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應對隨時可能發生的“暴跌”?

如何應對隨時可能發生的“暴跌”?

如何應對隨時可能發生的“暴跌”?

股價一定會在某個時點下跌。上揚幅度越大,下跌幅度就越大。25年前的泡沫經濟破滅,15年前的IT產業泡沫破滅,甚至是僅為7年前的雷曼兄弟破產,日本都經歷過這些股票暴跌的慘痛教訓。

舉例而言,在泡沫時期,日經平均股價在1989年12月29日年終最後一場交易收盤價為38915日元,創下史上最高紀錄。許多經濟分析師還預測“1990年春季,股指會突破4萬點”。其中也有證券公司誇下海口,說還能“上漲至6萬點”。但是,進入到1990年,股價開始下跌。同年10月暴跌。由於大家都沉醉於泡沫浮華之中,被麻痺了感覺。這就與IT產業泡沫和雷曼兄弟破產引發股市暴跌完全一樣。我認為,我們不應該忘記這些教訓,要學會冷靜地觀察股市行情動向。

教導我們要冷靜觀察的“先知”就在美國。雖然美國目前的實體經濟要比日本好得多,但領導全球規模最大的投資控股公司伯克希爾·哈撒韋(Berkshire Hathaway)的沃倫·巴菲特(Warren E. Buffett),他在2015年2月的股東大會上,公開了一封“給股東的信”。他在信中這樣敲響警鐘:即使是美國企業,也已經沒有很大的成長機會。因此,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也無法達到過去的業績了。我希望你們能明白這點——

就連有“奧馬哈先知”之稱的精明強幹的投資家巴菲特也明言,已經無法再像原先那樣給股東如此高的利率了。如果就連美國企業都沒有亮眼的成長機會,由於少子化、人口減少,今後國內市場越發萎縮的日本企業,則更加是雪上加霜了。

儘管如此,現在日本的機構投資家眼中只有股息。忘記了股價是由什麼來決定,忘記了公司合理的股價應該是多少,只認準“股息是股價的3%”這個理,就不斷買進股票,而不是看中“企業的價值”才買股票。

所以,若有誰說一聲“現在的股價背離企業現狀”,炒股者馬上就會有所領悟,股價就會急速下滑。最先拋售股票的,不用說就是外國機構的投資家或對沖基金。一旦他們感到“不妙”,就會瞬間拋售手中股票。而通過合議制來營運的年金公積金管理運用獨立行政法人等機構,由於無法這樣做,假設股價暴跌,日本人的養老金或儲蓄就會顯露於危險中。

那麼,面對未來一定會發生的股市暴跌,持股個人如何應對才好呢?到目前為止,股價一直呈上揚局面,便依據指數選購股票種類(日經平均股價或叫做TOPIX的市場指數)也是不壞的選項,但是今後必須分散持股。這是因為如果按指數購股,一旦日經平均股價暴跌,就會被套牢。不忘股市投資的基本要素,自己學會判斷股票市值(PER)或稅前息前利潤(EBIT),然後選購個股,應該是不會有大損失的。若要為更加嚴峻的國債暴跌作好準備,就不能只關注指數,基礎設施關聯股的風險也很高。相比較的話,還是選購一些更為接近消費者的食品業界或日用品業界的強勢股是明智之舉。

此外,防備股市下跌局面,應該牢記投資的“三分法”:若“感覺不妙”,首先拋售三分之一;若開始下跌,再拋售三分之一;若有更大跌幅,拋售最後的三分之一。為了不至於在“安倍黑田泡沫”破滅之時來不及拋售,從現在開始,就必須關注嗅覺靈敏的外國投資家的動向。

剩下的選擇是“戰爭”還是“消費稅20%”?

那麼,照這樣下去,安倍經濟學原形畢露,無法完成經濟增長的目標時,又會變成怎樣的局面呢?正如本章的前半所說,日本的國債將會暴跌,引發惡性通脹的可能性非常高。再加上由於暫時擱置了上調消費稅至10%,其可能性就更高了(若如期調高消費稅,導致市場經濟低迷,也只不過是過去20年低迷的持續而已,其傷害反而會比較少)。

為了避免發生惡性通脹,政府必須要有償還超過1000萬億日元國家借款的選項。這就是前面提到過的三個——一個是發動戰爭;一個是效仿希臘,削減四成國家歲出;一個是上調消費稅至20%。三選一。如果三個選項都難以做到,那我們就不得不面對惡性通脹的發生。

如果陷入惡性通脹,物品或服務價值上升,貨幣價值下跌,國家借款將會漸漸消失。如果貨幣價值只剩下原來的十分之一,那麼借款金額也只剩原來的十分之一。如果貨幣價值只剩下原來的百分之一,那麼借款金額也只剩原來的百分之一。因此,到了這個地步,政府若再不採取對策,依據市場機制,面對的一個現實就是:國債將會暴跌。

或許也會有人反駁,認為這麼不見光明的腳本並非是現實。但我認為這絕非是悲觀論。現在日本人應該思考的是,首先正確地認識現狀的嚴酷性,並共同探討其原因,用自己的頭腦思考對策。這是因為用安倍經濟學這種浮誇的樂觀論,無助於這個問題的解決。

回看過去海外的事例,受惡性通脹影響最深的是依賴固定養老金生活的這批人群。這是因為即使貨幣價值再下滑,他們領取的養老金仍是同額。而固定存款或私房錢也變得如同廢紙。為了防備惡性通脹,持有資產的人應該將錢投資於保值的不動產(如好地段的公寓房等)或購買股票(參見圖21)。

圖表21 日本經濟“惡性通膨化”的腳本

相反地,對工作中的精力旺盛的年輕人來說,惡性通脹倒反而是件好事。其中特別是揹負房貸等借款的人,負擔會減輕許多並有所得。至於年輕人的加薪,就算稍有遲緩,但由於還是會隨著通脹率的浮動而加以調整,因而總能生出通融之道的吧。

不過,由於企業倒閉或裁員的增加,考量著每個人的“賺錢力”。為了就算遭遇惡性通脹也不至於流浪街頭,經常(這也是應對惡性通脹的最強有力的投資)磨練自己的“賺錢力”最為關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