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的舊體詩是否符合格律詩要求?

歲月靜好丶別來無恙


題主問題:魯迅的舊體詩是否符合格律詩要求?

老街可以說:魯迅是一個很守舊的舊體詩人,他的舊體詩以格律詩(近體詩)居多,也有古體詩,當然是用平水韻。

魯迅的絕大部分詩作本人未交付發表, 在其文集中,《集外集》收集了十三題十四首,其餘作品均為《魯迅全集》編者多方搜求 ,後來分別編入了《室外集拾遺》和〈室外集拾遺補編》。下面分別看看魯迅先生的幾種格律詩:

一、七言律詩

自嘲(近現代·魯迅)題注:1932年作

運交華蓋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頭。

破帽遮顏過鬧市,漏船載酒泛中流。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躲進小樓成一統,管他冬夏與春秋。

這是一首標準的七言律詩,平起平收式,首句押韻,全篇押平水韻【十一尤】,中間二聯對仗,千夫指對孺子牛略寬但也算偏正結構的名詞工對,其他異常工整,“破帽遮顏過鬧市,漏船載酒泛中流”中,“過”字古韻平仄兩用意義一樣,所以“破帽遮顏過鬧市 ”是標準的律句:仄仄平平平仄仄,不是三仄尾。

這首七律,對仗工整,用典較多,押韻嚴格,黏連無誤, 可見魯迅先生對自己的舊體詩的要求還是很高的。

據《魯迅日記》1932年10月12日:“午後,為柳亞子書一條幅雲:(略)。達夫賞飯,閒人打油,偷得半聯,添成一律以請之。”當天是10月5日,郁達夫在聚豐園宴請兄鬱華,魯迅先生作陪。根據日記中說“偷得半聯,添成一律以請之。”可見作詩先有妙句,無論古人今人,湊成一律的情況非常常見。

“閒人打油”雖是自謙,但是最後一句白話文“管他冬夏與春秋”,聽著似乎有打油之嫌,“管他”二字唐朝人好像不用,但宋朝詩人用的不少,例如劉克莊就用了不少:

百匝千回看不足,管他急雪濺奔瀧;
愚智同歸一抔土,管他後世傳非聃;
晨出作勞宵穩睡,管他布穀更提壺;
政爾和風並暖日,管他雌霓更雄虹。

二、五言律詩 像投槍、像匕首的一首詩

《學生和玉佛》題注: 1933年

寂寞空城在,倉皇古董遷。

頭兒誇大口,面子靠中堅。

驚擾詎言妄?奔逃只自憐。

所嗟非玉佛,不值一文錢。

這首詩見於《南腔北調集·學生和玉佛》,沒有詩題,屬於無題詩,但是文章是有題目的:《學生和玉佛》。

這首詩和上一首不同,上一首隻看詩的話,沒有太強的時代感,而這首詩和魯迅先生的雜文一樣, 諷刺指向性非常強。1933年北平局勢十分危急,國民政府擔心北平保不住,故將大量的文物運到南京,《申報》號外:“故宮古物即起運,北寧平漢兩路已奉令備車,團城白玉佛亦將南運。”

國民黨當局以“戰略關係”和“誘敵深入”為藉口,放棄北平,既不準大學生愛國請願,又不准他們逃難。所以魯迅先生以此為話題,創作此詩予以諷刺。

這是一首標準的五律,押平水韻【一先】,中間二聯對仗,“驚擾詎言妄”是中仄仄平仄,這是不需要必救的半拗體。

三、七絕 魯迅最著名的一首詩

《自題小像》注:1903年作

靈臺無計逃神矢,風雨如磐暗故園。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

這是魯迅先生23歲,寫於日本東京的一首七絕,這首詩不是嚴格的格律詩了,“我以我血薦軒轅”中第二個字應該是平聲,如果“以”改為“將”符合格律,不過詩的好壞不以是否符合格律為準,古體詩的佳作比比皆是。

古體詩也是舊體詩。

四、五絕 這首五絕是魯迅最好的詩

題《彷徨》題注:1933年3月作

寂寞新文苑,平安舊戰場。

兩間餘一卒,荷戟獨彷徨。

這首詩中說的是心中的彷徨,魯迅卻形象地以兩個陣營間荷戟獨自彷徨的小卒自喻,真是詩家言語。從詩的角度來看,我以為這是魯迅最好的詩。讀這首詩彷佛看到電影屏幕上一個荷戟低頭徘徊的小兵,似乎左右都有自己的戰友,又似乎都不是自己的歸宿,空有一身本領,手中武器不知道指向何方。

絕句有古絕句有律絕句,這首詩是仄起仄收的五言律絕句,押平水韻【 七陽】,不會寫舊體詩的人不一定知道,場,發平聲,不是上聲(普通話三聲)。

結語

雖然魯迅是以白話文的雜文和小說聞名,但是魯迅的舊體詩多是嚴格的近體詩,連古體詩都少見,這也是民國時很多大師的特點。

舊時的文人,一般受過舊時私塾教育,雖然後來接受了西學,甚至去西方留學,但是他們能夠做到中西融合,寫詩能新能舊,例如聞一多、錢鍾書、胡適、張伯駒、蘇曼殊、秋瑾..........

我以為魯迅最好的詩是“題《彷徨》”, 您以為魯迅最好的詩或者您最喜歡的是哪一首?

@老街味道


老街味道


六甲番人偶然間發現一件有趣的事情,悟空問答的問題“魯迅的舊體詩是否符合格律詩要求?”,居然是六甲番人3月25日發表在今日頭條的頭條號文章標題,主標題是“詩詞大會宣稱魯迅“古體詩詞”首入題庫是否準確?魯詩是格律詩?”,副標題是“魯迅的舊體詩是否符合格律詩要求?是否使用平水韻?”

在頭條號文章裡,六甲番人已舉了魯迅兩首詩(《自嘲》和《慣於長夜過春時》)作為例子分析了魯迅詩是否符合格律要求,既然要重新回答,就另外舉例好了,且看《題三義塔》:

奔霆飛熛殲人子,敗井殘垣剩餓鳩。
偶值大心離火宅,終遺高塔念瀛洲。
精禽夢覺仍銜石,鬥士誠堅共抗流。
度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這是一首仄起不入韻的七言律詩,用韻平聲十一尤,詩中的“鳩”、“洲”、“流”、“仇”都合韻,頷聯和頸聯也都對仗,而平仄方面,“熛”字按平水韻是平聲二蕭,但此處應用仄聲,但也有說原詩此處本是“焰”字,“焰”是去聲二十九豔,也是仄聲,是符合格律的。

魯迅的舊體詩是寫得不錯的,且不論其思想性,單格律方面也可以算是嚴謹的,偶有出律的詩也不影響朗誦的音律效果。

最後,對於本問題的回答,有答主說“先來糾正了一個常識問題,舊體詩是指不講究格律押韻的詩,一般指唐朝以前的詩,講究格律押韻的稱為近體詩,從唐朝興起,不是指和現代詩作區分的。”這是錯誤的,必須指正,和近體詩對應的詩體叫古體詩,不叫舊體詩,舊體詩是在五四之後為了區別新詩而對古典詩歌體裁進行統稱。

我是六甲番人,更多精彩,敬請關注:六甲番人。


六甲番人


前言

縱觀魯迅先生的作品幾乎都是符合格律的,用的都是平水韻。通常很多人會以為所謂的古詩是我們說的格律詩。其實不是,所謂的古詩就是古風,那時候格律還未成熟,人們隨意而發。

隨著朝代的更替,歷史的發展,當權者逐漸採用規則來選拔人才。於是,格律才逐漸成為很多人認為的牢籠。其實,在這個牢籠裡才能發揮選手的真本事。如果隨意發揮,那麼應該拿什麼作為評判標準。大家看看現代詩發展到今天這個不忍直視的地步,一定程度上就是太過自由,沒有嚴格的評判標準,全憑個人喜好和感覺。而格律詩除了格律限制外,還要看意境如何? 我們抽選一兩首魯迅先生的律詩和絕句做些分析。

格律詩的四種形式

我們在不考慮特殊句式的情況下,絕句和律詩都有四種形式。第一種是仄起首句入韻。第二種是仄起首句不入韻。第三種是平起首句入韻。第四種是平起首句不入韻。這裡說的不入韻並不是說該詩不押韻,而是說該詩首句不作韻腳。這種情況只有兩種,即以上說的第二和第四種。魯迅先生的《自嘲》屬於第三種。我們來看看第三種形式的規則:

--------------規則--------------
  •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 仄平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 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作品--------------
  • 運交華蓋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頭。
  • 破帽遮顏過鬧市,漏船載酒泛中流。
  •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 躲進小樓成一統,管他冬夏與春秋。

分析該詩的律韻

從首句的“交”字,我們知道該詩是平起式,由“求”字知道該詩首句押韻。按照規則,我們將作品文字和規則一一對應,沒有發現出律的地方。如果一首詩出現一兩個字出律,我認為是可以接受的,更何況這首詩律韻方面沒有問題。該詩在首句就開始押韻,韻部為平水韻的【十一尤】。

從該韻部中,我們可以看到該詩中的韻腳求、頭、牛、流、秋等字都在十一尤韻部中。從這裡告訴我們,如果我們寫詩時記不住韻,都可以查找韻部工具書。一般押iu韻的都在十一尤。

舊體詩和古詩以及近體詩的區別

所謂舊體詩是古詩和近體詩的總稱,是相對於新詩來說的。古詩沒有格律限制,但七言也是要求押韻的,其常見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和雜言等形式。而近體詩是我們所說的格律詩。在初唐之時,王維、杜甫等人也寫過少許出律的詩,但也只是對某一個句子出律。其實有的句子是用拗救的形式給救回來了,所以在上文中我才特意強調除了特殊句式外。

辨別詩歌形式常識

  • 要想辨別一首詩歌為何種結構形式,我們可以從幾點入手。從詩歌的第二字入手、從首句後一個字入手。按照舊韻來說,首句第二個字是仄聲字,那這首詩是仄起式。如果首句後一個字是平聲字,那麼這首詩押的便是該字韻母所組成的字,如果不太確定韻字是否在同一個韻部,請查閱韻部工具書。


  • 要想辨別一首詩是絕句還是律詩,我們可以從字數和格律來看。如果,一首格律詩是四句且都押韻,那麼該詩是絕句,絕句分為五絕和七絕,律詩如此,它們都統稱七言。

  • 要想辨別一首詩是不是失粘或是犯孤平,我們可以從詩歌的頷聯看起,,,扯遠了,這個暫且不講了,篇幅太長不做解釋,如果有興趣的可以關注或者留言一起討論。

後續

聲名:講了這麼多有點擔心無格律黨笑話,不過沒關係,有無格律大家都能接受,但無格律的詩起碼要寫得有點詩意,否則被質疑就裝瘋(古風)。其實,古風也是有講究的。下面寫首詩調侃一下吧。大家笑一下就算開心過了一天了,不必有太多心理負擔,畢竟都是在“玩”。
七律-侃
  • 平仄敲來律未工,文章形式也無中。
  • 隨心走筆成新韻,著意為詩變舊風。
  • 有理從來思想異,無由歸咎感情同。
  • 人前自許凡塵外,暗地樓臺各論功。

蘭若九娘


你這個問題問得有點矛盾了,因為舊體詩包括兩大類:一類是古體詩(不須符合格律),一類是近體詩(格律詩)。

你應該想問的是:魯迅的近體詩(格律詩)是否符合格律。我背過不少魯迅的詩篇,他的近體詩絕大多數還是符合格律的,如名篇《自嘲》《慣於長夜過春時》《答客誚》等,完全符合格律。

也有少數不合格律的,如中學教材標註為七言絕句的《自題小像》:“靈臺無計逃神矢,風雨如磐暗故園。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這一首個人覺得最後一句有地方不合平仄。根據格律詩的“粘對”規則,最後一句平仄當為“平平仄仄仄平平”。“以”字處當用平聲,他用了仄聲(“以”屬仄聲)。但也可以理解,我想魯迅在這裡是不想害詩意而生硬用其他的字詞。

每一個詩人都不可能使得篇篇都合格律,寫詩重在表達詩的意境,有的字更符合表達詩意,往往即使違律也只有用它。


夢到隋唐


在下在意的是先生要告訴我們些什麼!

警醒我們什麼!

對於一個推崇白話文,提倡新文化運動的開路先鋒來說,舊體詩的格律什麼的一定b非他們所在意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