擴張戰略”後退到“利基戰略”,將資源集中才能獲得足夠的土地紅利。所謂“利基戰略”,和毛主席的“集中優勢兵力”是一個意思。

一旦市場好轉,通過競價,還有售價狙擊、回勾低價地等其他辦法,區域型房企能夠狙擊外來房企,阻止競爭對手進入,不斷鞏固根據地,因為你一直有存貨,同時也跟城市一起成長,圈住了本地客戶。

從攻到守,利基戰略尤其對中小房企的成功和長期發展,極為適用。關鍵要堅持四個原則:

❶ 避實擊虛——不要和大房企硬碰硬,選擇他們不去的戰場做深耕。

❷ 局部優勢——堅持“單位空間內高兵力比”原則,集中全力聚焦一個業態,例如仁恆

❸ 集中原則——分散是戰略的大忌,要集中於利基業務,集中於戰略目標,集中於建造壁壘。

❹ 根據地原則——在某地域市場獲取第一併鞏固之後,再向其它地域市場擴展,再次集中全力成為第一之後再擴展,以此類推,最終由各地的根據地組成一個大的根據地。

3、在退卻的同時,積極準備反攻的條件

退卻不是目標,退卻之後反攻才是目標。所以在戰略退卻的時候,保持積極的戰略意識,非常重要。就像吳建斌總說的,房企在寒冬中依然要買地,因為土儲是房企的核心競爭力,要積極的為反攻準備條件。

如果企業未來發展沒有位置好又便宜的土地,企業要想增長是不可能的,所以在金融危機或者在未來的前景比較看淡的情況下,怎麼樣在這個過程中找到最好的地,非常關鍵。

其一,要把“安全墊”之外的資金集中起來,繼續吸納土地;其二,如果房企選擇了“高週轉”模式,那麼,就要買“高週轉”的土地,越多越好。其三,只有擁有大量的優質土地——價格便宜、位置好,就能讓房企在未來立於不敗之地。

而當下的情況是大危,也是大機,土地市場已經有些低迷,幾個月之前想買買不了的地,可能現在就能買,如果有多餘的錢,還是要買地。

02

退卻是為了反攻

反攻之前要做好四個準備

所謂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壯士斷腕,不是放棄抱負,而是先積蓄條件,到真正開始大反攻之前,你必須具備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做好幾個準備。

1、找到戰場

毛主席打戰的一大心得,就是要準備好戰場,在哪裡打戰要自己說了算。對於一些房企來說,到底自己的核心優勢在哪裡,選擇哪些業務進行深耕,沒有足夠的定力。

前一段時間,劉愛明在明源創新研習社演講,目前他就專注做產業地產,一些地方給他住宅的地,他都不要。他認為,關鍵你要明白你到底要幹什麼,你的戰場在哪裡?

專注做持有運營的恆隆,2015年初兩個商場市值八九百億,萬科作為行業老大,2015年初市值也才1200多億。

專注做綠色科技住宅的朗詩,在很多人仍對綠色地產的概念感到模糊時,朗詩經過14年的堅持,已經將產品從1.0逐步進化到了4.0。在最新的產品裡,朗詩採用了國際最先進的被動式建築技術,行業領先。

同樣的,今年要做到80萬間長租公寓的自如,剛開始前面幾年的增長也是很緩慢的,任何一個領域做到第一,都需要提前去佈局,經過一段蓄勢期。

你可以選擇任何一個細分領域,空間都足夠,關鍵是你要選定一個戰場,匹配自己的優勢資源,有足夠的戰略定力,集中優勢兵力,在收縮的時候提前佈局,這樣就能夠具備日後爆發的條件。

2、發揮主觀能動性

主觀能動性就是保持積極的戰爭狀態,有些企業一旦放緩增長,自己的員工首先就懈怠,沒有信心了。事實上,在國共內戰中,共產黨和國民黨最大的不同就在於,主觀戰場的“信念”建設。

越是在這種時候,越是要積極的制定企業戰略,並且充分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冷靜的分析市場動態,看準反攻的時間點。過去我們講週期,那些踩準點,抓住發展機會的房企,實際上就是早了半步。未來的爆發力,和蟄伏期員工的狀態和信心息息相關。

毛澤東選集中就講了完美的“決策流程”,是“偵察-綜合分析-判斷-決心-部署”。意思就是你在退卻的同時,也要主動的進行佈局,並且隨時關注市場的變化。越是在行業轉淡的時間,越是要保持清醒,刺激團隊的積極性。

而團隊激勵,除了同心共享的激勵,實際上更重要的是企業的價值觀。我們會看到一些發展相對穩健,業內口碑好的房企,都有強大的企業核心價值觀,例如萬科、綠城。這樣的房企,員工有向心力,自豪感,未來也能夠真正通過品牌來溢價。

3、建立群眾基礎

群眾基礎,也就是客戶信任。

任何一場戰爭,最怕的不是一城一池的失敗,而是系統性的潰敗。

一個房企一個項目出現大的質量問題,或是客戶信任危機,對每個區域的銷售都可能會產生影響。還會在資本市場、企業合作等各個方面帶來連鎖反應。

因此,在戰略退卻的過程中,房企尤其應該愛惜自己的羽毛,嚴守產品品質的底線,堅持產品創新,只有這樣才能打好群眾基礎,為未來的反攻和發展儲蓄勢能。

4、重視團隊建設

最近一段時間,由於資金鍊吃緊,為了節省開支,一些房企開始裁員。還有更多的公司通過扣發獎金等其他的手段,變相裁員。據說投拓、研發和設計成為了重災區。但事實上,這些崗位往往真正決定了一家公司長期發展的後勁,是公司的軟實力。

執行戰略的根本,是人,要爆發和大反攻,幹部軍隊建設至關重要。市場上行的時候,挖人其實是很難的。而越是市場轉淡,越是吸納人才的窗口期。

近幾年快速崛起的黑馬基本都抓住了過去的窗口期。2014年時,大量房企裁員,中梁卻一口氣引進了四五百人,公司的員工人數直接翻了一倍多,其中很多是30強的人才,為中梁2015、2016年的爆發做好了準備。

最难的2018年,房企如何保存实力,如何反攻逆袭?

恆大在2014年也招聘了大量員工,當年末,集團員工總數較上年暴增62.81%。可見軍隊建設的重要性,絲毫不亞於土地儲備。

從戰略進攻,到戰略退卻。房地產很多行業,或許將要進入到一個新的階段。過去屬於善戰的企業,未來,善敗或許會成為房企更加重要的考驗。

點擊下面的小程序立即體驗明源雲租賃,讓多業態資產運營一手掌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