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寶寶,和爸爸親,和奶奶親,爲什麼就是和我不親?

為什麼我的寶寶我一抱就哭,而婆婆抱就能哄睡?

為什麼整天陪娃的是我,可爸爸下班回家,娃就會很諂媚的黏上去不理我了?

為什麼我家寶寶誰逗都笑,就我逗不笑?

為什麼我上班一天回到家,寶寶看見我都沒表情?

問出這種玻璃心問題的,我可以肯定,全都是新手媽媽

橙子也非常理解這種心情,我自己剛當媽媽的那一陣,也會感覺好像陷入初戀一樣的患得患失,對寶寶的各種反饋非常敏感,總希望自己愛到骨子裡的小傢伙,也能同樣的愛自己。一旦小寶貝表現出來好像不太在乎自己,或者和其他家人更親密的樣子,當媽媽的好像就像遇到渣男劈腿了一樣難過:

為什麼我辛辛苦苦養的娃,到頭來和我不親,我到底做錯了什麼?嚶嚶~~~

呃,其實,很大的可能是:你什麼都沒做錯,只是寶寶和你對“親密”的理解,可能有很大的偏差。

對於一個小嬰兒來講,他的情感發育和認知水平如果沒有達到一定的程度,他根本就不懂什麼叫做“親密”,尤其是三個月內的嬰兒,連人都不太認得,充其量會有一些因為被滿足了而產生的愉悅感,根本就是處在“有奶就是娘”的階段,如果某個新生娃只有奶奶抱著會安靜,很可能只是因為奶奶以前抱過嬰兒,抱著的姿勢會比較舒服,僅僅是一種條件反射,並不意味奶奶對娃來說就是特別的。

比較敏感的寶寶會在三個月之後開始認人,比較不敏感的可能要拖到6個月以後,並開始所謂的“陌生焦慮”階段——被陌生人看到會狂哭不止(具體情況可以戳這篇《請放過那個認生的寶寶,我們不是膽小,是變聰明瞭!》),這個時候的寶寶才能分清楚什麼是“熟悉的人”,什麼是“陌生的人”,並會明顯的更加親近平時經常見到的那幾個人。

但是,要寶寶從平時最熟悉的幾個家人裡,挑出一個他最愛的,呃,對不起,他可能暫時還沒那個能力。

他可能最喜歡吃媽媽的奶,最喜歡爸爸給他舉高高,最喜歡奶奶跟他做鬼臉,最喜歡爺爺帶他出門……反正全世界都圍著自己轉,一切都憑小爺心情,剛才爸爸陪我玩得開心,我就想纏著他,剛才媽媽說話語氣有點兇,我就不想理她。

越小的寶寶,行為反應就越情緒化,大多數時候你可能根本不明白寶寶這個行為到底什麼原因,他自己也是轉眼就忘了。寶寶那一刻的彆扭和拒絕,只是表現出一個當下的態度,轉過臉來,可能就不一樣了。所以,媽媽們對於一歲以前小寶寶的一些抗拒或者不理睬的行為,不必過度解讀,這並不代表他討厭你,很可能只是因為一時的心情不好。

退一步來講,就算是寶寶現階段的確是更喜歡爸爸,或者更喜歡奶奶,那也不意味著他和你不親密,很可能是因為媽媽像空氣一樣日常的存在,反而讓寶寶感覺不到了,其他家人對於寶寶來說,會感覺更特別,更新鮮,難免多勾搭一下。但是,如果寶寶真的離開了媽媽,他還是會像失去空氣一樣受不了的。

而且很多寶寶有一種“欺負人”的現象,當他和最親密,最具安全感的親人在一起,就會更“作”一些,因為他能感受得到,就算自己再怎麼放飛,媽媽還是會同樣愛他,所以他就會不知收斂,各種鬧騰。但是如果待在他覺得“不太親密”的人身邊,他就會比較“客氣”,有意的剋制一下自己的情緒,顯得比較“乖”一些。

這樣的表現會讓很多媽媽產生誤解,好像寶寶就對自己有意見才很鬧,其實這恰恰正是寶寶和你很親密的一種表現啊!

再退一步,就算是寶寶現階段,因為各種原因,看起來的確對保姆或者祖輩更親近,和你感情淡漠,你也一樣是有很多機會“贏回”他的心的,他還小啊,以後的日子長著呢,只要你愛他,對他溫柔,對他好,關心他,他是會感覺到這份愛的。

英語裡有一個詞叫做“bond”,作為名詞的意思就是說“情感紐帶”的意思,而作為動詞,就是“聯繫感情”的意思,所有“一共度美好時光”的活動,都可以叫做“bond”。比起血緣,老外更在乎“bond”,他們相信,只有去主動“聯繫感情”,感情才會越加親密,就算是現在不太親密,只要多“bond”,就會增加親密感,就像把錢存在銀行一樣。

所以,就算是你之前有所虧欠,之後也是可以彌補的,只是可能要比之前花費更多的時間精力和代價。

很多上班工作的媽媽,會很擔心自己天天沒有太多時間陪寶寶,寶寶會和自己疏遠,只和祖輩或者和保姆親近了。

其實大可不必這樣焦慮,陪伴,也是分質量的,每天一兩個小時的高質量陪伴,也一樣會讓寶寶對你產生深厚感情的。

那麼,如何高效率的“聯繫感情”,永遠當寶寶心中的NO.1呢?

1,多多的肢體接觸

親親抱抱永遠都不嫌多,不要怕慣壞,可以說,每個寶寶都有“皮膚飢渴症”,撫摸和擁抱是寶寶最容易感受愛的方式。所以,洗澡是一個非常好的培養感情的方式,歡樂的玩水,溫柔的擦洗,再從頭到腳按個摩,寶寶真是會開心到飛起,如果你沒有太多時間陪寶寶,那至少每天給他洗個澡吧。

2,多互動

小嬰兒雖然聽不懂,也不太會玩,但是他們其實無比的渴望各種信息的輸入,也非常享受和大人的互動。他們會玩一個捂眼睛的躲貓貓玩一百遍不嫌膩,也會喜歡聽你學各種動物,車輛,機器的聲音聽的咯咯笑。看到你的笑容,他們會笑得更加開心 ,聽到你說話,他們也會咿咿呀呀的學。

但是其實很多大人是懶得和孩子互動的,因為逗小嬰兒的方式實在是蠻無聊的,如果你能夠在有限的時間裡,儘量多的和寶寶各種交流互動,他也會非常喜歡你的。

3,每天都有一些儀式感

小王子問:“儀式是什麼?”,狐狸回答說:“是一種早已被人忘卻了的事。它使某一天與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時刻與其他時刻不同。”

儀式不是矯情,是一種人類感到幸福的途徑,所以,如果你能每天定時給孩子一些只屬於你們二人的小小儀式,孩子也會因此感受到更多的愛和幸福哦!

譬如說,每天早晨醒來,按順序親吻他的臉蛋,肚皮,腳丫。

譬如說,每天回家,都要把寶寶抱起來,從頭到腳撫摸一遍。

譬如說,每天睡覺,都要按順序親吻他的左右臉頰和頭髮。

每天定時,定點,按順序,做同樣的事,就是儀式,天長日久,孩子會離不開這樣的儀式,也會離不開你的。

其實,只要你還惦記這“怕孩子和自己不親”這件事,那就基本不會發生這種狀況。

那些真的和父母不親密的小孩,父母根本就不在乎孩子和自己親不親。我還沒見過一個父母長時間的追著親近小孩,小孩卻完全不領情的例子,即使一開始會彆扭,時間長了也會開心的接受。弱小的孩子對於“慈愛”是基本沒有什麼抵抗力的,他要的愛,從來都是越多越好。

話說回來,娃兒心中的NO.1,也不是那麼好當的,一歲之後,當他像小尾巴一樣纏著你,只要媽媽誰都不要的時候,你就恨不得他能多親別人一些,好讓自己能清靜的上個大號了……

只要你愛孩子,怕什麼孩子和自己不親,不存在的!

作者|橙子,教育碩士,旅居北美,曾經是學理科的女文青,現在是愛碼字的全職媽媽,7歲大寶毛頭難養難搞,4歲二寶果果天使乖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