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臭,到底從哪裡來?

你因為口臭而尷尬過嗎?

或者你因為別人的「酸爽口氣」而被尷尬過嗎?

口臭,看似不痛不癢,但其實會嚴重影響人們的社會關係和心理健康。

那麼,你有沒有想過口臭是怎麼產生,又是從哪裡來的?

也許有人會想到「上火」、「胃熱」之類的概念。

——這種整體性的思維是好的。

不過,事實是,85%的口臭恰恰就來自於口腔

——特別是患病的牙周和厚厚的舌苔。[1]

我們已經知道,牙周病和舌苔與口腔菌群都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

自然而然的,口臭和口腔細菌也是密切關聯的。

口臭,到底從哪裡來?

關聯:口臭與口腔菌群

口臭的臭氣主要是一些揮發性的硫化物。

比如,

臭雞蛋味的「硫化氫」(H2S);

爛包菜氣味的「甲硫醇」(CH3SH);

爛海帶氣味的「二甲基硫醚」((CH3)2S)。

有時候,口氣中也會包含一些胺類化合物

比如,

糞便氣味的「糞臭素」(C9H9N);

死屍氣味的「屍胺」(NH2(CH2)5NH2);

腐敗氣味的「腐胺」(NH2(CH2)4NH2)。

這些「臭氣分子」是口腔細菌分解蛋白質的產物;

並且是:「特定的」口腔細菌分解「特定的」蛋白質(氨基酸)的產物。

比如,硫化氫常常來自於某些細菌對

半胱氨酸的發酵。

甲硫醇常常來自某些細菌對甲硫氨酸的發酵。

這種口臭的發生機制可以概括為:

豐富蛋白質 + 特定的「肉食細菌」= 口臭(口腔型)。

所以,如果你的口腔裡有著較多的「肉食細菌」,而你的牙縫裡又塞著一片上一餐留下的肉

——不用懷疑,你張開嘴就能製造殺傷性武器。

口臭,到底從哪裡來?

一、蛋白質從哪裡來?

既然「豐富蛋白質 + 特定的「肉食細菌」= 口臭」,

那麼,為了弄清口臭的來源,我們需要知道蛋白質從哪裡來。

食物是蛋白質的一個重要來源。那些塞進牙縫的「剩菜剩飯」自然會成為細菌們的美味佳餚。

而在舌苔上,「死亡的口腔上皮細胞」和食物顆粒也會聚集——這之中也有著豐富的蛋白質。

這些蛋白質簡直就是舌苔細菌張口即得的美食。

研究也發現,口臭的患者往往有著厚膩的舌苔。

此外,壞死組織中的蛋白質也會成為細菌發酵的底物。

牙周病是造成口腔組織發炎的一個重要因素。而炎症反應會導致組織的壞死。

研究表明,牙齦炎和牙周炎都與口臭有著強相關性。並且,對於牙周炎患者,牙周袋越深,口腔中揮發性硫化物的濃度就越高——口臭就越嚴重。

總的來說,食物、舌苔、壞死組織——這三者為口臭提供了必要條件。

二、哪些細菌造成了口臭?

口腔型口臭的發生幾乎必有細菌的參與。

一種常見的說法是,幽門螺桿菌會造成口臭。

然而,這個說法是存在爭議的。

有很多研究進行了相關的試驗;研究人員對口臭且攜帶有幽門螺桿菌的患者進行了hp的根除。一些研究發現了根除患者的口臭得到改善;而另一些研究卻發現無明顯差別。

問題在於,許多表明有改善的試驗依靠的是患者的自述,而並沒有用客觀的呼氣測試進行檢測。因此,尚未有足夠的證據表明幽門螺桿菌會造成口臭(雖然可能有關聯)

和牙周病密切相關的細菌更可能是口臭的始作俑者。

著名的三人幫——牙齦卟啉單胞菌(P. gingivalis)、坦氏菌(T. forsythia)、齒垢密螺旋體(T. denticola)——常常能在「牙周炎+口臭」患者的口腔中找到。

其中,「牙齦卟啉單胞菌」和「齒垢密螺旋體」都能通過出血的牙齦生成「硫化氫」和「甲硫醇」。而且,這兩種細菌產生的硫化氫比一般的細菌要多10倍。

此外,一種叫Solobacterium moorei(暫無中文名,姑且叫:索羅魔菌)的細菌和口臭的關聯也非常密切。它能產生硫化氫,並且似乎能改變口腔細菌的組成,讓口腔菌群變得更容易製造「臭氣」。

一項研究歸入了21名口臭患者和36名無口臭患者。在口臭患者中,100%的人攜帶有索羅魔菌;而在非口臭患者中,只有14%攜帶有這種細菌。

三、如何解決口臭?

85%的口臭來自於口腔。

而在口腔中,豐富蛋白質 + 特定的「肉食細菌」= 口臭。

按照這個公式,我們可以從兩方面入手解決口臭問題。

一是,去除底物(蛋白質)。二是,抑制病菌。

①去除底物

發酵的底物有食物、舌苔和壞死組織。

對於食物,即是要做好口腔的清潔——勤刷牙、勤漱口、勤用牙線。

對於舌苔,同樣需要每日刷洗。研究發現,在刷牙時對舌苔進行刷洗能夠有效地減少口臭的發生。[5]

而處理壞死組織,則需要解決牙周病之類的口腔問題。及時地去看口腔醫生是必要的。

②抑制病菌

一些特定的益生菌能夠抑制壞菌,從而改善口臭的問題。

這些益生菌包括:

唾液鏈球菌K12(Streptococcus salivarius K12)

和唾液乳桿菌(Lactobacillus salivarius)

食竇魏斯氏菌(Weissella cibaria)

此外,0.05%的茶樹精油和0.1%甜沒藥醇配成的漱口水能有效地抑制索羅魔菌——這或許對改善口臭也有幫助。[6]

此外,若存在牙周病,則需要進行專門的治療,以防止「壞菌」的進一步肆虐。

在口腔之外

當然,並不是所有口臭都來自於口腔。

有10%來自於耳鼻喉(如鼻炎),

有5%來自於消化道(如胃食管反流)和內分泌系統(如I型糖尿病);

另外,有少數是由於心理作用(自己認為自己有口臭)和其他原因。

因此,根據「要事優先」的原則,排查口臭的合理路線應該是這樣的:

處理口腔問題-> 處理耳鼻喉問題-> 處理消化道問題-> 處理內分泌問題-> 處理心理問題。

85%的口臭來自於口腔。

在口腔中,豐富蛋白質 + 特定的「肉食細菌」= 揮發性硫化物 + 胺類化合物 = 口臭。

蛋白質底物來自於殘留的食物、厚膩的舌苔、壞死的組織;

和口臭密切相關的細菌包括牙周炎致病菌和「索羅魔菌」。

解決口臭有兩大方法:去除底物和抑制病菌。

去除底物,即清潔口腔、清掃舌苔——以及及時治療牙周病!

抑制病菌,可以選用特定的益生菌、使用特定配方的漱口水——以及及時治療牙周病!

若85%還不足以解決,那麼再去看10%的耳鼻喉,5%的消化道和內分泌以及心理因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