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解茅台成长史——产品篇

茅台无论在资本市场(股价、市值)还是白酒市场(价格、高端酒销量)均一枝独秀,堪称中国白酒领军品牌。我们认为茅台之所以能发展到令同类酒企无法企及的高度,是其产品、产能、价格、品牌、营销等多方面综合作用的结果:

产品篇:变的是数量,不变的是认知度。产品体系上,以1982年为界,之前仅有53度茅台一个单品,之后陆续推出低度酒、陈年酒、系列酒(如王子、迎宾)、生肖酒等;产品运作上,聚焦大单品,在不同消费档次均有有竞争力的单品,其中茅台酒独享千元以上价位,在高端市场的销量份额已超50%;系列酒从搭赠品成长为新的收入增长极,规模接近60亿元,超过大多数上市酒企的酒类总营收。

产能篇:天然稀缺,供给偏紧是常态。茅台基酒产量从1950年代的70多吨→1980年代的1000吨左右→1990年代的2000吨左右→2000年代的5000吨→2010年代的2.6万吨→2020年代的5.6万吨(目标),基酒量70年增加746倍。不可复制的资源禀赋及生产工艺复杂性赋予茅台天然稀缺属性,虽然当前茅台基酒量已增至4万吨以上,但需求增长得更快,预计茅台未来3年每年产能缺口超过3000吨。

价格篇:跃升至行业首位,仍存上行预期。茅台有明显的提价周期,且这一周期大部分与白酒的景气周期重叠。提价幅度上,大多数提价幅度在15%-30%左右。提价动机上,以2008年为界,之前茅台提价更多是跟随五粮液提价,是顺应竞争对手和行业景气度的应对措施;之后渠道价差过大成为茅台提升出厂价的关键触发点。我们认为当前茅台价格尚未泡沫化,未来在供需矛盾持续存在的背景下,茅台价格仍具备稳步向上的基础。

品牌篇:不可复制的国酒文化。“与红军结缘+国宴专供+外交庆功”赋予了茅台独一无二的国酒内涵。此外,茅台主动参与大事件,并加大品牌宣传投入,主动夯实其国酒的高端形象。

营销篇:从营销弱势到以消费者为导向,渠道实现扁平化。以2000年为界,之前茅台不重视营销,终端维护能力较弱;之后开启主动营销,以消费者为导向,推进并深化小商制下的渠道扁平化建设。现阶段茅台的销售网点基本遍布全国,形成了兼具广度和深度的经销网络,其中专卖店数量最多,占比超过40%。

再解茅台成长史

20世纪50年代初,茅台镇的成义烧坊(华茅)、荣和烧坊(王茅)、恒兴烧坊(赖茅)相继被收归国有,合并组建出国营茅台酒厂,当时生产能力不到70吨(远低于同期汾老大约200吨的产能),并于1999年改制重组形成贵州茅台股份有限公司。时至今日,贵州茅台无论是在资本市场(股价、市值)还是白酒市场(价格、高端酒销量)均一枝独秀,是当之无愧的中国白酒领军品牌。

我们认为,茅台之所以能发展到现在令同类酒企无法企及的高度,是其产品、产能、价格、品牌、营销等多方面策略综合作用的结果。

再解茅台成长史——产品篇

产品篇:变的是数量,不变的是认知度

产品体系从一到多,再到聚焦

以1982年为分界点,之前茅台酒厂仅有53度茅台酒一个单品,之后陆续在度数、系列、品类等方面有所创新,如推出38度/43度低度酒,以适应低度白酒消费需求;推出陈年酒、王子酒、迎宾酒,以覆盖超高档、中高档、中低档酱香消费群体;推出生肖纪念酒,开发白酒的投资属性。

截至2015年,茅台的高端酒系列已经相对稳定,分为陈年酒(定位于3000元以上超高端价格带)、飞天茅台酒(定位于1000元以上高端价格带)、低度茅台酒(800-1000元价格带)、生肖纪念酒(兼具商品和投资属性);

系列酒则从2000年前后的“王子+迎宾”拓展至2015年的“一曲三茅四酱”8个品系,随后又聚焦为“王子、迎宾、赖茅、汉酱、仁酒、贵州大曲”6个品系,尤其重点聚焦已经存在品牌效应和市场规模的品系(如王子、迎宾等),其中迎宾、王子、赖茅分别定位为100-150元、150-300元、300-500元的全国性单品;贵州大曲聚焦贵州市场150-300元价格带,汉酱、仁酒则定位为200-500元的区域性单品。

再解茅台成长史——产品篇

再解茅台成长史——产品篇

茅台酒稳居高端白酒龙头,系列酒持续发力培育大众酱香市场

茅台酒独享千元以上价格带。茅台高端酒的高速增长分为两个阶段:1)2006-2012年期间,年复合增速达到31%,主要系在以政商务消费为主的需求背景下,公司紧抓政商务团购渠道实现量价齐升;2)2016年至今,2017年茅台酒收入规模超过500亿元,增速超过40%,主要得益于大众消费升级。截至2017年底,茅台在高端市场的销量份额已超过50%,其中高端白酒市场1000元以上价格带为茅台一家独占。

再解茅台成长史——产品篇

系列酒从搭赠品成长为新的收入增长极。起初,茅台系列酒更多地是依托飞天茅台的商业资源以搭赠品的形式实现销售,缺乏营销的独立性,且当时的消费结构以政商务消费为主,公司缺乏运作系列酒的动力。自2012年高端白酒需求骤减后,定位更加亲民的酱香系列酒逐渐引起公司的重视。2014年系列酒从销售公司剥离出来,成立“贵州茅台酱香营销有限公司”,系列酒正式独立运作。自2014年以来系列酒收入增速亮眼,2015/2016/2017年分别为18%/92%/172%,规模接近60亿元,超过大多数上市酒企的总营收,对公司的收入贡献度逐渐提升。

再解茅台成长史——产品篇

再解茅台成长史——产品篇

再解茅台成长史——产品篇

后续是产能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