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深入推进长江河长制工作

靖江52.3公里长江岸线,不仅拥有潮涨潮落的美景,更有长江滩涂、连片的芦苇和生态湿地。今年,我市继续推行长江河长制工作,为长江留白,为未来留绿,保护长江良好生态。

保护长江岸线刻不容缓

盛夏的长江新桥段,重现了江滩生态原貌。3个多月前,这里还是一个巨大的砂石场。

今年,我市建立长江河道保护管理长效机制,出台《长江靖江段河长制工作方案》,提升我市长江河长制工作水平,开展长江段巡河20余次。针对长江岸线保护,开展专项整治,实施依法治江行动,确保长江岸线资源的合理规划、有效保护和科学利用。4月份,依法强制拆除新宇公司非法围垦长江河道违章行为,恢复了长江河道生态原貌。此后,水利部门又开展了饮用水源地专项整治行动,依法清除经营钓场,强制拖离、拆解饮用水源地住家船、渔船,清除各类问题船只。

接下来,我市还将加大行政执法力度,严肃查处非法占用河道堤防、破坏水利工程设施、围占填堵河道、长江非法采砂等水事违法案件,努力把涉河违章违法案件消灭在萌芽状态,构建良好的水事秩序和法治环境。

建立长江河长制长效机制

根据《长江靖江段河长制工作方案》,我市将围绕水资源管理、河湖资源保护、水环境综合治理、河道执法监督等8项任务,健全长江河长制长效机制,进一步提升长江靖江段管护水平。

针对自然岸线,加强监测、监视和预警,一旦发现违法违规侵占、破坏岸线等情况,第一时间处置并做好后续修复工作。根据4月份长江委岸线使用核查情况,对相关企业开展规范化管理,待长江委整治方案出台后,对符合条件的协助补办水行政许可手续,对不符合条件的依法进行整顿,责令停产,恢复原状。开展长江靖江段沿线1公里陆域范围内入河排污口整治,完善入河排污口设置、检查等全过程管理,强化入河排污口长效监管水平。今年,计划将完成沿江岸线16个生活污水入河排污口整治方案制定。

此外,全面开展推进港口水污染防治及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处置能力建设,加强船舶防污染检查,依法打击船舶非法转移固体废物倾倒行为,推进船舶污染物接收与处置船岸衔接。实施“平安港口”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重点治理危管防污工作项目,加强长江水域危险货物运输船舶的动态监管。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整治,做好长江沿线各镇非禁养区规模养殖场治理。开展新桥联兴港两侧、西来焦港两侧及永济港至塌港段等长约9000米长江堤防耕翻种植清理工作。

推进防洪能力提升工程

长江堤防达标升级工程,是保障一方安全的“命门”。我市按照100年一遇设计,200~300年一遇校核标准实施除险加固,先期启动长江堤防滨江新城段(老十圩港至蟛蜞港)防洪能力提升工程,计划分三年实施。

生态绿色发展之路是必经之路。我市计划在天生港至小桥港段建设滨江湿地公园,总面积84万平方米,水面积23.5万平方米,并结合滨江森林湿地公园建设,对大堤内外进行景观改造,增设集中排水设施及人行坡道,对约3000米堤段背水坡覆土段植被进行移栽、补种,恢复堤身绿化5万平方米,设置景观点2处。同时,全面提升沿江提排流量,实施上九圩港泵站及河道配套工程,计划年底完成泵站及配套河道主体工程。推进上五圩港闸站建设,规划建设七圩港闸站,通过逐年推进沿江建筑物改扩建工程,将我市沿江提排流量提高至120~130立方米/秒,保障全市防洪安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