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務危機等負面事件纏身 多家上市公司股價持續暴跌

一、上市公司負面輿情概況

根據鷹眼輿情繫統,上週(7月16日至7月22日),資本市場關注度較高的10大負面事件涉及*ST凱迪、*ST羅頓、*ST皇臺、長生生物、奧瑞德、國盛金控、領益智造、融鈺集團、康旗股份、傑賽科技。(參見表一)

債務危機等負面事件纏身 多家上市公司股價持續暴跌

二、上市公司十大負面事件及負面指數

1.上市公司因負面事件導致公司股價巨幅波動最受關注。通過鷹眼輿情大數據分析發現,上週十大負面輿情事件中,被媒體報道最多的關鍵詞依次為:股價持續暴跌、下修半年報業績、退市風險、數據造假、爆倉風險等。(見下圖)

債務危機等負面事件纏身 多家上市公司股價持續暴跌

其中,在股價劇烈波動方面,*ST凱迪、長生生物、奧瑞德、領益智造、傑賽科技等負面事件影響力大,以及業績向下修正導致股價持續暴跌,市值嚴重縮水;在業績方面,長生生物因疫苗造假上半年營收減半,國盛金控、傑賽科技等下修半年報業績,領益智造逾11億預付款或打水漂影響當期損益;在退市方面,*ST凱迪、*ST羅頓、*ST皇臺由於債務危機、經營業績惡化等,存在被暫停上市風險;在數據造假方面,長生生物和奧瑞德則分別因疫苗記錄造假、財務數據被質疑造假等引發負面輿情;在股權質押平倉方面,*ST凱迪、領益智造股價持續暴跌,引發爆倉風險。

2.負面指數。根據鷹眼輿情繫統,從退市、負面輿論影響力、業績、股價波動情況等維度,綜合分析上述上市公司的投資風險。其中,*ST凱迪、*ST羅頓、*ST皇臺由於負面纏身,面臨退市風險,因此投資風險係數最高,達五顆星;長生生物、奧瑞德、國盛金控負面事件仍在持續發酵,風險係數達四顆星;領益智造、國盛金控、融鈺集團鏡片龍頭、和傑賽科技等利空未盡,股價仍存下行風險。(注:星級僅代表短期內負面事件對股價的影響程度,不適用於對上市公司的長期投資參考)。(參考表二)

債務危機等負面事件纏身 多家上市公司股價持續暴跌

三、輿論主要評論及風險提示

1.債務危機升級,*ST凱迪14跌停連續14跌停,質押股票已跌破平倉線。

評論:每日經濟新聞:*ST凱迪目前最大的困境在於不斷惡化的債務危機。自今年5月份中期票據違約導致信用評級被下調,*ST凱迪各類融資通道完全被阻斷,隨後面臨集中到期的債務,違約規模越來越大。不斷增加的債務違約,也對公司生產經營產生了連鎖反應,部分債權人採取訴訟、仲裁凍結銀行賬戶、凍結資產等措施。

風險提示:由於交叉違約的存在,未來違約規模還有繼續擴大的可能。

2.*ST羅頓發行股票購買資產事項未獲通過,或面臨連續三年虧損暫停退市窘境。

評論:新浪財經:公司購買的標的易庫易的財務狀況並沒有有看上去的那麼良好,其負債率、現金流、應收賬款、存貨等多項指標表現存疑。

風險提示:此番收購重組被否,不僅宣告*ST羅頓20億收購易庫易供應鏈100%股權失敗,更意味著失去了易庫易業績“補血”的可能後,公司將很可能出現連續三年淨利潤虧損,未來繼續留在A股市場已變得岌岌可危,之後股價走勢非常不樂觀。

3.皇臺酒業持續虧損、官司纏身退市風險劇增。

評論:營銷專家路勝貞:從業務層面看,皇臺的品牌力已經降低到了臨界點,主力產品缺乏市場競爭力,財務出現斷裂跡象;而從資本市場的反應看,股民看空基數非常大,這可能導致連鎖效應,同時也會影響產品創新力、渠道穩定力。

風險提示:整體來看,皇臺酒業的前景並不樂觀,若今年依然無法實現淨利潤由負轉正,很可能遭遇退市。

4.長生生物疫苗造假愈演愈烈,未來難樂觀。

評論:竟然連最基本的疫苗安全都不能保障?這次的疫苗造假,大概率不僅僅是長生生物有問題,而是大概率會演變成為全行業事件。

風險提示:食品藥品作為特殊的行業,關乎百姓的健康與切身利益。長生生物不僅狂犬疫苗造假,百白破疫苗的質量問題更使其深陷輿論漩渦,恐有退市可能。

5.奧瑞德半年股價跌八成,經營不穩定,財務數據被質疑造假。

評論:新浪財經:奧瑞德從事軟件研發銷售業務,僅有新航科技、北海碩華兩家客戶,而這兩家公司還是奧瑞德旗下孫公司。此外,另一家孫公司北海新拓年均8000萬元的淨利潤只換來了年均不到200萬元的真金白銀。這是否只是上市公司財報上的數字遊戲呢?

風險提示:經營不穩定,加上財務數據疑點太多,奧瑞德的股價短期內只會是超跌反彈,難現反轉。

6.國盛金控下修上半年報業績,預虧近2億遭問詢,旗下資管頻“踩雷”。

評論:金控財技是買殼賣殼,剝離實業資產,收購券商等擴大金融資產版圖。

風險提示:國盛金控與各大佬們複雜的資本運作讓其在市場顯得頗為神秘,“簡單粗暴”的資本運作背後,其所有虧損的坑都是將由韭菜來填的。

7.重組完成4個月爆雷,領益智造逾11億預付款或打水漂。

評論:暫無評論。

風險提示:預付款存在回收風險,由於涉及金額較大,目前尚不涉及對以前年度的財務報告、業績預告等進行修正,對當期損益可能產生較大影響。同時,19.85億元的商譽還有減值風險。

8.融鈺集團稱百億合作方中核國財為央企,被質疑是“華宇公司”新馬甲。

評論:證券時報:通過中核國財公佈的種種信息看,可以合理推測,其與此前冒牌“中核”子公司的華宇公司之間存在聯繫,很可能是華宇公司註冊在香港的又一個“中核”字頭的“馬甲”公司。

風險提示:一邊擴張併購,一邊又有併購、投資終止的消息傳來。一系列消息交織下,公司股價不斷下跌,中核國財真假央企身份市場若無法得到確認,股價或將繼續下行。

9.鏡片龍頭康旗股份剝離眼睛業務,轉型金融科技受質疑。

評論:證券日報:康旗股份剝離傳統主業有兩種可能:目前實際控制人未發生變更,第一種可能是想讓公司變成純粹的大數據金融科技公司,謀求徹底轉型;第二種可能是在為變相“賣殼”做準備。

風險提示:剝離眼鏡資產後,作為主要營收貢獻者的旗計智能,主營業務為銀行提供電話營銷等外包服務,顯然與“金融科技”相關性並不大,而對外宣傳大數據金融科技是否有誤導投資者的嫌疑?

10.傑賽科技業績變臉由升轉降,副總裁提前減持10萬股。

評論:證券日報:從財務角度來看,傑賽科技目前最大的風險是現金流的問題,按公司原有的運營模式,下半年應收賬款收回可能也會受到一定影響。另外,從其一季報可以看出,在運營商普遍壓縮資本開支的背景下,公司的經營壓力顯著增大。

風險提示:隨著業績由增轉降,股價短期內可能會遭市場“用腳投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