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餓了麼會員制度吃像越來越難看?

趙昱斌


作為一個剛剛入坑的餓了麼超級會員來說,反思了一下是怎樣一步一步入坑的。

首先,餓了麼的超級會員制度會享受一定的優惠,而這是普通用戶所享受不了的。會員期內一個月可領4個無門檻紅包,可選擇5元全品類紅包,也可以選擇商家專享紅包,一般金額在6元左右。另外每一筆金額大於等於20元可獲得獎勵金,獎勵金達到一定的數量可兌換紅包。

這樣的優惠當然不是白白得到的,需要購買才能成為超級會員。而成為超級會員的方式也有多種,一種是支付3元,但是必須勾選自動續費,也就是下個月餓了麼自動從支付寶賬戶扣款,讓您繼續成為超級會員。當然你可能會覺得有點霸王條款的意思,另一種方式需要支付10元,才能選擇下個月不續期。所以餓了麼是抓住用戶想領取紅包優惠的心理,一步步讓你入坑的。

至於餓了麼會員制度吃相越來越難看,平臺肯定不會繼續燒錢補貼,肯定是要賺錢的,但是消費者可選擇使用或者不使用的權利。


環球老虎財經


餓了麼”超級會員“事件,早已引得“槽聲”一片,

從去年底已經是第三次修改會員規則了,變化的內容主要是配送運費的優惠,從限量免單,到階梯式收費,再到這一次下調優惠的標準,讓人感覺次次挖坑,宰你沒商量,吃像的確是越來越難看,幾乎要把一干會員噁心死了,致使消費者怒懟。

其實,他們這樣做在法律上不算違約,因為,會員協議裡的解釋權和修改權可是都在他們手裡;那麼這種明顯會激怒消費者的江湖吃像,為什麼會發生?讓小編從兩個維度帶你做個分析。

光靠燒錢不可能持久,提升質量才是經商之道。燒錢模式是互聯網公司的摯愛,靠著燒錢跑馬圈地,野蠻生長,成王敗寇。餓了麼從2011年至2015年,短短5年融資幾十億美元,成了資本市場追逐的極品美女,從來不差錢。平心而論,從三大外賣平臺的價格體系看,餓了麼是唯一一家有會員體系的平臺,滿減力度也具有一定優勢,前有百度外賣取消會員,餓了麼下調會員優惠,也在預料之中。在互聯網行業,任何一種價格戰都是不可持續的,這是很簡單的市場經濟原理,就像滴滴一樣,取消扭曲的低價,迴歸正常價格,也是無可厚非,畢竟平臺也要吃飯。並且,今年2月份,北京市食藥局對餓了麼平臺違規的餐廳進行了查處,就在9月份,北京市人民法院受理了重慶綠色志願者聯合會起訴餓了麼等三家外賣平臺環境汙染責任糾紛一案,這些食品安全和環保壓力都對外賣平臺的服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減少會員優惠力度,用合理的價格換取高性價比的服務和產品,這個道理消費者懂得,所以,網上對餓了麼減少會員優惠這件事質疑較少,主要反應集中在“超級會員”名不副實、朝令夕改、處處挖坑這件事情上,因此,多數消費者並非是為了“薅平臺羊毛”,而是對商家從一句“餓了麼”問候的溫暖,演變成“掏了麼”打劫的心寒。

吹上天的豬成不了神,練好內功才是飛昇之道。“只要站在風口上,豬都能飛上天”,因為某人的一句戲言,這幾年,“吹豬論”幾乎演變成了全民思維,強化了社會的浮躁,很多人放棄了深耕細作,夢想著有朝一日一飛沖天,殊不知豬即使上了天,也未必會仙化成神,像豬八戒那樣經過九九八十一難終於成佛的畢竟是鳳毛麟角。“餓了麼”由2008年創立,到今年8月對百度外賣平臺的收購,不到十年時間,從一個區域生活平臺,變成一個業務覆蓋全國,團隊規模超過15000人的巨型企業,今年8月24日,剛剛完成了與百度外賣合併後的首輪架構調整,9月15日,原餓了麼商業分析副總裁魏海,出任百度外賣新的CEO。業務的急速擴張,團隊的迅速壯大,高層的密集調整,勢必會影響到企業的決策水平,但是,像這幾次會員優惠結構的調整,本是一個企業的大事,卻表現的這樣隨性,我們不免要問幾個為什麼,為什麼會員體系的變化不做認真宣傳?為什麼會員體系的變化不讓消費者參與?為什麼會員體系的變化會出現朝令夕改?調整會員體系本可一個增加會員粘性,如果運用用戶思維,讓用戶參與互動,可以擴大會員隊伍,可是,餓了麼會員等到的卻是像被耍了一樣的羞辱,怎不讓人憤怒!我們不禁懷疑,餓了麼你們可能既沒有系統的IPD和ISC管理體系,抑或沒有簡單的ERP管理體系,否則,怎麼會出現如此低級的失誤!切記,一個企業只有練好了自己的內功,才能更好地服務於消費者,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超級會員”一事,給我們的啟示很多,但願有些所謂的”牛企“能舉一反三,把消費者當成真正的上帝,做大做強,否則,終會被消費者拋棄的。也祝願餓了麼能做到:“未來會將更多的資源投入到提升平臺運營效率、擴充配送隊伍和智能調度系統等方面。”


孔家老一


這其實是餓了麼一種戰略轉型。

會員制的營銷方式實則是一種燒錢補貼方式,隨著補貼力度的深入,網絡訂餐平臺必將採取措施減少支出擴大盈利空間。

補貼的階段意義於消費者而言是培養消費者網絡訂餐習慣,於投資者而言是以較高的市場份額吸引投資者注意。但隨著市場競爭加劇和格局逐漸清晰,“餓了麼”就要開始思考,“土豪式”的營銷方式帶來的用戶質量和最終能獲得怎樣的效果。

從2011年開始,短短3年時間內,餓了麼總計獲得超過23億美元投資,幾乎每隔半年進行一輪融資。但其實,拼融資的背後是正是補貼大戰下資金巨大消耗所致。2014年,“餓了麼”砸400萬對上海白領提供“20萬份免費午餐”;2015年,為鞏固高校市場份額,“餓了麼”如火如荼地舉行“高校一億紅包派發”活動;6月,“餓了麼”更斥資1000萬補貼蜂鳥配送員;2017年,為響應一年一度的5.17吃貨節,不僅有與之前粗放的派紅包形式不同的簽到領加值紅包,還有5.17當天瓜分1億元紅包的活動;2018年初,“餓了麼”更是加值3.5億進行搶年終獎兌3.5億紅包。

積累用戶量的營銷時代已經過去。在未來的幾年,“餓了麼”更應該追尋如何更有效“黏住”用戶的高效營銷模式。“餓了麼”深知過去幾年重在培養用戶習慣的營銷方式已然過去,未來的幾年精細化的營銷才是互聯網行業的長遠之路。這種“土豪式”的營銷方式如果繼續維持,企業必將難以維持。

互聯網思維是什麼?就是先積累客戶然後想辦法留住客戶。積累客戶的就好辦法就是燒錢,“餓了麼”已完成了前期的積累階段。現階段,餓了麼最主要的問題是解決如何“粘住”客戶,即如何提升用戶忠誠度。

因此餓了麼不再以補貼為首要任務,降低了一切補貼力度,由原先的會員制更改為現在的超級會員制。資金主要用途用於提升物流配送速度、提高分配效率,打造更多“最後一公里的價值”等。所以說,更改的會員制是餓了麼的一次戰略轉型。

我是美女播財經,以上是我個人的一些觀點及看法,有不足之處望在評論區不吝賜教,喜歡的話關注+點贊哦!當然,更歡迎評論,互利共贏,互關必回!謝謝!


美女播財經


簡單來說餓了麼的超級會員的制度是繳納一筆會員費之後,一段時間內可以不用支付外送費用,然而餓了麼幾次更改會員制度,條件也越來越苛刻,之後又推出各種階梯免單變相收費等等,引起了很多用戶的不滿。

目前在外賣市場上,餓了麼收購百度外賣與美團抗衡,然而美團的市場佔有率仍然較大,用戶的粘性也較大,目前沒有佔據較大的市場佔有率,然而之前的融資已經接近燒完,之前與美團百團大戰的窟窿尚未補上(雖然美團也有一樣的問題,但是因為美團已經與點評合併,擁有個多的業務種類,所以其他的業務可以彌補之前在外賣領域燒的錢),實際上之前補貼的價位已經不能應用在平臺中了,但是又不能讓用戶看出自己的平臺已經捉襟見肘,這也不是投資人想要看到的,所以繼續有會員制度,然而標準越來越高。

這也是所有流量類平臺的一個共同特點,當一開始的燒錢佔據市場的熱潮過去之後,用戶已經習慣了補貼的價位,那麼再讓用戶接受正常的價位就意味著可能要失去一部分的用戶。但實際上那樣的價格不能永遠持續,那麼如何讓用戶養成使用平臺的習慣,並且寧願多付出錢也要使用平臺並認為更加便捷就要看平臺提供的需求是否足夠剛性,在餐飲上目前用戶的選擇仍然較廣,工作場所可以選擇便利店,在家中可以做飯。反觀網約車平臺則培養了一部分願意打車的用戶,這是外賣行業的最好的目標,也是目前仍然要解決的需求不足的問題。


鉛筆道


這是那個偉大企業插手的第幾個行業了?

那些喊著快進軍醫療教育等等的網友,等動到你們行業裡了看還喊不喊了?

今年樓下菜鳥的小哥說不好做了,轉去餓了麼送餐,最近他自己都在吐槽。想想前面的滴滴優步,後面的整合四通一達,再到今年燒錢大戰共享單車 都是一陣風過了一地雞毛

房產教育醫療酒店通訊體育文娛乃至連紙媒新聞都佈局了

這個深淵巨口。。已經大到無法想象了


旖花綺夢


第一 從餓了麼單個App來說 前期的投資是需要回報的 無論前面有多麼的優惠 後期也是會收網的 餓了麼前期靠著優惠券 會員免運費之類的 所有的目的就是形成客戶粘度 當用戶以後點餐懶得去比對 而是自然的點開餓了麼的時候 就是收網的時候

第二 從大的電商平臺來說 不論是美團餓了麼糯米之類的外賣平臺 還是攜程飛豬之類的旅遊平臺 或者滴滴出行 又或者更大一點的淘寶京東等電商購物平臺 電商的

第一步 一定是燒錢 通過各種補貼的政策 讓客戶真正的得到優惠 讓客戶感覺 又方便又便宜

第二步就是模糊商品價格 培養客戶粘度 線上和線下的同樣商品 線上一定比線下便宜 當客戶體驗了幾次便宜以後 慢慢的對平臺形成了一種依賴 形成了他的消費習慣

第三步 收網 等到客戶群體到了一定量 粘度也有保障的時候 無一例外的電商平臺都會通過各種辦法變相漲價 而當時有些客戶已經習慣了 有些客戶覺得也沒有貴多少 而有些客戶想要換個地方買的時候 發現 已經被壟斷了

以攜程為例 當初旅遊出行平臺剛起步 機票酒店的價格非常便宜 很多都是平臺自己貼錢讓客戶購買 形成規模以後就開始擠壓小公司 變成寡頭壟斷 到最後 幾個寡頭也不爭了 合併 去哪兒 藝龍 攜程 如今其實就是一家公司 然而客戶已經離不開了

綜上所述 任何的電商平臺都有讓利客戶的時候 但終究有把之前吐出去的錢再從你口袋裡摳出來甚至摳更多的時候 壟斷是可怕的

當然我不否認電商對於生活的積極影響 總的來說 電商對於中國 還是利大於弊


小伍149959076


感謝某團和餓了麼讓我沒能養成吃外賣的習慣


我大四的時候死宅,每日泡麵度日,突然出現的外賣讓我以為我可以在宿舍吃好吃的外賣了。然而………

不得不說當時活動力度真的很大有些基友吃外賣都變胖了好多。

可是到我就不一樣了啊喂!

首次點外賣遭遇了送錯單的奇葩事情,還是我過敏的胡蘿蔔!清炒的!看都沒看扔了,老天可憐我,我還有泡麵。

第二次點外賣,吃的什麼就不說了,關鍵我上午12點訂的外賣根本沒有給我送這是要餓死我啊喂!

從此我自己不再點外賣。

然額你們以為就這麼結束了麼?


並沒有

基友們那天宿舍喝酒,點了一桌外賣加上啤酒好好爽下

8個菜6個人就喝了點啤酒吃了兩個花生米剩下的扔了。

鹹的沒法吃。

幾個人覺得以後還是出去喝酒比較好。


okey小振


美團離死也不遠了,騎手過十字路口,橫衝直撞,前天差不多16點左右,為閃這個美團騎手,一輛小車,三輛摩托連環追尾,我夾在中間,那騎手還回過頭來看,還是走了,肇事逃逸……這邊的站長到現在還沒回復



兲眞譕峫


首先明確一點,所謂吃相難看要建立在吃的基礎上,但目前外賣平臺都在虧損,所謂的吃相難看也只是減少補貼。

其實大可不必過分指責,遙想當年電話定外賣時期,哪個飯不是加價又加配送費的,而目前外賣平臺很多價格算下來要比你到店買便宜的。

多出來的錢誰給你補了?

外賣平臺用幾年的時間砸錢,培養用戶習慣,讓人彷彿覺得外賣就應該比堂食便宜,這顯然是和事實相反的,外賣平臺減少補貼是必然的趨勢。

不過也不用擔心吃不起外賣,因為目前外賣已經成了商家重要的收入來源,其次依附於美團和餓了麼大平臺下,對商家的“剝削”理念要遠高於消費者,所以大可不必擔心外賣會大幅度漲價。


阿亮Sherlock


我不知道這些回答問題的人是不是有用餓了麼就開始評論了?就只看問題就直接先入為主餓了麼會員很坑嗎?我認為不坑,只是沒有一開始那麼划算。一開始的會員可以免運費,現在取消了,所以就被人說坑,我去,這和人說的每天給乞丐一塊,有一天不給了,就被罵不是一個道理嗎。我用10元開了會員,作為一個會買會員的人,一個月訂4次外賣過分嗎?有4個5元無門檻,至少穩賺10元,怎麼吃香越來越難看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