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清气正乡村兴——陕西凤县“党建+传习所”构建农村社会新生态

连日来,“传习经典《梁家河》”读书会在陕西凤县的农村传习所纷纷召开,基层党员干部群众分别围绕各自实际开展热烈的讨论,有的结合自身经历讲体会,有的谈及身边人身边事,有的讲理想谈抱负。

凤县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引领功能,整合农村文化站、远程教育平台、农村红白理事会等基层阵地和民间组织的力量,在全县成立了66个农村传习所,采取形式多样的传习活动、入脑入心的实践行为,激发农村群众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

“我和老伴去世后,一切从简,不收礼、不待客。敬望亲友们能理解……”黄牛铺镇东河桥村党员张天喜,在参加完村里“六做六不做”活动典型评选后,亲笔书写了简办红白喜事倡议书。

破旧习,树新风。凤县以党建为引领,以农村传习所为依托,不断加大农村党员教育管理力度,深入开展“六做六不做”活动,对党员实行积分制管理,划出党员格次,采取支部提、党员议、民主评等方式,鼓励先进、鞭策后进,发挥党员示范带动作用。同时,以优秀文化引领群众价值取向,利用主题党日、“三会一课”和群众农闲时节等,探索群众喜闻乐见活动形式,设立“红黑榜”,广泛开展“好婆婆”“好媳妇”“十星级文明户”评选,将党的政策、好的故事、文明理念送到了田间地头、农家院落、群众心田。

红花铺镇永生村过去是个农舍低矮破旧、道路泥泞不堪的贫困村,近两年,该村融合旅游理念深入挖掘当地养生长寿文化,寻找良好家风家训,引导群众治家教子、修身正己,不仅有力地带动和开拓了村民就业增收渠道,还成功入选了2016中国美丽休闲乡村,被省内外游客誉为“岭南养生第一村”。

以传习所为介,以文化为媒。凤县以“党建+文化”模式,在增强党组织凝聚力过程中,着力构建乡村文化生态新体系。在农村党组织的引领下,传习所致力于保护传承凤县民歌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充分挖掘红色文化、三线文化、铁路文化、凤羌文化等优秀资源,大力弘扬农耕文化、家风家训、传统技艺中蕴含的人文精神和价值理念,广泛开展“文化惠民演出”“优秀文化剧目展演”等多项文化活动,切实增强群众文化自信。

“晒着太阳还能挣钱?”一年前,对于双石铺镇草店村的贫困户来说,这是痴人说梦。刚开始大家对光伏发电存在质疑,村干部通过传习所向大家宣传脱贫政策和光伏发电产业,带领群众走出去考察,消除顾虑。如今,该村29户贫困户入股成立了凤羌阳光电力有限公司。

凤县农村传习所始终将助力脱贫攻坚作为第一目标,把最需要的知识传授给农民,专题开展农家烹饪、特色种植养殖、家政服务等各类实用技能培训500余场次;适时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提供指导,开通凤县党员远程教育信息服务网站,实现在线互动交流解难题、供求信息对等解民困。传习所还通过树立党员示范户、奖励脱贫典型、讲述脱贫故事、宣传善行义举等形式,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目前,全县共表彰树立脱贫示范户40户、脱贫典型300余名、扶贫先进个人129名。

党风正则社风清,社风清则乡村兴。如今,凤县“党建+传习所”模式已成为助力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群众增收的生动实践,正在为建设高品质幸福凤县提供坚强的精神支持。

风清气正乡村兴——陕西凤县“党建+传习所”构建农村社会新生态
风清气正乡村兴——陕西凤县“党建+传习所”构建农村社会新生态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