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簡史》上:虛構故事的能力是人類之光

《人類簡史》上:虛構故事的能力是人類之光

這次嘗試著把《人類簡史》這本書串一下

之所以要這麼做,是因為很久之前看過羅振宇講的關於如何學習,最重要的一點,是要“縫一針”

意思是把看到的聽到的再加工一下,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才能變成自己的東西。

拿《人類簡史》開刀,是因為這本書我並沒有,在網上限時看的,不趕緊串一下,就真能忘乾淨了…

《人類簡史》上:虛構故事的能力是人類之光

而且,這本書對人的認知也是顛覆性的刷新。所以我想從刷新我認知的關鍵詞為入手,試著串起書裡面的核心要素。

關鍵詞1:石器。

250萬年前,出現了智人。

當時的生存環境極其惡劣,人們不會用火,也沒有鋒利的牙齒和爪子,東躲西藏,由於打不過動物們,豺狼虎豹把肉吃乾淨後留下了空骨架,智人再用石頭敲碎了骨頭,吃骨髓充飢。

不僅如此,人類的生存環境惡劣還源自於自身的進化,因為直立行走留下了後遺症——早產。

關鍵詞2:早產。

直立行走的人類,骨盆開始變窄,導致生孩子這件事不能拖,一拖母親就會難產而死,原來3年懷胎變成了十月懷胎,所以人類為了生存被迫早產,所以人類才會對新生兒呵護備至,從另一方面也連接了親緣關係。

於是在那個時候,人類很弱勢,和動物們和平相處,直到發明了火。

關鍵詞3:火。

學會用火的人類,開始有了大肆捕獵食物的能力。燒森林草原,動物被燒死,捕獵變得很輕鬆,而且再也不用吃剩下的了。

更為重要的是,火使人類有了更多的時間去思考。因為以前沒火的時候只能吃生肉,需要不停的咀嚼和消化,有時候吃飽需要6個小時,所以那時候的人類就是打獵、吃和睡(消化)。而有了火之後可以吃熟食,人類用餐的時間就縮短成1個小時。

《人類簡史》上:虛構故事的能力是人類之光

於是人類有了時間去思考問題,用腦多了之後,大腦開始發達,於是開始發明工具。在這些工具中,有一種決定了人類和其他物種的根本不同,就是語言。

關鍵詞4:語言。

語言帶來的變革,不是交流,因為動物也能交流,而是對於抽象事物的描述。例如一個人會對另一個人說:昨天我在山谷看見一群牛,它們今天走不了,我們一會叫幾個人,帶上錘子和榔頭,把牛逮了吧,事成後五五分成。很顯然動物做不到這一點。

《人類簡史》上:虛構故事的能力是人類之光

於是,語言帶來了協作,協作產生了更大的能量,使得智人凌駕於其他動物之上。

與此同時,在語言的基礎上,人類為了加強協作能力,發明了虛構故事的能力!

關鍵詞5:虛構故事。

神明、圖騰、上帝,甚至規則、公司、國家,這些都是人類虛構出來的故事。那為什麼要虛構這些東西呢?

因為在協作的時候,人們發現這種靠語言描述抽象事物的協作並不會長久,因為總有分贓不均的時候。於是人們開始虛構故事,告訴大家神明在召喚、上帝在指引、規矩紀律、龍的傳人這樣的故事,使得人們心靈上有了依靠和信仰,至此,大規模的團結和協作才能穩固,並有效指引人類活動。

實際上,虛構故事的能力可以算是人類史上最偉大的發明。任何大規模人類協作的根基,都在於某種只存在於集體想象中的虛構故事。

智人社會正是建立在共同信仰的虛構之上。這種虛構不同於以往我們的理解,而是涵蓋了從金錢到國家等諸多文化、經濟、政治、社會等常見概念。

《人類簡史》上:虛構故事的能力是人類之光

書中有個例子是標緻汽車公司,公司裡的員工可以重新招聘,公司可以搬遷,不管怎麼換,人們都相信標緻汽車公司的存在。只有當所有人都不信任標緻汽車了,也就是官方下令說公司倒閉了,人們才認為標緻汽車公司真的不存在了。

所以標緻汽車公司就是人類虛構出來的故事。它的成立取決於人們信不信他。

因此,人們有了虛構故事的能力,就有了共同相信的東西,於是就有了穩定的可協作的團體、組織、公司、甚至黨派、國家、宗教。

於是浩浩蕩蕩的人類大軍猶如洪水猛獸,在時間的長河上肆意前進。用作者的話說,“是犯下了滔天罪行。”

關鍵詞6:滔天罪行。

自從人類在全世界擴張以來,整個生物圈物種數量也開始大幅減少:澳大利亞24種體重在50公斤以上的物種,有23種慘遭滅絕;北美47屬大型哺乳動物有34屬現已消失;南美60屬消失了50屬;像劍齒虎這樣的哺乳動物,之前活躍了3000萬年,熬過了五六次冰河世紀並且活了下來,但在人類到來之後幾乎瞬間滅絕。

《人類簡史》上:虛構故事的能力是人類之光

從這時候開始,智人慢慢從非洲東部開始走向整個世界。猶如洪水猛獸,所到之處,生態系統無不為之驟變。

至此,人類已經完成了第一階段——認知革命的升級,征服了其他物種,統治了世界。

站在食物鏈頂端的人類並不滿足於此,之後便進入了下一個階段——農業革命。

(未完待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