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曙光手握兩大「殺手鐧」 能否躍升未來核心技術龍頭?

近來,國內芯片領域又有好消息傳出,據報道,天津海光先進技術投資有限公司已經開始生產我國自主設計的“禪定”x86中央處理器。天津海光大家也許不熟悉,但是其實母公司是中科曙光。目前中科曙光逐步實現從高性能計算機到“芯片”、“存儲”、“雲+大數據”全產業鏈佈局。在擁有人工智能芯片和高性能計算機兩大“殺手鐧”的背景下,中科曙光能否躍升為國內核心技術領域的龍頭值得關注。

著力打造兩大“殺手鐧”

今年以來,隨著中興通訊事件的“發酵”,國人對芯片、高性能計算機等被國外“掐脖子”的技術領域越發關注。國家也對上述領域加大了扶持、投資力度。

過去幾年,我國政府在芯片製造上投入了大量的資金,有數據顯示,過去兩年政府已經投資了1500多億元在芯片製造上,過去的五年中,我國的芯片製造商也從五百家增加到了一千多家。而像阿里巴巴、百度、今日頭條等互聯網巨頭都已先後對外公佈了自己的芯片計劃。

相較芯片領域的奮起直追,在高性能計算機領域,我國已經小有成就。今年最新公佈的全球高性能計算TOP 500榜,中國企業入圍數量由2017年202套增加至206套。在前五名中,我國的“神威·太湖之光”、“天河二號”上榜。

對於中科曙光而言,在芯片領域和高性能計算機領域都在發力,而且著力打造“殺手鐧”。人工智能芯片是中科曙光的重點搶佔領域。據機構預測,全球人工智能芯片市場規模從2016年不斷增長,在2021年預計將達到52億美元的規模。國內人工智能服務器市場空間在2021年將達到25億美元,年複合增速達到 50%。中科曙光參股的天津海光,與的AMD公司進行技術合作,將在集成電路芯片領域開展相關的研發工作,前文提到的“禪定”x86中央處理器就是最新成果。天津海光獲得IP核授權之後,未來將進行進一步設計修改,以滿足不同部門對芯片的要求。而由中科曙光成都公司牽頭,聯合成都海光集成電路公司、中科院計算技術研究所、電子科技大學共同組建的國內首個先進微處理器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落地成都,未來將繼續推動國產CPU技術。

在高性能計算機領域,中科曙光背靠中科院計算所,以超級計算起家,業務佈局立體且具備自主創新能力。中科院計算所賦於的頂級先進計算能力,本身為諸多國家級重大項目的核心參與方,積累多項專利,為高性能計算機的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在今年的2018國際超算大會(ISC18)上,中科曙光對外發布了“先進計算服務平臺”,得到了海內外權威媒體的廣泛關注,並評價該產品是曙光以需求驅動產品創新,推動計算能力向生產力轉化的重要產品。公司預計未來相關產品將對公司業績增長產生積極影響。

業績穩健淨利增速可觀

近年來,中科曙光不但在業務方面建樹頗多,而且公司業績方面也保持了穩健發展,特別是淨利潤增速可觀。

中科曙光2014年在上交所上市,上市以來其業績保持較為快速的發展勢頭,2014年至2017年,公司營業收入年均複合增速約31.04%,扣非淨利潤年均複合增速約40.95%。(見下圖)

2015年至2017年,中科曙光的營業收入為36.62億元、43.60億元、62.94億元;同期扣非淨利潤為1.46億元、1.67億元、2.06億元;同期經營活動現金流量淨額2987萬元、-2.41億元、4194萬元;同期毛利率為20.05%、20.86%、17.41%。

從營收結構來看,公司主要從事高端計算機、服務器、存儲、軟件和雲計算等領域的研發工作。2017 年,高端計算機業務收入50.63億元,佔比營業收入比重為80.49%,收入增速達 50.64%,是公司最重要的一項業務和產品,不過其毛利率只有10.09%。

高性能計算機是公司基礎業務,圍繞著高端計算,公司拓展了軟件開發、系統集成以及技術服務等新技術領域,2017年其業務收入6.48億元,佔營業收入比重約10.30%,收入同比增速26.31%。該項業務雖然佔比不高,但毛利率高達74.26%,其營業利潤高達4.81億元,是公司最賺錢的業務。

另外存儲產品也是公司一項重要業務,存儲到雲計算平臺,與軟件服務密不可分,實現業務聯動。2017年,存儲產品業務收入5.79億元,同比增速19.09%,佔營業收入比重為9.20%,其毛利率約17.54%。目前公司存儲業務逐漸向高端市場發展,公司於2017年2月與全球知名的存儲行業領導者、領先的高性能存儲產品研發商Promise合作,共同設立合資公司“曙光存儲科技有限公司”,研發面向 Server SAN、超融合和閃存等產品,產業佈局進一步完善。

上述是收入方面,而在投入方面,特別是研發投入方面,中科曙光也是不遺餘力。從研發投入來看,2015年至2017年,中科曙光研發支出為2.77億元、3.28億元、4.29億元,佔營業收入比重為7.59%、7.53%、6.83%。截止2017年底公司累計申請專利 2053 項,其中發明專利1690項,2015年至2017年,中科曙光無形資產為1.35億元、2.85億元、3.62億元,每年都大幅增長,這也從另一方面表明公司技術實力雄厚。這也將是中科曙光未來發展的重要保障。

“背靠大樹”劍指核心技術龍頭

中科曙光未來能否躍升為國內核心技術領域的龍頭,是各方關注的焦點之一。從前來看,其最大的優勢是“背靠大樹”——其實控人為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在中國科學院的技術加持之下,中科曙光已經走在了國內同類公司的前頭。

中科曙光今年一季報資料顯示,截止2018年3月31日,曙光信息產業股份有限公司的第一大股東為北京中科算源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持有其21.32%的股份。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則持有北京中科算源資產管理有限公司100%的股份。因此,中科曙光的最終控制人為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公司第二大股東北京思科智控股中心持股4.41%,並且與中科算源存在關聯關係,中科算源的股東中科院計算所與思科智的主管單位均為中國科學院。

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創建於1956年,是中國科學院下屬研究單位,也是中國第一個專門從事計算機科學技術綜合性研究的學術機構。國內計算機行業的翹楚,像聯想、曙光等都與其關係密切。而北京中科算源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成立於2007年11月15日,是中科院計算所為規範、系統的管理其經營性國有資產、進一步拓展經營性國有資產的資本運作,全資設立的代表計算所依法行使經營性國有資產出資人權利的資產經營管理公司。

從前兩大股東背景來看,中科院是國家科技創新核心,也是中科曙光最大的“本錢”,中科曙光對於中科院“頂級科技資產”具有深度業務及股權整合能力。今年4月中國科學院院長來到中科曙光調研時表示,希望中科曙光圍繞國家重大需求,超前佈局、抓住機遇,發揮背靠中科院的科技優勢,為我國信息產業的發展做出新貢獻。

背靠中科院,以高性能計算機+人工智能芯片為主導,同時通過芯片+服務器+存儲+雲計算”全產業鏈佈局,提升公司業務協同效應,以及不斷提升的亮眼業績,都預示著中科曙光將成為為未來中國核心技術的“曙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