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先生:從「明心見性」到「長生不老」

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復。夫!物芸芸,各復歸其根。歸根曰靜,是謂覆命。覆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兇。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沒身不殆。

……“萬物並作,吾以觀復”,有志向道的人,不是魯莽地橫衝直撞,向前窮進,而是回頭走,走到生命來源之處。禪宗後世的慣用語“還我本來面目”,可當參考,作為此話的註解。真發現自己本來面目,明心見性,便開始接上那生命本具、源源不斷、龐大無比的能源。……

南懷瑾先生:從“明心見性”到“長生不老”

老子說,一切萬物那麼多彩多姿,“各復歸其根”,他觀察每一個生命,皆是依賴它自己的根本而活。草木無根,活不了的。人也有根,人的根在哪裡?我常常看到許多朋友一心求道,卻是盲修瞎煉,拼命把丹田當作根,那是不對的;也有人誤認為根在肚臍,更是離譜。肚臍只是未出生時和母親接連一起吸收養份的通口而已,一落地就剪斷了,怎麼會是修道的根呢?人的根是在虛空,在頭頂上。虛空就是我們的泥土,這就是人與萬物不同之處。植物的根栽在泥土中,人與植物相反,根栽在虛空中。所以,道家講修道,“還精補腦,長生不老”,此“精”不完全是指精蟲之精,只是與精蟲有連帶關係。我們看中國國畫,主壽的壽星老人——南極仙翁,他那個腦袋被畫得比平常人高出一重來,叫做“壽頭”。腦子也是智慧的淵源。所以,嬰兒剛生下來時,頭頂的囪門凹處,裡面還是洞開的,與天根相接,在人的肉體生命來說,所謂“天根月窟常來往”,便指此處。等到此處封閉堅硬以後,他就慢慢開始會講話,意識漸漸成長,天根便截斷了。要修到還精補腦,長生不老,腦的內涵,就是指此“根”。

但是,要如何“歸根”呢?唯一的方法,就是求靜。“歸根曰靜,是謂覆命。”能夠靜到極點,才能找到生命的本源,迴歸生命的根本。這個根是什麼?——虛空。“致虛極,守靜篤。”在佛家則直截了當地告訴我們“空”。所謂空,也只是個形容詞而已,千萬別認為空就是沒有,那就錯了。空等於老子所說的“清虛”。那麼,“歸根曰靜,是謂覆命”,靜到極點是怎樣的一種狀況呢?道家有兩句話:“虛空粉碎,大地平沉”,描述這個靜到極點的境界。連空也要打破,才是真靜。

道家講修道的過程,“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還虛”,其原則沒錯,但這之間的種種程序變化,麻煩得很。一定要做到,不但沒有身形人我的感覺,連這個物質世界、意識影像,甚至虛空的感受都沒有了,才算合乎“致虛極,守靜篤”的境界。……

“覆命曰常”,找到生命的根源,便能“不生不死”,永遠常在,永遠存在。“知常曰明”,你體會到生命根源是不生不滅,那就叫作明道,成了明白人,再也不懵懵懂懂,迷迷糊糊了。如果人不明白道的根本,不明白生命的本來,“不知常,妄作兇”,亂作妄為,必然大凶大害,沒有好結果。不知生命真理所在,莫名其妙,亂用道體,下場的危險性,自不待言。……

“常”並不全等於永恆,一個人不知常,那就要從自己的生命回過頭來找。“夫物芸芸,各復歸其根,歸根曰靜,是謂覆命。”也就是說宇宙生命的來源,本來是清虛的。“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又何必對什麼事都抓得很牢,不肯放手呢?其實沒有一樣東西可以抓住的。你別刻意去計較,整個宇宙萬物,本來都屬於你嘛!人家問我,怎樣學佈施才不過分貪心營利集財?我說:“地球都是你的,你為什麼不佈施。”反正達觀不犯法,地球也是你的、他的、大家的,也是自己的。這是知常。我們生命的本來,不生不滅,對這不生不滅的本源,要把握得住,認識得透徹。“不知常,妄作兇”,醉生夢死,盲目人生,那將沒有好結果的。

南懷瑾先生:從“明心見性”到“長生不老”

知“常”要把握住道的本源,才懂得做人,才懂得做事。知“常”便能“容”,胸襟可以包容萬象,蓋天蓋地。因為有此胸襟,智慧的領域擴大,不可限量,故說“容乃公”,自然做到天下為公,毫無私心。

既然能“容乃公”,當然“公乃王”。王者旺也、望也、助也,一切萬物皆欣欣向榮,活活潑潑,彼此得助。……

“公乃王”,此“王”並不一定作王解。照現代意思解說,一切為社會,佛家則言一切為度眾生;忘了自我,處處為人著想,你度眾生,眾生亦度你。若用一般合作的標語說,那便是“人人為我,我為人人。”你為人人,人人為你,最後不分彼此,都是一樣的。“公乃王,王乃天,”就符合天地自然法則。天地生長萬物,日月照臨萬物,公平無差,並不計較報酬,這是“天乃道”的自然法則。

有天地一樣無所不包的胸襟,便合乎道的原則,那麼才能“道乃久”,源遠流長,長生不老。佛家所說的“無我”,就是“大公”,就是“天道”。明白了天道,就“沒身不殆”了。“沒身”,是說我們這個生命,活到最後一口氣不來,死後骨頭化成灰塵,肉體了了,但是生命的精神卻永遠常存。長生不老,它的重點,全在“致虛極,守靜篤”這六個字上。

——南懷瑾先生《老子他說》

南懷瑾先生:從“明心見性”到“長生不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