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没有肝炎的未来,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在行动

为了没有肝炎的未来,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在行动

2018年7月28日是第8个世界肝炎日,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宣传主题是“检测治疗肝炎”。为响应世界卫生组织号召,在国家卫生健康委部署下,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于7月26日在北京召开了“2018年世界肝炎日宣传大会”和“第二届中国肝炎论坛”。大会围绕我国肝炎日宣传主题“积极预防 主动检测 规范治疗 全面遏制肝炎危害”展开,多维度探讨我国肝炎防治取得的成就、目前面临的挑战以及进一步的工作计划。

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杨希忠介绍了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在我国肝炎防控上做的努力与成果,现整理如下。

为了没有肝炎的未来,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在行动

乙肝母婴阻断零工程成效显著:母婴阻断成功率达99.3%

乙肝母婴零传播工程项目是于2015年在侯金林教授倡导下,由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发起,联合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举办的大型公益项目,也是科研项目。项目启动3年来,经历了起步、拓展、提高3个阶段,有117家医院参与这项工作,覆盖了31个省市区,注册医生1290名,入组乙肝孕妇15545例,乙肝母婴阻断成功率达到99.3%。

制定了《乙型肝炎母婴阻断临床管理流程》专家共识,开发出移动医疗管理工具,打造了防治示范基地,成为我国同类项目中规模最大,数据最全,影响力最高的品牌项目。2018年广东省政府决定推广乙肝母婴阻断零传播项目经验与技术,现在广州从化区、深圳宝安区和阳江市阳东区试点。

乙肝临床治愈(珠峰)工程项目在全国展开

目前,乙肝还无法彻底治愈,但是经核苷类药物治疗1年以上的部分患者(HBV DNA检测不到、表面抗原定量水平低于1500 IU),采用合理的治疗方案,可以实现30%的临床治愈率,极大地改善其生存质量,有效预防肝硬化、肝癌的发生。

今年四月,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汇聚中外专家智慧,发起了“中国慢性乙型肝炎临床治愈(珠峰)工程项目”,旨在提高各级医生乙肝诊疗水平,提升患者对乙肝治疗的认知,积极探索、优化、完善临床治愈路径,造福更多慢乙肝患者,实现临床治愈梦想。目前已在全国212家项目医院开展,其中基医院33家,计划用3年时间培养1000多名临床肝病医生,入组患者3-5万名,争取实现临床治愈1万名。同时,建立中国慢乙肝患者临床治愈数据库,开展慢乙肝临床治愈科学研究。

乙肝随访与临床科研数据平台产生重大影响

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联合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长期致力于推动我国肝病临床科研大数据平台建设。2012年设立的“中国乙肝随访与临床科研平台项目”是我国第一个乙肝临床科研大数据库,在各方共同努力下,目前覆盖50家分中心医院,注册病例17万余例,随访58万余人次,已成为我国参加单位数和录入人数最多、公信力和影响力最强的慢性乙型肝炎临床注册平台,各单位以此为基础,申请到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课题,并多次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展示项目成果,为世界卫生组织和我国卫生健康部门的乙肝防治政策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

设立乙肝防控科研基金项目

2017年下半年,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面向疾控系统中青年技术骨干和基层疾控中心,启动乙肝防控科研基金,从62份申请中遴选出15个课题;组织设计配套培训课程,帮助具有一定研究基础的申请者提高数据规范化采集与管理能力。通过课题研究,解决乙肝免疫规划卫生经济学评价、疫苗免疫效果及持久性评价、高危人群干预模式等一线工作中面临的实际问题。

同时,举办乙肝防控科研基金培训班成都站和豫陕站,为1000多名来自基层疾控的技术骨干传授科研设计方法与乙肝防控技术,受到各级疾控中心人员的的普遍关注和欢迎。

(本报记者 双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