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不好」的黑水如何變清 探訪通順河跨界治理 蔡甸在行動!

“治不好”的黑水如何变清 探访通顺河跨界治理 蔡甸在行动!

“治不好”的黑水如何变清 探访通顺河跨界治理 蔡甸在行动!
“治不好”的黑水如何变清 探访通顺河跨界治理 蔡甸在行动!

(2008年蔡甸區地圖)

“治不好”的黑水如何变清 探访通顺河跨界治理 蔡甸在行动!

7月27日,省環保廳最新數據顯示,今年元至6月,通順河潛江、仙桃、武漢三大斷面水質全部達到今年省裡確定的考核指標——四類標準,達標率100%。

全長191公里的通順河西起潛江市,流經仙桃市,在武漢匯入長江。過去10年間,該河水質長期淪為劣五類,又黑又臭,媒體曝光、群眾投訴沒有間斷過。因為種種原因,通順河汙染治理始終沒有起色,被沿線居民稱為“治不好的黑水河”,成為我省“長江大保護”的一個隱患。

去年,我省將通順河列為首批跨界河流水環境綜合整治對象,一年間,通順河大變樣。

黑水是如何變清的?7月中旬,湖北日報全媒記者從通順河起點出發,一路踏訪,探尋究竟。

看上游

黑色的河水變清了

“廢水,主要參數CODcr,參數值28.40,達標;廢水,主要參數氨氮,參數值12.37,達標……”

7月15日上午,記者來到通順河起點——潛江竹根灘鎮的澤口閘畔,這裡化工企業林立。在潛江永安藥業股份有限公司門口,一塊LED屏幕上滾動顯示著汙染源自動在線監測實時數據。

這是潛江在全省率先建成的汙染源視頻監控系統,通過將園區企業在線監測數據向社會公開,接受群眾監督。

近10年來,通順河飽受汙染困擾。隨著沿線工業廢水排放、農村面源汙染、生活汙染等問題加劇,其水質長期為劣五類,位於上游潛江的一處化工園區備受詬病。

去年,潛江市籌資5億元對通順河潛江段實施綜合治理,這處近30年曆史的化工園區放棄盲目擴張的老路,不僅沒有新增一家化工企業,還關閉取締涉汙企業11家,汙水處理廠等一系列環保設施陸續建成投用。

潛江市環保局副局長餘峰說:“從今年數據看,潛江段水質已穩定在三類到四類間,這是10年來最好水平!”

沿起點向東南奔騰15.47公里,通順河從深江閘流入仙桃境內。中午12時30分,記者來到深江閘。閘前200米處,設有水質監測點,該監測點實時記錄著通順河潛江段面的最終水質數據。監測數據顯示,此時通順河深江閘斷面的水質為四類。

“去年以前,河水又黑又臭,現在你看,顏色變綠了,氣味也沒了。只要動真格,沒有辦不成的事!”站在河岸邊的垂柳下,仙桃深江村黨支部書記楊華清感慨地對記者說。

訪中游

共抓共治拆“心牆”

“多年來,困擾通順河的汙染問題久治難愈,一個重要原因是跨界治理責任不清,三地間各自為政、相互推脫。”仙桃市環保局監察支隊隊長陳小平坦言。

建於2014年的深江閘,將這一尷尬暴露無遺。

深江閘是連接通順河潛江、仙桃段的唯一閘口。流入仙桃境內後,通順河又被分成南乾渠(通洲河)和北乾渠(通順河),最終於港洲村進入武漢蔡甸區。

早年,逢上游潛江來水水質變差,仙桃多選擇關閘。此時,仙桃另在深江閘外漢江徐鴛泵站引漢江水流入通順河,滿足境內灌溉所需。由於活水變死水,不僅進一步加劇通順河上游的水質惡化速度,也讓三地之間的關係充滿“火藥味”。

對於潛江來說,深江閘一關,不僅境內水質惡化,也直接影響其支柱產業正常運轉,是一條卡住經濟命脈的閘;對於仙桃來說,上游水質難以改善,直接影響沿線鄉鎮居民正常的生產生活;武漢則抱怨要為上游汙染埋單,該市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更是多次逆流而上展開調查……

汙染問題,如滾雪球自上游一路傳到下游。但一談到治理,責任又被推回上游——爭議指責中,這道由本位主義構築的“心牆”卻越來越厚。

“上下游齊心協力,共抓共治是唯一出路。”陳小平說。

去年來,由省政府牽頭,啟動通順河跨界水汙染防治。通順河全面實施河長制,由省政府領導任河長。省裡啟動聯席會制度,定期召集三地政府協調解決各類問題和矛盾,並開啟包括閘段調度、水質調度等一系列聯動機制。

為明確責任,省裡在各斷面建了水質監測點,每天公佈各斷面水質情況。“誰汙染,誰負責,再也不是一筆糊塗賬。”

記者瞭解到,為確保境內水質達標排放,仙桃市已關停沿線近1400家養殖場,僅去年就關停386家。17個鄉鎮於今年投運生活汙水廠。

(蔡甸有28個湖泊被納入武漢市

重點湖泊保護名錄)

“治不好”的黑水如何变清 探访通顺河跨界治理 蔡甸在行动!

問下游

期盼啟動跨界河流生態補償

7月23日13時許,位於武漢市蔡甸區港洲村的水質監測點數據顯示,通順河仙桃來水水質為四類。

“治不好”的黑水如何变清 探访通顺河跨界治理 蔡甸在行动!

“今年來,沒有再出現劣五類來水的情況。”蔡甸區環境保護監測站總工程師楊振說。

站在港洲村曲口大橋遠眺,通順河水在蔡甸境內放緩腳步,經沿途沉澱淨化,這裡的水體變得更為清澈。

“治不好”的黑水如何变清 探访通顺河跨界治理 蔡甸在行动!

作為武漢中法生態城的所在地,蔡甸區不僅是武漢“後花園”,也是通順河實現清水入江的最後一道屏障。近年來,蔡甸為通順河治理,關停了308家大小養殖場、拆除圍網3.2萬畝、為10個集鎮建設汙水處理設施。在通順河沿岸,他們沒有引進一家工業企業。

“治不好”的黑水如何变清 探访通顺河跨界治理 蔡甸在行动!

早年,蔡甸投入大量資金為通順河拉起生態屏障,但依舊難以從根本上扭轉通順河水質變差趨勢。區環保局汙染防治科科長鍾華說:“上游來水就是劣五類,但按省裡以前對我們提出的功能區劃分要求,入江水質要達到三類,這根本不可能。”

“治不好”的黑水如何变清 探访通顺河跨界治理 蔡甸在行动!

如今,隨著上下游城市共同治理,鍾華看到了通順河變清變美的希望。她說,今年開始,通順河入境水質多在四類,若算上河流在蔡甸境內經歷一輪自然淨化後,水質最好時可以達到三類。

“現在責任更明確、體制機制問題也得到解決,建議儘快啟動跨界斷面生態補償試點,進一步調動各地的積極性。”她說,蔡甸區於去年獲得36萬元空氣生態補償,以肯定他們為全省空氣質量改善而作的貢獻,這一做法也同樣能在通順河上推廣。

“治不好”的黑水如何变清 探访通顺河跨界治理 蔡甸在行动!

“今後,汙染者就要為治理者埋單。”鍾華告訴記者,按目前修復情況測算,通順河全線有望於2022年前實現全面恢復為三類水質的目標。

“治不好”的黑水如何变清 探访通顺河跨界治理 蔡甸在行动!

請大家轉發

讓更多人看到並注意繞行

“治不好”的黑水如何变清 探访通顺河跨界治理 蔡甸在行动!
“治不好”的黑水如何变清 探访通顺河跨界治理 蔡甸在行动!

也許你還會感興趣(關注蔡甸君微信吧)

大家還在看(點擊藍色文字可跳轉)

“治不好”的黑水如何变清 探访通顺河跨界治理 蔡甸在行动!

超過50萬人正在關注

“治不好”的黑水如何变清 探访通顺河跨界治理 蔡甸在行动!“治不好”的黑水如何变清 探访通顺河跨界治理 蔡甸在行动!
“治不好”的黑水如何变清 探访通顺河跨界治理 蔡甸在行动!“治不好”的黑水如何变清 探访通顺河跨界治理 蔡甸在行动!
“治不好”的黑水如何变清 探访通顺河跨界治理 蔡甸在行动!“治不好”的黑水如何变清 探访通顺河跨界治理 蔡甸在行动!
“治不好”的黑水如何变清 探访通顺河跨界治理 蔡甸在行动!“治不好”的黑水如何变清 探访通顺河跨界治理 蔡甸在行动!
“治不好”的黑水如何变清 探访通顺河跨界治理 蔡甸在行动!“治不好”的黑水如何变清 探访通顺河跨界治理 蔡甸在行动!
“治不好”的黑水如何变清 探访通顺河跨界治理 蔡甸在行动!“治不好”的黑水如何变清 探访通顺河跨界治理 蔡甸在行动!
“治不好”的黑水如何变清 探访通顺河跨界治理 蔡甸在行动!“治不好”的黑水如何变清 探访通顺河跨界治理 蔡甸在行动!
“治不好”的黑水如何变清 探访通顺河跨界治理 蔡甸在行动!

您點一個

“治不好”的黑水如何变清 探访通顺河跨界治理 蔡甸在行动!

,就值5毛錢!

5毛也是愛

幫蔡甸君漲工資!

“治不好”的黑水如何变清 探访通顺河跨界治理 蔡甸在行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