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人生不過一場夢

大夢誰先覺,平生我自知

《莊子·齊物論》中對夢有一段解釋:“夢飲酒者,旦而哭泣;夢哭泣者,旦而田獵。方其夢也,不知其夢也,夢之中又佔其夢焉,覺而後知其夢也。且有大覺而後知此其大夢也,而愚者自以為覺,竊竊然知之,君乎,牧乎,固哉!”

“夢飲酒者,旦而哭泣”,古人夢到喝酒,不一定是高興的事,白天可能觸黴頭。古語常言:“夢死得生。”夢到壞的,往往白天遭遇好事,即夢大多是與現實相反的。“夢哭泣者,旦而田獵。”有人夢到痛苦的事,白天可能有人請你去打獵。“方其夢也,不知其夢也”,做夢時絕對不知道自己在做夢,“覺而後知其夢也”,醒來才知在做夢。

南懷瑾:人生不過一場夢

南懷瑾先生這樣告訴我們,人生就是一個大夢,醒時做白日夢,睡時做黑夜夢,現象不同,本質一樣,夜裡的夢是白天夢裡的夢,如此而已。什麼時候才真正不做夢呢?必須得道,只有“大覺而後知此其大夢”,大徹大悟大清醒以後,便會頓悟人生不過是一場“大夢”。《三國演義》中諸葛亮詩云:“大夢誰先覺,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遲遲。”這便是道家思想境界的文學。

“愚者”常自以為是,竊喜自己的清醒,其實像牧童放養的牛一樣,被人牽了鼻子走。這句話是在告誡世人,本來天地間無主宰,沒有人能夠牽著你,可你自己卻被它限制了,自己不做自己生命的掌控者,不懂人生,實在是冥頑不靈,頑固不化。

人生不過一場夢,空留慨嘆在人間。中國古代流傳了許多“恍然如夢”的故事,讀來讓人回味悠久。

相傳,唐代有個姓淳于名棼的人,嗜酒任性,不拘小節。一天適逢生日,他在門前大槐樹下襬宴和朋友飲酒作樂,喝得爛醉,被友人扶到廊下小睡,迷迷糊糊彷彿有兩個紫衣使者請他上車,馬車朝大槐樹下一個樹洞馳去。但見洞中晴天麗日,別有洞天。車行數十里,行人不絕於途,景色繁華,前方朱門懸著金匾,上書“大槐安國”,有丞相出門相迎,告稱國君願將公主許配,招他為駙馬。淳于棼十分惶恐,不覺已成婚禮,與金枝公主結親,並被委任“南柯郡太守”。淳于棼到任後勤政愛民,把南柯郡治理得井井有條,前後二十年,上獲君王器重,下得百姓擁戴。這時他已有五子二女,官位顯赫,家庭美滿,萬分得意。

不料檀蘿國突然入侵,淳于棼率兵拒敵,屢戰屢敗,公主又不幸病故,淳于棼連遭不測,失去國君寵信,後來他辭去太守職務,扶柩回京,心中悒悒寡歡。後來,君王準他回故里探親,仍由兩名紫衣使者送行。車出洞穴,家鄉山川依舊。淳于棼返回家中,只見自己睡在廊下,不由嚇了一跳,驚醒過來,眼前僕人正在打掃院子,兩位友人在一旁洗腳,落日餘暉還留在牆上,而夢中好像已經整整過了一輩子。淳于棼把夢境告訴眾人,大家感到十分驚奇,一齊尋到大槐樹下,果然掘出個很大的螞蟻洞,旁有孔道通向南枝,另有小蟻穴一個。夢中“南柯郡”、“槐安國”,其實原來如此!

故事恐怕大家都聽過,但讀來仍別有意味,真正參透夢境、參透人生之人又能有幾個?說到“大夢誰先覺”,又想到了禪宗中著名的“桶底脫落”。某日,清了禪師在廚房看到一位弟子在倒水,忽然水桶的底掉了,整桶水全灑了。眾人見狀說:“好可惜啊!水全灑了!”可是,禪師卻說:“桶底脫落是件好事啊!各位為什麼煩惱呢?扶持舊桶,桶底呼脫,桶底無水,水中無月。”

想想,桶底都掉了,桶中還有什麼呢?什麼都沒有,而且東西再也裝不進去,豈不是很好。“桶底脫落”是頓悟的境界,“大夢先覺”也是醒悟的表現,人生恍然如夢,一樽還酹江月。

正是:錦樣年華水樣過,輪蹄風雨暗消磨。

倉皇一枕黃粱夢,都付人間春夢婆。

南懷瑾:人生不過一場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