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8-02狂辣影視
“當你翻過喀隆雪山,站在蓮花生大師的掌紋中間,不要追求,不要尋找。在祈禱中領悟,在領悟中獲得幻像。在縱橫交錯的掌紋裡,只有一條是通往人間淨土的生存之路。”
《皮繩上的魂》是張楊關於西藏的第二部片子。早在1991年,張楊便於對西藏產生了一種難言的情愫。
98年拍攝的《洗澡》便有一段取景於納木錯。直到2007年,張楊與作家扎西達娃一拍即合,將其小說《西藏,系在皮繩結上的魂》改編成劇本《皮繩上的魂》。
但後來因為西藏暴亂的原因,加之設備技術欠缺,一直拖到今年才搬上銀幕。
這個故事沒有結局
張楊說他不想給一個明確的、說教的結局,原著小說本身就有很多層意義,電影不應該為了結局而結局。
“我也不想給這個電影特別明確的東西,當然對那個作家來說,他一路在尋找的不是小說裡的人物,是他的自我,在那一瞬間,他說:‘我找到你了’,實際上是對自我的一種認識。然後再跟瓊進入到掌紋地,數著108個結吧,沿著這個走。這個東西是很抽象的,很難說很具象地去跟觀眾說這個電影的結局是什麼,每個觀眾可能都會有自己的體驗吧!”
《皮繩》中的環境也是一個角色
《岡仁波齊》的重點在人,對環境並不十分強調,到了《皮繩》,點映場不時傳來驚歎聲:景色太震撼了。張楊認為在這個故事中,環境本身就是一個角色,承載了很多敘事功能。他採用了2.35:1的寬畫幅,並多次出現橫移和航拍,構建出人與環境那種超常態比例的關係。
電影到底與我的關聯性是什麼
拍攝《皮繩》之前張楊的團隊在西藏拍攝了長達八個月的紀錄片,採用半紀錄的方式完成了《岡仁波齊》。長達八個月的體驗生活成了電影的底氣。
即便是與西藏已有過長達十年的碰撞,張楊還是保持了身為外人對藏傳佛教的尊重,沒有過多去觸碰。
他像每一位到西藏的遊子一樣,天地震懾,即便不是佛教信徒,走的不是朝聖路,也不由自主地叩問內心:“電影到底與我自己的關聯性到底是什麼?”
“修行可能是指向宗教裡的一個概念,但多我來說它是更廣泛的,每個人都需要不斷地去反思自己,不斷地在自我尋找的這條路上找到一種方法。”
從1997年的《愛情麻辣燙》到現在,張楊作品不多但個個響亮。他已經不年輕了,甚至在漸漸遠離商業。
他說拍電影很簡單,主要是看要拍什麼電影,為什麼要拍電影。二十年來追問一個問題,又何嘗不是一種修行?
“在縱橫交錯的掌紋裡,只有一條是通往人間淨土的生存之路”。佛教言西方極樂,人間淨土,課對於張楊而言,重要的大概是在電影中找到那條通往自己的路。
閱讀更多 瘋狂辣椒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