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組、爆拉、派貨、暴跌,天業通聯四部曲

躋身為妖股的天業通聯,不僅是殼資源概念股,更是一個知名的被套現大戶;其不僅主營業務自上市第一年以後便從未賺錢,資產重組履歷更是劣跡斑駁;而高管、股東累計減持更達13億之多。對於此等妖股,各位投資者確實得提防提防。

連續收穫三個漲停板的天業通聯,還是折在了第四個漲停板上,11月8日上演了一場“天地板”,讓天業通聯的股價直接蒸發20%。

11月9日,當大部分殼資源概念股都保持漲勢,連*ST長生都漲停的時候,天業通聯“一枝獨秀”跌停報收,徹底被擠出了一線妖股打板天團。


重組、爆拉、派貨、暴跌,天業通聯四部曲


中概股重組的故事

這次的暴漲始於天業通聯的重組計劃。不過,在11月復牌前,天業通聯已經“橫盤”很久了。


重組、爆拉、派貨、暴跌,天業通聯四部曲


從上圖的股價走勢可看出,除了5月份的一次上漲之外,截至7月份停牌,天業通聯的股價走勢基本上可以用“毫無波瀾”來形容。這一階段的上證指數卻經歷了從3200點到“跌破2700點”。

隨後,7月19日,天業通聯表示因在籌劃購買資產事項,於是其開始了約4個月的停牌,停牌時股價為12.04元。

7月23日,天業通聯便公告稱,19日時,上市公司已與晶澳太陽能的實際控制人靳保芳簽署了《重大資產重組意向協議》,其將以發行股份方式購買晶澳太陽能100%股權相關事宜達成合作意向。根據《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管理辦法》等相關法律法規,本次交易構成重大資產重組,並構成重組上市。

晶澳太陽能是“留美優秀學生”,成立於2005年,2007年便登陸納斯達克。公開信息顯示,晶澳太陽能是全球最大的高性能光伏產品製造商之一,全球市場佔有率達到10%。

2017年,晶澳太陽能實現營業收入196億元,淨利潤超過3億元,淨資產達67億元。若此借殼成功,晶澳太陽能有望成為今年首例中概股迴歸案例。

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7月17日,晶澳太陽能剛剛宣佈正式從美國納斯達克退市,2天之後,便與天業通聯牽手。

事實上,天業通聯7月份的停牌公告中表示,“預計不超過2個交易日”,但卻一直未申請復牌,深交所因此於10月中旬向天業通聯下發了關注函。10月23日,天業通聯解釋稱,未復牌的原因之一是交易雙方就交易作價等核心條款尚未達成一致,存在不確定性。

不過,僅10余天後,天業通聯與晶澳太陽能就解決了這一核心問題。

天業通聯11月2日發佈的復牌公告中稱,公司擬向華建興業投資有限公司出售天業通聯的全部資產及負債,同時擬通過發行股份方式購買晶澳太陽能有限公司100%股權。其中關於“交易對價”的問題未再提及交易對價的矛盾。

遊資的瘋狂遊戲

11月5日,帶著即將被光伏產業龍頭企業借殼的消息,天業通聯復牌了。同時,藉著國家能源局召開關於太陽能發展“十三五”規劃中期評估成果座談會的東風,天業通聯開啟了連續三天的暴漲。


重組、爆拉、派貨、暴跌,天業通聯四部曲


據11月6日盤後交易信息顯示,登上龍虎榜的全為營業部。買入前五席位的營業部合計買入2336.78萬元,佔總成交比例87.09%;而賣出前五席位的營業部合計賣出901.71萬元,佔總成交比例的33.61%。其中,遊資平安證券深圳金田路證券營業部同時出現在買入和賣出席位,淨買入47.73萬元。

可惜的是,利好消息的作用只持續了三天,從11月8日開始,遊資開始大手筆出貨。


重組、爆拉、派貨、暴跌,天業通聯四部曲


天業通聯11月8日的龍虎榜顯示,天地板背後上演了一出遊資對倒、機構出逃的戲碼。賣出前五家席位均為營業部,合計減持2.15億元,佔當天總成交的31%。

國泰君安證券泉州雲鹿路營業部作為買一、賣一,分別買入2360萬元、賣出5438萬元。有意思的是,該營業部近期的交易信息可知,其並不算是市場中活躍的遊資席位。方正證券廣州興盛路營業部也同時出現在買賣席位上,分別買入1271.94萬元、賣出4948萬元。

不過,買方席位中出現了西藏東方財富拉薩團結路第二營業部,共買入1112.43萬元。數據顯示,該營業部近3個月上榜454次,在樂視網、中弘股份、*ST長生、喬治白的股價暴漲遊戲中均曾出現。

值得注意的是,賣二席位被一家機構佔有,其當日賣出5183.39萬元,佔比7.48%。

從數據可以看出,11月8日,賣方席位共賣出2.15億元,淨賣出1.29億元,資金大幅流出。

11月9日,遊資繼續“出貨”,賣方席位共賣出1.76億元,佔總成交比例30.24%,共計淨賣出1.38億元。


重組、爆拉、派貨、暴跌,天業通聯四部曲


有趣的是,買一席位被一家機構佔據,買入1627.13萬元,佔比2.79%;買二席位則出現了熟悉的身影,即西藏東方財富拉薩團結路第二營業部,共買入743.51萬元,同時其賣出了277.89萬元。

不過撇除遊資的炒作成分,天業通聯的此次重組真的值得市場看好嗎?

誰能拯救天業通聯?

天業通聯自2010年上市至今,除了上市當年扣非淨利潤表現為盈利之外,其他七份年報的扣非淨利潤皆呈現虧損狀態。

據天業通聯三季報披露,報告期內,上市公司實現營收2.44億元,淨利潤1344.15萬元,扣非淨利潤“不負眾望”地依然為負數,虧損783萬元。

天業通聯預計2018年全年淨利潤為1400萬元-2200萬元,同比下滑36.85%-0.76%。若天業通聯2018年末的扣非淨利潤依然保持為負,那麼其主業虧損年份也將同步變成8年。

回溯過往,天業通聯曾進行過收購投資,只是每次的結果都頗不理想。

先是2011年,天業通聯以1.35億元受讓並增資銀億礦業,完成後持有後者75%的股權,溢價18倍。

結果銀億礦業在2012年至2014年的三年間,淨利潤相繼虧損3134萬元、5348萬元、4213萬元,再加上在建工程減值損失,天業聯通在三年間近億元。

於是,2014年底,天業通聯止損離場,將銀億礦業的60%的股權進行轉讓,對價6708萬元。這筆收入還為天業通聯避免披星戴帽做出了重大貢獻。

銀億礦業還算是筆“划算”的交易,天業通聯收購的一家意大利公司,可謂讓其損失慘重。

2012年,天業通聯以2000萬歐元的投資總額,買下了意大利採掘製造業行業公司SELI 44.14萬股股份,佔增資後總股本的比例為32.26%。按照當時1:7.7的匯率,天業通聯這筆投資,價值高達1.54億元人民幣。

然而SELI公司質地並不優良。公開信息顯示,截至2011年12月31日,該公司資產總額3億歐元,負債總額2.78億歐元;營業收入1.1784億歐元、歸母淨利潤-1706.6萬歐元。其資產負債率已經逾90%。

事實上,2012年,天業通聯對SELI的長期股權投資就已經虧損了488萬元。更糟的是,2013年9月,SELI公司因財務狀況惡化,不能支付到期債務,申請了破產。2013年三季度末,天業通聯全額計提了SELI公司的長期股權投資減值準備1.27億元。

2016年,天業通聯以1元的交易價格將其持有的SELI公司0.54%股權轉讓了出去。

只是,上市公司虧錢歸虧錢,公司高管和大股東們可是萬萬不會虧錢的。在過去的9年間,天業通聯的各位大股東減持套現,不亦樂乎。

數據顯示,自上市以來各大股東、高管減持天業通聯累計套現金額超過13.30億元。

天業通聯原控股股東之一的朱新生在2015-2016年通過減持1500多萬股,套現超2億元。

現實控人何志平旗下的華建興業在2013年,以6.06元/股的成本買入了上市公司股份,並在2016年7月到11月累計減持3140萬股,成功套現5.3億元,減持均價16.88元/股。

值得一提的是,天業通聯此次重組計劃中,其全部資產及負債的交易對方便是華建興業。

不過,晶澳太陽能能否拯救天業通聯也存在不小的變數。

事實上,有分析指出,晶澳太陽能火速借殼天業通聯的關鍵在於其自身資金壓力頗大。

公開信息顯示,問問截至2017年12月31日,晶澳太陽能短期借款和長期借款的當期部分分別為29.11億元和9.96億元,以及長期借款(扣除當期部分)為21億元。截至當年,其負債總額147億元,淨資產為56.33億元,資產負債率為7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