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語文這片藍海,不是所有的機構都能做,你適合嗎?

新政和新高考催火了大語文,加上新東方、學而思、立思辰等相繼推出大語文課程,很多教育機構開始躍躍欲試。但由於語文體系本身就散,標準化、續班以及教師複製等就成了想做大語文的機構不得不思考的問題。

點擊右上角紅字關注【校長運營心得】,獲取更多教育資訊!

本文就從目前幾家大機構的大語文產品入手,分析他們的異同點,在課程設置或者產品打造方面給中小機構以啟示。同時,針對大語文的標準化、續班和教師複製,提出幾點建設性建議。

大語文“大”在哪裡?

在業內,大語文目前沒有統一的定義。但小編覺得,關於大語文,出身於語文教育世家,現任立思辰大語文創始人的“竇神”竇昕老師的界定是較為全面的。

竇昕老師是這樣界定大語文的:大語文裡的“大”指的是“文”的比重變大,“文”不再拘泥於傳統的漢語和文字,而是把文學含義放大到文化層面,採用知人論世的講法,重視趣味性。

大語文這片藍海,不是所有的機構都能做,你適合嗎?

新東方、學而思和立思辰的大語文

1.新東方

新東方的大語文分為國學、文學和寫作三個板塊,彼此獨立又相互聯繫。

大語文這片藍海,不是所有的機構都能做,你適合嗎?

國學部分,學習傳統文化和國學典籍;文學部分,閱讀中西方名人名著,解讀名人名著;寫作部分,進行觀察、思維、表達等多維度交叉訓練。新東方的大語文通過這三部分形成課程體系,在博學多識的基礎上,完成孩子的品格塑造。

在課堂教學之外,新東方大語文打造了線上學習平臺—掌上泡泡,除了與每一堂課相對應的學習內容,還為每一個學生定製成長報告,建起多元評價體系。

2.學而思

學而思大語文以中文分級閱讀體系為主,涉及人文遊學、素質活動、素養微課等內容。

大語文這片藍海,不是所有的機構都能做,你適合嗎?

學而思大語文課程以“知人論世”指導閱讀,不僅要求孩子閱讀文學經典,而且要求孩子瞭解與作品相關的時代背景和作家的生平經歷,強調文學、歷史、地理的融合閱讀與賞析,不同年級階段的孩子需要對應不同的文學讀物。

此外,學而思還藉助科技的力量,通過綠幕合成課件的方式,還原歷史真實場景,借用流行的歌唱、互動、遊戲等兒童喜聞樂見的形式,展開體驗式學習。

3.立思辰

立思辰的大語文課程體系是由“一個主線(大語文)+兩個輔線(思晨寫作、庖丁閱讀)+特殊班型(王者班)”。

大語文這片藍海,不是所有的機構都能做,你適合嗎?

大語文”包含“古代文學、外國文學、新派作文”,古代文學以人物為綱、外國文學著眼於東西方比較、新派作文以篇法技法文法為主;“思晨寫作”課程結合西方文學理論和大量的名著素材;“庖丁閱讀”側重於用數學的方法破解語文的難題;“王者班”則融合大語文、庖丁閱讀、思晨寫作的名師班型,幫助孩子一站式解決語文學習難題。

立思辰大語文采用“線上網課+線下網點”的發展模式:線上的“諸葛學堂”提供多樣的專題課程、特色課程,線下教學網點以班級課程為核心,同時還有雙師課堂和文旅遊學等特色教學方式做補充。

對比這三家機構的大語文產品發現:

新東方產品線從理念、內容定位到線上線下教學都十分清晰,學而思在內容範疇上比新東方要寬廣一些,雜糅了古現代的國內外經典文學,並且強調科技的輔助作用以及線下應用平臺的實踐作用;立思辰主打線上線下結合,強調自身的特色教學方式和優質師資,強調好的學習體驗。

他們雖各有特色,但在大語文的打磨中,大家似乎都形成了一些統一的認知。比如說,都注重文史部分、都強調對篇章整體的理解、都強調東西方比較、都強調寫作技巧的訓練。如果你要做大語文的話,在課程設置上,這些各家的特色或者他們統一的認知應該是可以借鑑的。

新東方配有掌上泡泡學習平臺,輔助個性化教學和多元評價;學而思有AI技術,注重體驗式的學習方式;立思辰則是線上線下同時展開,教學方式注重課程的趣味性。如果你要做大語文的話,在教學方式上,注重興趣培養、偏向於素質類的教育方式應該是首選。

做大語文要考慮的幾個問題:續班、標準化和教師複製

大語文這片藍海,不是所有的機構都能做,你適合嗎?

1.續班

理科培訓可以在短時間內被測量,很多家長會把同樣的期待放在語文培訓上。

拿文史部分來說,文史學起來很有趣,但是文學素養培養是個慢過程,會耗費時間長,家長花那麼多錢去報課,一旦讓家長覺得報班只是讓孩子聽故事,續班就難了。怎樣讓家長覺得孩子不是在聽故事,而是在培養文學素養?

再拿作文部分來說,作文是需要長期的積累加持久的練習,相應水平的提升也是需要從一個階段到另一個階段的。但家長一般的消費心態都是,交一個課程的錢看到一個課程的效果。怎樣表現出你的階段性的教學效果,也是影響續班的一個重要因素。

2.標準化

大語文很難標準化,竇昕說:“一方面,語文的評測體系跟訓練體系是高度背離的,因此評測比較難;另一方面,相對於數學、物理、化學等短期見效的應試類輔導學科而言,語文培訓著重中長期知識積累和能力培養,市場門檻高,高端人才稀缺。”

很難標準化就意味著教學過程和教學效果的難可控和可量化,意味著業務拓展的速度會受限。

3.教師培養

大語文教師的招聘與考核難度很大。大語文教師不僅要求語文課程的相關知識要深、要廣,還需要與其他學科知識融合,博古通今、博學多才,這麼多的學識通過常規的面試或考核能篩選出麼?

培養更難。只要是培訓機構,咱都得受限於教師。教師複製,就是我們必須要考慮的事情。但是大語文教師培養的難點在於,老師在講授知識點的同時還需要對其進行延伸和渲染,因此對老師個人能力有比較高的要求。高的知識評判要求和高的個人能力的培訓,是造成師資複製的最大難題。

大語文這片藍海,不是所有的機構都能做,你適合嗎?

大語文新藍海,閉環認知比時機更重要

大語文是K12的新藍海,毋庸置疑。而且,時機也就在近兩年,對每個想加入者都一樣。但最終能做出不一樣結果的,還是要依靠加入者的認知,這個認知包括從市場分析、產品定位開始,途經戰略規劃、課程研發,再到教師複製、運營等形成完整的閉環認知。也可以說,不同的準備造就不同的結果。學行業先驅的經驗,完成閉環認知,做最充足的準備,方可切入新藍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