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國家陷入內戰,爲何卡扎菲最終喪命而阿薩德一直穩坐江山?

冠霄之衝


小國要生存和發展只能斡旋於大國之間。卡扎菲曾經試圖做地區霸主,影響了美國的利益。而且起身自底層軍官,沒有形成一個穩定的統治階層,消解了自己的威權。

而且,兩個國家的地緣政治是不一樣的。利比亞對於俄羅斯來講真是鞭長莫及,但是敘利亞就不同了,真是性命攸關。當卡扎菲被反對派武裝從下水管道拖出來羞辱並槍殺的時候,北約對於敘利亞採取武力措施的跡象越來越明顯,人們紛紛猜測中東的敘利亞會不會成為下一個利比亞。

綜合各方面分析,北約不可能那麼露骨,畢竟美歐還在經歷經濟危機,利比亞戰局雖然收官,但亂局還要持續一陣,“軟干預”的方式達到推翻阿薩德政權的目的也是一個重要手段。

阿薩德當然一直穩坐江山,因為敘利亞的地緣對於俄羅斯來講舉足輕重,是俄羅斯中東的戰略支點,就如同以色列對於美國一樣,所以俄羅斯也對敘利亞問題進行了深入干涉。故而,在2015年,在經過精心準備後,俄羅斯對敘利亞境內的“伊斯蘭國”目標展開大規模空襲,藉以抵制西方對敘反對派的影響,敘利亞對於俄羅斯恢復在中東地區的影響具有重要意義。

敘利亞對俄羅斯來說不可再丟,因為一旦丟失,美國及其沙特等遜尼派勢力將會聯合絞殺同樣作為什葉派的伊朗政權,伊朗一丟,不僅極端勢力將向俄羅斯高加索地區滲透,還直接威脅俄羅斯的領土安全,俄羅斯的大國戰略無從談。

同時,敘利亞擁有俄羅斯唯一的海外軍事基地塔爾圖斯港,這對於俄羅斯保持其在地中海地區的軍事存在和抗衡美國的軍事壓力具有重要作用,如果阿薩德不能一直穩坐江山,那麼俄羅斯在地中海的這個立足點也將難以保留。

特約作者.一碗涼粉。


歷史傳訊社


俗話說多個朋友多條路,現在看來對於一個小國來講,有時候有個真心和可靠的朋友,不僅是路的問題,還可能是命的問題。有個好朋友甚至能多條命,這恐怕就是同樣是國家陷入內戰,為何卡扎菲最終喪命而阿薩德一直穩坐江山的原因。兩國都是在2011年爆發的內戰,卡扎菲就當年10月就被打死,而在持續近7年多的敘利亞內戰中,巴沙爾領導的政府軍正逐步取得優勢。先說說利比亞,利比亞是個地處北非地中海沿岸國家,面積176萬平方公里,面積不小,南部主要為沙漠地區,人口600多萬,主要為阿拉伯人。從16世紀起,其最富裕和人口最密集的地中海沿岸地區被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所控制,1912年成為了意大利的殖民地,1943年,英法分別佔領了其北南兩部分。1951年,利比亞取得了獨立。

1969年9月1日,軍銜為中尉的卡扎菲領導“自由軍官組織”發動了“九月革命”,推翻了當時的伊德里斯王朝,建立了阿拉伯利比亞共和國,任革命指揮委員會主席兼武裝部隊總司令,並自己給自己晉升為上校。在此後的42年中,上校卡扎菲一直統治著利比亞,直到2011年利比亞內戰爆發。卡扎菲特是典型的小國領導人做著大國夢的領導人。1982年至1983年卡扎菲任非洲統一組織主席。他性格特立獨行愛炫耀,喜歡在大的場合脫稿演講,2009年9月23日,卡扎菲在聯合國大會上發表長達94分鐘的演講,漫長的演講造成其私人同步口譯員在中途心情崩潰,放棄翻譯。

雖然卡扎菲統治利比亞40餘年,就像很多阿拉伯國家一樣,利比亞依然有著濃厚的部族色彩。利比亞也不是一個從古自今就存在的整體,它由三個有著各自歷史和文化以及地緣特點的相對獨立的部分組成,分別是的黎波里塔尼亞(西部)、昔蘭尼加(東部)和費贊(南部)。最為重要的就是的黎波里塔尼亞(西部)和昔蘭尼加(東部),1951年,伊德里斯王朝利比亞聯合王國成立後,當時王國的首都一度在西部的的黎波里和東部重鎮班加西之間輪換。

從內政方面來講,利比亞有大大小小的部落800多個,其中比較大的約有30多個。1969年卡扎菲發動政變時正是在卡達法部落(卡扎菲所屬的部落)以及西部和南部的一些部落支持下推翻了國王伊德里斯(他是東部昔蘭尼加地區賽努西部落聯盟的教長)。這個原來人口不到10萬的卡扎菲所屬的卡達法部落立刻顯赫起來了,卡扎菲所統治的40餘年,並沒有很好整合國內的部族,反而在軍政系統大量任用卡達法部落以及其親近的一些部落人員,不僅部落矛盾尖銳,同時由於全國70%的油田和煉油廠都在東部地區,東部地區與當時卡扎菲領導的中央政府也是矛盾重重。到後來,卡扎菲對國內支持其的部落也產生了嚴重的不信任,轉而在軍隊中吸收大量的外國僱傭兵,所以到後來除了其家鄉蘇爾特所在的卡達法部落算還是比較真心支持卡扎菲外,真正真心支持其的國內部落並不多,這是其內政的失誤。

利比亞內戰過程,2011年爆發了卡扎菲領導的政府軍和以東部為主的反對派之間的武裝衝突,在2011年3月15日,政府軍的先鋒偵查兵挺進到了反對派的大本營班加西的10公里處,並完成對班加西外圍的戰略控制。卡扎菲馬上就要勝利在望,然而事情發生了嚴重的轉折,以美國為主的西方國家眼看自己支持的反對派如此不爭氣,決定親自動手了。3月17日,在阿拉伯國家、美國、英國和法國等國的推動下,聯合國安理會通過決議在在利比亞設立禁飛區。隨後美英法三國對利比亞發動多輪空襲,後又有多國加入到對利比亞的空襲中,利比亞反對派很快得以重整旗鼓,隨後與卡扎菲領導的政府軍陷入僵持。在卡扎菲拒絕流亡後,2011年5月之後,北約加大了對利比亞政府軍的空中打擊力度,8月,利比亞反對派攻入首都的黎波里,10月20日,卡扎菲所控制的最後一個據點其家鄉蘇爾特被攻佔,卡扎菲死於亂兵的槍殺。雖然卡扎菲政權被推翻,然而其國內各派依然衝突和矛盾不斷,依然處於過渡階段,2017年9月24日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最新旅遊禁令,利比亞在新版旅行禁令名單中。卡扎菲除了內政的嚴重失誤外,其外交的嚴重失誤非常明顯。卡扎菲在位時,看似在國際上風光無限,與美國為首的西方曾對抗數十年,然而在國際上卻沒有一個真正的朋友,連阿拉伯國家對其的支持者都寥寥無幾。

反觀敘利亞,面積約18多萬平方公里,人口約1800多萬,在公元16世紀也是被納入了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版圖,1920年成為了法國的“委任統治地”,1946年敘利亞獲得了獨立,1963年起由現任總統巴沙爾所在的阿薩德家族領導的阿拉伯復興社會黨執政至今。從上世紀60年代起,敘利亞就與美國關係不咋地,1967年兩國曾斷交,後美國多次制裁敘利亞,兩國關係幾乎一直緊張。敘利亞與前蘇聯關係親密,1980年兩國建立了盟友關係。1991年前蘇聯解體後,敘利亞繼續與俄羅斯保持親密關係,從1971年開始,敘利亞的塔爾圖斯港就一直是前蘇聯以及後來的俄羅斯海軍在海外的一個基地。2000年,敘利亞前總統哈菲茲·阿薩德去世,其次子成為了總統,繼續保持對俄羅斯的傳統友好關係。可以這麼說,前蘇聯解體後,俄羅斯在中東的勢力急劇收縮,而敘利亞可以說是俄羅斯在中東唯一的堅定“盟友”,失去了他,俄羅斯就失去了在中東以及地中海地區的戰略支撐點。2011年敘利亞爆發內戰以來,在美國等西方國家大力支持的敘利亞反對派武裝的攻勢下,巴沙爾領導的政府軍曾一度比較被動,2015年,俄羅斯軍事介入敘利亞危機,敘政府軍猶如打了一針強心劑,逐漸在敘內戰中取得相對優勢地位。

另外一個原因,雖然同是阿拉伯國家,但敘利亞並不像利比亞那樣部族色彩那般濃厚,敘利亞80%以上是阿拉伯人,其次還有庫爾德人、亞美尼亞人等。敘利亞居民中85%信奉伊斯蘭教,14%信奉基督教。在伊斯蘭教中,遜尼派約佔80%,什葉派約佔20%。敘利亞政府的主要支持力量和敘利亞政府軍的主要構成人員是約佔該國總人口約11%的什葉派中的阿拉維派。這200多萬阿拉維派雖然佔敘利亞國內人口的少數,然而卻比較團結,是敘利亞政府軍的中堅力量。


十三叔看歷史


2011年3月至2015年5月,我有機會親歷了利比亞卡扎菲政權從動盪到徹底倒臺的全過程,又有機會反覆深入敘利亞,採訪包括反對派武裝在內的有關各方,所以才有機會對比卡扎菲的命斷與阿薩德不倒的基本原因:

1、內因差別:儘管外人總願意把卡扎菲與巴沙爾-阿薩德政權劃等號,都封他們是“獨裁、專斷”,但兩人還是有相當的區別--比如說巴沙爾比較重視民生。這點我2011年12月首度踏上敘利亞土地時,正好可以與剛剛結束的卡扎菲政權形成對比。彼時的巴沙爾正在全力發展普惠於敘利亞人的旅遊業,我從大馬士革到塔爾圖斯,再到帕爾米拉,到處能看到興建中的公路和旅館飯店,此前兩年的旅遊業是以200%的速度在增長,而旅遊業能帶來相當的就業。更重要的是,因為巴沙爾總統相對其父親包容的態度,對不同宗教與民族都能相對平等的政策,進而獲得了敘利亞城市中產階層的支持。這點也是巴沙爾後來壓力巨大而沒有崩盤的政局大盤。相比之下,儘管石油給利比亞帶來了鉅額的財富(敘利亞則幾乎沒有石油),但卡扎菲在非洲乃至全球四處撒錢,本國民眾後期甚至沒有獲得真正的實惠,免費教育、醫療與福利早已經名存實亡,這導致利比亞各階層的普遍不滿,所以一旦口子撕開,就成了全面反對卡扎菲。

2、基礎不同:敘利亞阿拉維人深知,如果巴沙爾倒臺,那麼佔全國人口17%的阿拉維人將面臨著滅頂之災,這主要是因為宗教與歷史因素所致。因此,就算阿拉維人中也有對巴沙爾父子兩代不滿,但出於民族存亡的考慮,他們其實是拼全力維護巴沙爾不倒。相比之下,利比亞在卡扎菲之前幾乎沒有一個成型的現代化國家,全國的部族與民族“碎片化”,而卡扎菲的部族還沒有形成一個絕對穩固的群體,所以當卡扎菲被吊打時,他只能求助於外國武裝人員。我在蘇爾特採訪時,發現與卡扎菲還在一起作戰的是來自非洲許多窮國的僱傭軍。這些為錢與“利比亞戶口”作戰的武裝人員是不會真跟卡扎菲死戰到底的,因為命沒有的話,要錢有什麼用?而阿拉維人在此次敘利亞戰爭中幾乎每個家庭都出男丁,而男丁死光了也出女性上陣作戰。這些人成為巴沙爾政權的絕對基石。

3、外因差別巨大:卡扎菲對西方態度前後的巨大變化讓他幾乎沒有真正的朋友,比如說之前是以“反美鬥士”名聞全球,但後來投降了美國之後比誰都徹底,而且還把之前助其發展武器的其它國家絕密情報全都一古腦送給美國,並且親自押運。雖說卡扎菲一直被人視為我們的“老朋友”,但他卻讓兒子年年去臺灣訪問,並且禁止中國能源企業進入利比亞,哪怕寧願交給跟他死對頭的美國公司。所以,卡扎菲最後是沒有朋友的,甚至無人願意收容他。敘利亞則不同,剛開始是黎巴嫩民兵入境助拳,然後是伊朗革命衛隊上陣,最後是俄羅斯出兵助戰!

4、阿拉伯之春變化:在卡扎菲遇到大麻煩的時候,中東許多國家民眾視“阿拉伯之春”為真希望與未來所在,但等到利比亞成為四分五裂國家,埃及因此失去地區大國影響力且經濟一落千里,突尼斯和也門內戰不斷之後,敘利亞民眾多了一個參照物,進而開始思索什麼是對本國和民眾真正的好,因此,敘利亞內戰後期時,包括反對派在內都開始檢討自己:對抗巴沙爾是對的嗎?

這些綜合因素導致了兩人最後的結果相當不同。


邱永崢


敘利亞和利比亞不一樣,巴沙爾和卡扎菲也不一樣。

敘利亞與利比亞相比,更加的世俗、包容、開放、現代。

與利比亞相比,敘利亞雖然是一個信奉伊斯蘭教的國家,但是這個國家並不保守專制。從1970年哈菲茲.阿薩德開始,敘利亞就開始不斷的保持著開放發展的態度,與蘇聯和西方國家保持著良好的聯繫,國內文明且開放,是中東地區相對比較“世俗化”的伊斯蘭國家。

特別是在巴沙爾.阿薩德上臺以後,在他執政期間,不斷的推行民主進程,並且堅定的發展經濟,懲治腐敗並且改善民生,其執政期間的作為被稱為“大馬士革之春”。

雖然阿薩德父子在敘利亞執政幾十年,但是這兩個人都是通過選舉獲得總統的職位。

因此不管其他人怎麼樣去評價他們兩個人,都必須要承認,阿薩德家族在敘利亞是具有廣泛的統治基礎的,其統治的穩固程度也得到了國內大多數人的認可,不然的話他們也不可能在敘利亞執政這麼久。

同時由於敘利亞與俄羅斯長期保持著非常緊密的關係,並且在敘利亞也有著重要的戰略利益。這就是為什麼當美國挑動敘利亞內戰的時候,俄羅斯會站出來堅決支持敘利亞的主要原因。

卡扎菲就不一樣了,雖然卡扎菲在利比亞執政期間,在國計民生方面做出了非常多的貢獻。但是從根子上說,利比亞要比敘利亞更加落後和混亂,而且卡扎菲表現出來的政治抱負過於高大,與利比亞的實力不符。

如果我們今天來評價卡扎菲,我覺得可以有用兩句中國的老古話來評價他。

1、天狂有雨、人狂有禍。

卡扎菲從走上政治舞臺之後就一直都是伊斯蘭世界的“大嘴巴”,早期的還算是一個比較精明的領袖,雖然有時候常常口出不遜,但是該硬的時候硬,該軟的時候也還會軟下來。

比如在1988年發生的洛克比空難被美英定性為恐怖襲擊,當時調查結果是利比亞人是兇手,卡扎菲在一開始也是強硬應對。但是很快利比亞就遭到了美英兩國的聯合打擊。於是最終卡扎菲還是服了軟,為死難者提供27億美元賠償,並且於2003年正式對襲擊承認責任。

此後,卡扎菲就開始走上了反美、反英的道路。在外交上不僅僅宣佈在聯合國安理會上公開抨擊美英等西方國家的霸權主義,更是公開撕毀聯合國憲章,以表明自己對聯合國的蔑視。在經濟上也是開始走上脫離美國經濟體系的舉動,比如將利比亞出口的石油採用歐元作為結算貨幣。

這一下子就等於是動了美國的奶酪,於是從2011年2月開始,美英等國就開始在利比亞煽動暴亂,並且從3月19號開始不斷地空襲利比亞。8月利比亞卡扎菲政權滅亡。

2、沒孃的孩子沒人疼。

美國在利比亞煽動內戰的行動與在敘利亞的行動其實是一個套路,先是煽動民眾反對現政府,接著發動武裝暴動,然後派兵空襲干涉直至現政權滅亡。

但是敘利亞與利比亞有一個不同點,那就是敘利亞背後的靠山足夠的大,足夠的硬,讓美國拿敘利亞沒辦法。

利比亞背後有人麼?有的,那就是法國這個陰險的靠山。卡扎菲在任期間其實與法國的關係非常緊密,最近還爆出一個消息,那就是卡扎菲拿出5000萬歐元去賄賂薩科齊,以幫助其謀求連任。

但是法國敢跟美國硬抗麼?明顯不能。結果薩科齊在美國的壓力下,在上任之後第一件事情就是帶著北約空襲利比亞,弄死了卡扎菲。

所以有娘跟沒娘,後果截然不同,如果當時利比亞背後有一個強力的靠山,美國也不會拿利比亞怎樣,因為利比亞的戰略位置與敘利亞相比差的太多。一個是焦點國家,一個只是普通的國家,你的價值不值得別人去傾盡全力的保護你,這就是區別。

所以我們今天在看待國際問題的時候,並不能僅僅只是從公平正義這種普世的價值觀去看待這些問題,因為這種言論很具有迷惑性。

在國際上,大家更多的都是遵守叢林法則,以利益說話。如果你沒有值得別人幫助你的價值,那麼你的國家就與別人無關。就這麼簡單。

最後正義女神鎮樓打野


落下m


利比亞和敘利亞的內戰都是由“阿拉伯之春”所引發的,但是兩國之間卻有著非常大的不同,阿薩德與卡扎菲不同,他在很多地方上有著優勢,能在如此混亂的內戰中一直堅持到現在,那麼為何同樣是陷入內戰,為何卡扎菲最終喪命而阿薩德一直穩坐江山?

我認為有以下幾點:

  1. 阿薩德擁有著完整的陸軍軍隊和空軍軍隊,儘管他們不是很好,但至少能為阿薩德去戰鬥,而且也有著一定的水平和裝備。

  2. 與利比亞不同,敘利亞內戰爆發後,各種反對派的出現絡繹不絕,最主要的是他們之間存在著嚴重的分歧,從而導致互相殘殺,並沒有將矛頭一致對準阿薩德。在他們互相殘殺的過程中,阿薩德逐漸的穩固著自己的地位。

  3. 與其說敘利亞是內戰,不如說是各種勢力在敘利亞的混戰,作為主場的阿薩德則有一定的優勢,比如庫爾德人在敘利亞的戰爭,不僅敘利亞對其進行打擊,土耳其也是不能坐視不管。

  4. 阿薩德與卡扎菲最大的不同是,阿薩德擁有有盟友,而且是世界強國和地區強國,俄羅斯和伊朗對阿薩德的幫助是最為重要的,他們為阿薩德提供軍事、技術、經濟上的支持,才使得阿薩德至今任然穩坐江山。

  5. 而外國勢力給敘利亞反對派的支持卻僅僅是有限的武器和金錢,並沒有提供軍事援助。儘管以色列和土耳其也參與其中,但他們並沒有去幫助反對派,而是在敘利亞追求自己的利益。


綜上所述,阿薩德之所以能夠穩坐江山是擁有著冷靜的態度和強大的盟友,而卡扎菲則不然,整個利比亞團結一致,所有的矛頭都直指卡扎菲,所以最終命喪黃泉。


走進伊拉克


現在一切還尚未定論,只是剛剛開始。

話不要說得太滿,幾年前利比亞的卡扎菲,誰能知道他最終就喪命了?同樣的道理,現在的敘利亞,我們也不清楚阿薩德和他的敘利亞最終命運是怎樣的,也許和卡扎菲一樣悲慘的命運?也許堅持了下去,贏得了最後?這都很難預料。


那麼當年卡扎菲為何最終喪命?我認為最重要的原因在於美英等北約國家直接進行軍事介入。當時利比亞的反對派其實實力並不強,要不是北約的空中支援,早就覆滅了,當時北約軍隊早在開戰前就秘密派入特種部隊進入利比亞,蒐集情報和訓練反對派武裝力量。等到開戰以後,海陸空全面進發,你說卡扎菲能不敗亡嗎?

而如今的敘利亞目前還不同,阿薩德至今還沒倒臺,最關鍵原因是俄羅斯還並未放棄敘利亞,再加上現在英美等國家還只是進行空中打擊,並沒有派出軍事力量進入敘利亞境內,不過之後會發生什麼,就不好說了。



總之這件事讓我們懂得,弱者是永遠被欺凌的,你有反抗的權利,但卻沒反抗的力量。


青史回聲


敘利亞的大戲還麼有落幕,下這個結論現在還為時過早。但是,阿薩德比卡扎菲挺的時間要長得多是一個出乎很多人意料的事實,我認為有內外兩方面原因:


面臨生存壓力時得到了族人的力挺,阿薩德本人也展現了堅韌的一面

敘利亞阿薩德政權的統治基礎是350萬左右的阿拉維派(屬於中東什葉派的分支),佔到了敘利亞總人口的15%左右。在1970年老阿薩德通過政變上臺後,經過對軍隊系統的反覆清洗,阿拉維派幾乎佔據了軍警系統中的絕大部分高級職位,牢牢地控制了軍權。敘利亞內戰爆發後,在敘利亞反對派和伊斯蘭國的雙重夾擊下,阿薩德政權搖搖欲墜,但他的阿拉維派族人知道,一旦阿薩德倒臺,作為少數民族又是統治階級的阿拉維派必然受到殘酷的清洗和鎮壓(伊斯蘭國的暴行確實把很多人推向了阿薩德政權一邊),

在生存危機面前反而爆發了極強的戰鬥力。而阿薩德本人確實也展現了堅韌的一面,多次深入前線鼓舞士氣;善於團結其他部族,如守衛戴爾祖爾的伊薩姆·扎赫丁老將軍就是一個德魯茲族人。如果阿薩德也像卡扎菲那樣逃跑,估計早就垮臺了。


伊朗和俄羅斯的輸血續命,使得阿薩德政權屢次化險為夷

在敘利亞內戰初期,美國奧巴馬政府就想借口化學武器問題出兵打擊,如果那時出兵,阿薩德政權垮臺是大概率事件。可是,

在普京的斡旋下,以聯合國和禁止化學武器組織監督銷燬敘利亞全部化學武器為代價,換取了阿薩德政權的暫時穩定。在反對派和伊斯蘭國的雙面夾擊下,伊朗直接出動了伊斯蘭革命衛隊,並且提供了資金支持,以傷亡6000多名軍人包括多名將軍的代價,幫助阿薩德政權在俄羅斯出手前穩住了後方,抵擋住了雙面攻勢。反對派和伊斯蘭國之間的戰鬥又消耗了彼此的力量,減輕了敘利亞政府軍的壓力。在俄羅斯軍事介入敘利亞後,阿薩德政權不僅穩定住了局面,而且開始了反攻,尤其是俄羅斯這個核大國在後面撐腰,使得美國等西方國家不得不控制對敘利亞政權的打擊力度,除了有限的空襲以外,沒有大規模地面部隊的介入,這對阿薩德政權是至關重要的。而敘利亞反對派內部派別眾多、矛盾重重,無法整合,內訌又進一步削弱了力量,使得美國通過代理人來推翻阿薩德政權的想法落了空。


阿薩德雖然挺了八年不到,現在局勢也佔優,但其地位遠遠談不上“穩坐江山”。在美國可能進一步加大軍事打擊力度,英法地面部隊即將進入的情況下,敘利亞的局勢存在較多變數。從長遠來看,或者敘利亞進一步分裂阿薩德固守一方,或者通過政治和解協議讓阿薩德和平下臺(但保證其家族安全);或者戰死沙場都有可能。對於阿薩德本人而言,本想做一名牙醫的他卻不得不捲入到殘酷的國際國內政治鬥爭中來,八年的內戰早已心力交瘁,但為了生存還必須撐下去。


大笨蛋6703


阿薩德一直處在風雨飄搖之中,隨時可能下臺或者喪命,江山不由他說了算,更談不上穩坐。阿薩德的政治生命要取決於他價值和作用了。

利比亞戰爭是由於經濟原因引起的!

法國在利比亞擁有最多的石油利益,所以法國成為這次攻擊利比亞的頭狼。利比亞擁有非常豐富的石油資源,這早就讓很多西方國家垂涎三尺。誰控制了這國家就等於是控制了這個國家的豐富石油資源。這是軍事行動背後的真正動機,但卻是一個不能夠公開秘密。但卡扎菲軟硬不吃,把石油大權掌握在自己手裡,不結盟、反帝、反霸權,西方國家的利益相對受損,因此歐美長期密謀要推翻卡扎非政權,借利比亞內亂制定了軍事打擊利比亞的方案。

(中東狂人卡扎菲)

俄羅斯不救利比亞原因是多方面的

1、利比亞領導人卡扎菲反覆無常,並不是俄羅斯的鐵桿盟友。有很長一段時間親美親歐,特別是跟法國像兄弟一樣,還資助薩科齊競選總統。

2、俄羅斯與法國做了交易。法國的西北風級直升機航母是俄羅斯夢寐以求的,薩科齊以此為誘餌。俄羅斯如願以償的得到了四艘西北風級航母協議,前提是不救卡扎菲。

3、從自身利益考量,識時務者為俊傑!要救利比亞,首先得衡量得失,失大於得肯定不能做。卡扎菲立場不堅定,且利比亞是法英的傳統勢力,美國也來分一杯羹。俄羅斯介入,勢必討不到好又得罪西方,還不如得個便宜賣乖。

當然還有其他原因,比如普京和時任總統梅德韋傑夫的意見相左,相互競爭導致未救卡扎菲等等,就不詳細列解了。


(敘利亞總統阿薩德)

敘利亞危機,怎麼俄羅斯就傾盡所有來拯救呢?

1、普京出兵敘利亞的背景就是巴沙爾準備放棄大馬士革而退往拉塔迪亞山區了。彼時,阿薩德已經獨自堅守5年了,如果敘利亞歸於西方,俄羅斯在中東最後的落腳點也就難保,俄在中東的影響力會迅速歸零。

2、敘利亞有俄羅斯在中東乃至海外的唯一軍事基地—-塔爾圖斯港。位於地中海南段,駐有俄羅斯強大的海軍艦隊,是俄羅斯通向地中海的保障基地。沒有這個軍港,地中海屬於西方所有。

3、救敘利亞也是為了俄羅斯安全。敘利亞與伊拉克、伊朗為一個月牙弧形,保護俄羅斯的南部。如果敘利亞垮了,伊朗也是早晚的事,那時俄羅斯就完全被西方包圍,再也出不來。

(巴沙爾阿薩德與軍事將領)


綜上所述:敘利亞是非救不可,不得不救,唇亡齒寒的關係。保住巴沙爾·阿薩德,就是保住敘利亞現有政府,等局勢穩定,再考慮敘利亞政體和改革的事。至於利比亞本不是俄羅斯勢力所在,卡扎菲時而親美親歐難以琢磨,俄羅斯犯不上為他得罪西方,陪了金錢又折兵。


鷹視國際


內因上,中東政治在很大程度上是教派政治、部族政治,利比亞和敘利亞都是如此,前者歷史上長期分為昔蘭尼加、特里波利塔尼亞和費贊三大塊,每一塊文化傳統都不同,也各有幾個人口眾多的大部落,後者號稱“東地中海的十字路口”,境內民族、教派多如牛毛,矛盾關係錯綜複雜。

卡扎菲屬於昔蘭尼加一個很小的、地位低下的貝都因部落戈胡斯部落-卡扎法家族,能夠上位很大程度上是藉助殖民當局和前王朝推行軍事現代化,組建跨部落的軍官團,卡扎菲利用自己在軍官團的突出表現爭取到一批跨部落盟友,隨後又利用地域矛盾拉攏了瓦法拉等幾個部落,才能掌權幾十年之久。這個統治最大的問題是“頭重腳輕”,核心部落太弱,只能依靠威勢和不斷“派糖”維持,當外敵大舉壓境威勢逆轉,糖又派不出,他就會倏忽間從前呼後擁變成眾叛親離。

相反,阿薩德家族雖然也屬於敘利亞少數教派(什葉派阿拉維特分支),但相對集中,在殖民時代又幾乎壟斷了公務員和軍官階層,因此對強力部門的控制較為紮實(敘利亞政府軍在內戰中雖然表現也不佳,但除了最初一段時間外類似利比亞的成建制倒戈相對不多),巴沙爾最初的被動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老阿薩德昔日“哈馬慘案”的負面口碑,加上家族內訌恰好也達到高峰、核心相互拆臺所致,一旦發現內戰危及自身安全,家族和教派暫時穩住陣腳,反對派就啃不動了。

外因上,卡扎菲有地區野心(先是想當阿拉伯世界領袖,繼而想當非洲盟主),在國際間縱橫捭闔,先後依靠過蘇、法、美卻又一個個鬧翻,和周圍鄰國(埃及、乍得、馬裡……)幾乎都有過武裝衝突和領土糾紛,最後幾年更乖張恣睢,把五常得罪了個遍,結果風頭一遍,列強無一出面撐腰,加上孤懸地中海之濱,國土雖不小卻無險可守,當然頂不住。

與之相反,阿薩德父子雖然久佔敘利亞,卻基本上是個守成自保的主,雖然幾次中東戰爭期間和埃及等同盟對以色列作戰,後來又幹預黎巴嫩,支持巴解對立派別,但總體上仍圍著敘利亞邊界和戈蘭高地打轉,有限的野心也讓他得罪人不多,內戰期間雖然海合會和以色列要下死手,但大多數鄰國都“點到為止”,如土耳其就只滿足於越境對付庫爾德人。

阿薩德家族屬於什葉派阿拉維特分支,雖然在敘國內和整個中東都是少數派,卻也因此贏得在中東居於弱勢、因此特別有危機和抱團意識的什葉派聯盟全力支持,在內戰最危急時刻,如果沒有什葉派聯盟的伊朗革命衛隊、黎巴嫩真主黨和部分巴勒斯坦派系民兵的助戰,後果不堪設想。阿薩德父子也致力於和列強都發展關係,但一直小心翼翼地維持著與俄羅斯的特殊關係(冷戰後俄在獨聯體以外唯一軍港塔爾圖斯就在敘利亞),四面楚歌的最關鍵時刻俄為了自己的利益不顧代價出兵死撐,讓他逃過最大的一劫。

所謂“阿拉伯之春”實際上是遜尼派中最保守的原教旨派系在沙特、卡塔爾等海合會君主國支持下,打著“自由和德先生”等時髦口號搞起來的,卡扎菲因為前述內、外原因,沒能頂過其風頭最盛的“春天”,而巴沙爾在內外條件支持下頂到了原教旨面目暴露、“伊斯蘭國”圖窮匕首見,“阿拉伯之春”變成“阿拉伯之冬”,沙特和卡塔爾也分贓不勻開始自掐的時段,生存下去的概率自然就會增大不少。不過正所謂“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阿薩德家族最大的隱患一是阿拉維特教派畢竟是少數派,二是家族內部矛盾重重,一旦外部危機渡過,不排除“外寧則有內憂”的可能性


陶短房


從敘利亞政府內部看,巴沙爾政府政治基礎穩固。阿薩德政權是世俗化的,強調的國家認同,而不是什麼宗派認同,因而敘利亞的民意基礎好,獲得的支持多。敘利亞國民從伊拉克和利比亞戰爭中吸取教訓,在和平的範圍內解決問題遠比要死人的戰爭要好,團結才是根本。

從敘利亞反對派內部來看,雖然有美國等西方大國的支持,但反對派組織分散,矛盾重重,與敘政府軍相比無絕對優勢。敘利亞反對派比較鬆散,分散於國內外,各派難以整合,形不成統一的反對派陣營,且分歧嚴重,沒有共同目標、統一的組織指揮和掌控能力。

從外部看,地理位置重要,背靠大國。無論是歷史還現在俄羅斯決不能容忍敘政權垮臺。尤其是近年來中東地區的一些親俄國家政權紛紛垮臺,盟友敘利亞,成為俄羅斯必保的對象。所以俄羅斯給予敘利亞一系列援助並軍事介入,使敘局勢逆轉,巴沙爾政府在中東地區的威信和影響力大大提升,使得巴沙爾政府牢牢掌控國家權力。美國和歐洲國家內亂不斷,反戰情緒高昂,自顧不暇,實力也在衰退,沒能力再搞大規模入侵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