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山西源:以革命精神引領發展

2018-08-09 09:45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通訊員 羅曼琳 吳勇仙 徐翠萍

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失敗以後,中共中央政治局於1927年8月7日在漢口召開了緊急會議(即“八七會議”),會上確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總方針。從此,黨領導的武裝鬥爭風起雲湧,10多個省份先後建立了農村革命根據地。閩浙贛皖革命根據地是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全國建立較早、較鞏固的一塊農村革命根據地,是中央蘇區堅強有力的右翼,浙西一翼是這一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

8月3日,筆者來到新昌鄉西源村,兩旁綠樹成蔭,溪水潺潺,村莊涼亭棋佈,家家戶戶庭院整潔。“觀音塘”主題公園內,香花碧草美麗綻放,一旁,廊橋等景觀節點正在緊張施工。西源村作為中共西源區委、西源區蘇維埃政府的誕生地,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是實至名歸的紅色革命根據地。

“麻山革命精神”凝聚常山革命故事

1936年7月初,董日鍾(又名董炳松,化名老李)按照中共開婺休中心縣委的指示,率領一支數十人的武裝工作團,到西源一帶執行“完成打仗、做群眾工作和籌款”三大任務。隨後,董日鍾便與之前隱蔽在西源開展地下活動的溫典雲取得聯繫。

1936年8月中旬,在西源徐坑建立中共西源區委,隸屬開化縣委領導;同時,還建立了西源區蘇維埃政府和區游擊隊,並在徐坑建立了鄉蘇維埃政府。董日鍾、溫典雲經常深入各村,白天幫助群眾挖山、砍柴、種地,夜晚下山分頭召集貧苦農民和紙槽工人開會,宣傳紅軍的主張,介紹江西蘇區打土豪、分田地、人民當家做主的情形,號召群眾團結起來和國民黨反動派、土豪劣紳做鬥爭。

1937年1月6日,國民黨閩浙贛邊綏靖會議將皖浙贛列為第一“清剿區”,並把衢縣、常山、開化、遂安、淳安、壽昌劃為“清剿特區”,令衢州公署專員兼浙保第五區司令魯忠修為特區指揮官,限40天完成“清剿”任務。

1937年2月16日,溫典雲在章舍坑石脫塢崗,被搜山的敵人發現,在與敵搏鬥中,因彈盡糧絕、頭部負重傷被捕。次日在芙蓉村頭被殘暴殺害,壯烈犧牲。

1937年2月17日,董日鍾和區委幹部段臘痢等隱蔽在麻山頂上,因叛徒告密而被圍,雖經奮力搏鬥,終因寡不敵眾而被捕,次日被押到常山縣城殺害,光榮犧牲。

翻開塵封的歷史,重溫抗戰崢嶸歲月。

前期,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激勵常山縣黨員、幹部和群眾牢記革命歷史、緬懷革命先烈、弘揚革命精神,常山縣委宣傳部、縣委組織部、縣委黨史研究室聯合組織開展“麻山革命精神”總結提煉徵集活動,最終從191位投稿者的1000多件作品中評選出麻山革命精神內涵:對黨忠誠,依靠群眾,艱苦奮鬥,百折不撓。

“當時,董日鍾任西源區委書記,兼任蘇維埃政府主席和區游擊隊隊長,溫典雲任區委副書記兼副區長,西源區委下屬先後建立11個支部,有黨員60餘人。”縣委黨史研究室副主任徐金堂說,大革命失敗後,全國各地還能燃起“工農武裝割據”的燎原之火,靠得就是具有一批對黨忠誠的革命仁人志士。

率領區游擊隊開展武裝鬥爭,打擊敵人反動氣焰,鼓舞人民群眾的鬥志;掌握黨的政策,分化瓦解敵人;建立服裝製作、採購運輸機構,為紅軍提供軍用物資等等;“麻山革命精神”的另一個顯著特點就是依靠群眾開展革命運動。西源遊擊根據地建立、“上名字”運動、打土豪鬥爭等都是在密切聯繫群眾、依靠群眾的基礎上取得的成果。“西源區委及區蘇維埃政府、區游擊隊在西源活動期間,紀律嚴明,對待百姓和藹可親,深受當地老百姓的擁護和支持。百姓主動配合紅軍打擊敵人,上麻山只有7戶人家,就有11個青壯年多次配合紅軍參加戰鬥。”徐金堂說。

紀念館建設初具規模

在閩浙贛皖土地革命浙西紀念館項目建設現場,起吊機在進行封頂作業,挖掘機轟隆作響,正來回運送沙石,整個紀念館雛形初現。

“閩浙贛皖土地革命戰爭浙西紀念館(即常山西源革命紀念館)作為西源紅色景區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基地,配有紅色黨建廣場、革命烈士紀念碑,特色鮮明、主題突出。”新昌鄉黨委副書記宋斌說,紀念館的建設遵循建築設計與生態環境相融合的理念,建築外觀採用毛面的石材突出莊重肅穆的氛圍,主入口位於西南角,像一個五角星從地面升起,隱喻革命精神衝破桎梏,堅韌不拔砥礪前行。

“紀念館以黃色為主調,共三層,佔地面積2966.62平方米,通過展出照片、實物等史料,介紹閩浙贛皖土地革命對浙西地區的影響、浙西一翼艱苦卓絕的土地革命戰爭以及重要黨史人物的生平事蹟等。”宋斌介紹,一層由門廳、序廳、第一展廳、第二展廳、第三展廳、尾廳和臨時展廳組成,二層由大會議室、培訓室、黨員宣誓室、多功能廳組成,三層為行政辦公區域。紀念館的落成,不但在弘揚紅色文化、促進革命遺址保護、推動地方經濟發展方面具有重大意義,而且進一步激勵廣大黨員、幹部和群眾牢記革命歷史、緬懷革命先烈、弘揚革命精神。

“麻山革命精神”日久彌新

7月25日至31日,西源村開展了“傳承麻山精神建設美麗鄉村”主題黨日活動,積極開展學習討論、警示教育、講授黨課、打掃衛生、聯繫服務群眾、大整風“十大行動”動員會精神等內容,充分發揮黨支部的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

“村黨支部組織村兩委成員及到會黨員到東案鄉梅樹底村、江山市大陳村、開化縣下淤村、柯城區七里鄉等地,觀展板、聽解說、提問題,參觀學習美麗鄉村建設工作。”村支書程禮鋒說,參觀途中認真聽取建設模式、宣傳推廣、長效治理機制以及鎮、村、相關職能部門如何實現共建共管等美麗鄉村建設經驗,相互交流學習。大家紛紛表示要將所看所聽所學運用到村莊發展中,特別是針對當前的“一戶多宅”整治工作,一定要整出發展空間、整出資源要素、整出美麗環境、整出美麗西源。

“我志願加入中國共產黨,擁護黨的綱領,遵守黨的章程……”7月27日,黨員們來到閩浙贛皖土地革命浙西紀念館,對著黨旗重溫入黨誓詞。隨後,黨員們來到麻山兄弟會舊址和革命先烈董日鐘的棲息之處———玉米棚,聽老黨員講述當年入黨故事和革命先烈光榮事蹟,重走紅軍路,重溫紅色夢,追隨先輩足跡,告誡年輕黨員不忘入黨初衷。

黨員羅時全帶頭拆除自家近兩百平方米“一戶多宅”,周翔、段樹清入村入戶宣傳“一戶多宅”整治政策……村兩委和黨員利用雙休日上門開展“一戶多宅”清理整治工作政策宣傳和拆除工作,爭當“一戶多宅”清理整治工作積極擁護者。黨員幹部充分發揮帶頭作用,善謀劃、勇擔當、善作為、鑄作風,爭當“一戶多宅”清理整治行動自覺先行者,強勢推進“一戶多宅”整治及超面積附房攻堅工作,充分發揮戰鬥堡壘和先鋒模範作用。截至目前,西源村已全部拆除黨員違法建築,形成了“黨員帶頭拆、黨員必須拆、黨員優先拆”的良好氛圍。

西源村還以“黨建+基層治理”為統領,落實黨支部主體責任清單,發揮黨組織主體作用,激發黨員群眾主體意識,以點帶線促面,全力推進“一戶多宅”整治攻堅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