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放矢,靶向精准

有的放矢,靶向精准

恶性肿瘤始终是威胁人类生命的疾病之一。尽管科技在发展,医学诊疗技术和手段在不断更新,医疗工作者对抗疾病的“工具箱”装备越来越齐全,但大多数人依然“谈癌色变”。不仅仅因为癌症的致命性,还因为治疗的过程对于患者和家属都是相当痛苦的;其既消磨人的生命和意志,又让患者生活质量大打折扣,同时也摧残着整个家庭。

2017年2月,国家癌症中心发布了中国最新癌症数据,这份数据汇集整理了全国347 家癌症登记点的数据资料。一般而言,中国癌症统计资料会滞后3年,最新公布的数据实际上是2013年的发病和死亡数据。数据显示,中国癌症患者约占全球癌症患者总量的40%,其中每年新发癌症病例高达429万,占全球新发病例的20%,死亡281万例。美国2017 年公布的癌症年度报告中,以下两个信息非常值得注意:一就是美国近年来癌症发病率开始下降,尤其是男性。过去10年,美国男性患癌人数每年下降2%,这主要得益于肺癌、结直肠癌和前列腺癌三大癌种患病人数的持续下降。二是美国男女癌症死亡率持续显著下降。过去20多年,美国癌症患者总体死亡率已经下降

25%,超过210万人避免死于癌症,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数据。

相比之下,在中国无论是癌症发病率还是死亡率都还在持续上升,防癌抗癌之路任重道远。作为世界防癌抗癌先锋的美国,有哪些先进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呢?综合来说,美国癌症防治有三个关键举措:控制烟草、推广筛查和开发新型疗法。

有的放矢,靶向精准

传统的癌症治疗方式主要以手术、放疗和化疗为主。近些年,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进展,“新型疗法”——分子靶向治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与传统的化疗药物相比,针对肿瘤的特异性靶点设计的抗肿瘤药物具有特异性强、疗效明显、对正常组织损伤少等优点。新型分子靶向药物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显著的疗效,实践已证实分子靶向治疗理论的正确性与可行性。随着“新型疗法”的普及,癌症治疗将进入“精准医疗”时代,越来越强调“个体化”和“低副作用”。乐观一点构想,只要科学家们能够不断地研制出新的靶向药物,就能控制不同的癌细胞。换言之,未来的癌症将会变成一种慢性病,医生根据患者肿瘤组织的基因型决定用药,并且可以及时调整。一例癌症患者的生存期到底有多长,将会取决于新药研发的速度是否跟得上基因突变的速度。

有的放矢,靶向精准

目前分子靶向治疗药物仍处于研究发展的阶段,用于临床和正在试验的药物种类繁多,国际上尚无统一的分类标准。对于国内患者,他们还要面对诸多现实问题,首当其中的就是能不能及时用上新的抗癌药。目前国内的新药审批速度非常慢,一种新药平均需要等待8~10年才能获批进入中国药品市场。据统计,目前全世界已有的抗癌靶向药物中,获批在中国上市的仅占29%。其结果就是,美国的癌症患者5年生存率已经提高到了66%,而中国目前仅为31%。其次,靶向药物价格非常高,一个月的药费少则上万、多则十多万,多数家庭根本无法承担如此高昂的花费。如何把有效的抗肿瘤药物,以普通家庭能承担的方式带给中国的患者,是个难题。另外,抗肿瘤药物作为一种“精准化”的治疗药物,由于患者的个体差异,如何使用才能达到最佳疗效,还需要更加严谨科学的用药指导。

在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与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时间之间,必须寻找到一个平衡点。随着生物科技的飞速进步,癌症研究呈现欣欣向荣的景象,让人充满期待。我们相信,人类终将找到攻克癌症的方法。

有的放矢,靶向精准

—END—

更多内容详见《肿瘤靶向治疗药物与临床应用》

有的放矢,靶向精准

《肿瘤靶向治疗药物与临床应用》分三篇。第一篇为肿瘤靶向治疗药物概述,包括肿瘤靶向治疗、靶向治疗药物分类及应用和实体肿瘤靶向药物疗效评价标准。第二篇为靶向治疗药物介绍,包括药物作用机制、药代动力学、FDA 批准适应证及中国上市应用情况、剂型规格、用法用量、禁忌、特殊人群用药和临床研究介绍,共54 种药物。第三篇为案例荟萃,包括患者基本情况、辅助检查、诊断及治疗经过,后续治疗前评估、治疗目标和治疗策略;共20 个案例。

《肿瘤靶向治疗药物与临床应用》可供肿瘤科医生、研究生使用。

有的放矢,靶向精准

科学出版社赛医学(sci_med)

科学出版社医药卫生分社订阅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