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星是如何長大的?

宇宙中不斷誕生的恆星新生兒很多,但是新生的恆星一般都處於雲汽包裹的襁褓之中,這個襁褓就像蠶繭一樣把內部包裹得嚴嚴實實,人類無法窺見內部到底在發生什麼。

恒星是如何长大的?

如今科學家通過紅外透視眼——斯皮策紅外太空望遠鏡,窺見了距離地球1000光年遠的一顆嬰兒恆星的襁褓內部,清楚地看到了襁褓內部的景象。

蠶繭一般的襁褓內,剛出生10萬年的恆星嬰兒閃耀著偏藍色的光芒,圍繞恆星有一個很大的行星盤,這個盤是由大量雲汽土石組成的,圍繞恆星不斷旋轉。行星盤上還沒有一顆行星誕生,完全是一個比較均勻的盤。行星盤的邊緣與襁褓相交,因此這個盤正好把整個襁褓劃分成了上下兩個半球形的穹窿。這個恆星襁褓其實是很大的,直徑達到數百個天文單位(一個日地距離就是一個天文單位),不過在遠處觀察的話,襁褓看上去的確很小,真的像個蠶繭一般。

穹窿內充滿了濃密的水汽,穹窿上還在不斷向下滴落冰質物質,砸到行星盤上,就像不斷給嬰兒輸送營養的胎盤一樣。但是冰的降落速度卻是極快的,速度超過了音速。因此砸到行星盤上的時候,劇烈的衝擊和摩擦產生的熱量把冰質物質加熱汽化。這些水汽在冷卻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又會凝結,之後又滴落……

科學家在持續觀察這顆新生恆星,目的當然不是覺得這些現象有意思,而是想看到這個恆星周圍是如何形成行星的。科學家有兩種理論,一種理論認為,一些個頭較大的物質在行星盤裡就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同時行星自身的引力也在不斷吸引物質聚集過來,從而經過百萬年的漫長時間,形成了行星。另一種理論認為,行星的形成可能就是一種外在力量的波動,波動導致行星盤上的物質突然匯聚起來,也許就是幾千年的時間,就會形成木星那麼大的行星。

目前,科學家更傾向於後一個理論,因為襁褓上掉落的物質每時每刻都在激盪著行星盤,也許某個情況下,就會激發盤上的物質匯聚起來,從而促使行星開始形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