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茅台鎮的醬香酒,你必須要先知道的知識!

說起醬香產區,大家總會想起仁懷市茅臺鎮;說起醬香歷史,則繞不開漢時“武帝甘美之”以及明清時期“酒鄉茅臺鎮”。那麼技藝最講究傳承,美酒飄香的茅臺鎮到底有何歷史背景呢?我們來了解一下!

一、茅臺鎮醬香酒歷史

據《史記?西南夷列傳》中記載,有“唐蒙飲枸醬而使西域”之說。公元前135年,漢武帝劉徹飲枸醬酒,盛讚“甘美之”,後人寫詩提及此事——“漢家枸醬為何物?賺得唐蒙習部來”。清仁懷詩人陳晉熙有詩為證:“尤物移人付酒懷,荔枝灘上瘴煙開,漢家枸醬知何物,賺得唐蒙鰼部來”。清代大詩人鄭珍也有“橡蠶不自烏江渡,枸醬還從鰼部來”的詩句,都證實了早在漢朝以前,仁懷已盛產美酒。

喝茅臺鎮的醬香酒,你必須要先知道的知識!

二、茅臺鎮醬香酒為什麼這麼好

1、茅臺鎮優質的原料

茅臺鎮的醬香白酒以當地有機紅纓子糯高粱為原料,與其他地方的高粱略有不同,顆粒堅實,飽滿均勻,粒小皮厚,支澱粉含量高達88%以上,能經過釀酒工藝中的多輪次翻烤。另外糯高粱中還富含2%~2.5%的單寧,通過茅臺鎮傳統工藝發酵,使其在發酵過程中形成兒茶酸、香草醛、阿魏酸等醬香白酒香味的前體物質,最後形成恆興醬香酒特殊的芳香化合物和多酚類物質等。這些有機物的形成與恆興醬香酒高粱及地域微生物群系密切相關,也是恆興醬香酒幽雅細膩、酒體豐滿醇厚、回味悠長的重要因素。

2、獨一無二的產地和環境條件

茅臺鎮位於仁懷市赤水河畔,自古有“川鹽走貴州,秦商聚茅臺”的寫照。地處河谷,風速小,冬暖、夏熱、少雨、少風,年平均氣溫16.3攝氏度,年日照時數1400小時,無霜期311天,年降雨量800—1000毫米。茅臺鎮的特殊氣候十分有利於釀造醬酒微生物的棲息和繁殖,是中國醬酒聖地。

國內一權威媒體曾撰文指出:赤水河乃中國白酒地理之酒核。並以相關事實予以輔證:一條赤水河全長500公里,不出百里必有好酒,流經地域出產了以茅臺為首的大小數十種名酒,佔中國名酒的60%。

喝茅臺鎮的醬香酒,你必須要先知道的知識!

3、複雜的古法釀造工藝

茅臺鎮醬香酒經過數百年的發展,形成了“三高兩長”的獨工藝,一年一次生產週期,釀造過程遵循季節性生產,端午製取、重陽下沙,全程不添加任何添加劑和水,每一滴醬香酒都是色、香、味、格的完美融合,屬於“天人共釀”的美酒,也是“時間醞釀”的美酒。

三、茅臺鎮醬香白酒有哪些類別

(1)捆沙酒:也叫“坤沙酒”或“坤將酒”,也即常說的“正宗的醬香型白酒”,嚴格按照傳統的茅臺酒工藝進行生產,生產週期長達十個月,出酒率低,品質最好;其靈魂是“回沙”工藝,即是將原料經九次蒸煮,八次發酵,七次取酒,並經過三年以上窖藏才能夠出廠。

喝茅臺鎮的醬香酒,你必須要先知道的知識!

(2)碎沙酒:即用粉碎的高梁釀出的酒稱為“碎沙酒”,“碎沙酒”生產週期短,出酒率較高,品質一般。其不需要嚴格的“回沙”工藝,一般烤二三次就把糧食中的酒取完。

(3)翻沙酒:用捆沙酒最後第九次蒸煮後丟棄的酒糟再加入一些新高粱和新曲藥後釀出的酒稱為“翻沙酒”,其生產週期短,出酒率高,品質較次。

(4)竄香酒:用捆沙酒最後第九次蒸煮後丟棄的酒糟加入食用酒精蒸餾後的產品,產品質量差,成本低廉。市面上出售的幾元到ニ十幾元一瓶的香型白酒,基本都是這類產品。

一瓶優質醬香酒需要的時間與經歷不是我們能想象到的。現在,你們都知道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