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又是一年看戏忙

「原创」又是一年看戏忙

「原创」又是一年看戏忙

又是一年看戏忙

在二胡三弦柔和浑厚的音色里,在生旦净丑美轮美奂的表演里,也在《秦香莲》的苦楚和《樊梨花》的霸气里。眼下,又是“各村各庄锣鼓响,跑前跑后看戏忙”的季节。

「原创」又是一年看戏忙

看戏。也称“赶集”、“赶交流”。在农村,一般在农闲时节,就会请上戏班子前来演出助兴,也会有各路小商小贩吆喝买卖的。为的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稍许放松,为的是祈祷一年的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也为了置办家用的油盐酱醋衣裳布匹。

戏的剧种多种多样,山西的晋剧,河南的豫剧,北京的京剧等,这些属于名剧,唱了几百年了,大都耳熟能详,但是百看不厌。也有些地方小戏,如“二人台”,流传于内蒙西部一带,唱腔自由奔放,唱词随心所欲。“二人转”起源于东北一带,曲调高亢粗犷,内容诙谐风趣。

「原创」又是一年看戏忙「原创」又是一年看戏忙

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村头一块空阔的地方,几块能遮风挡雨的围布,加上几根竖着的木桩,就是一个临时戏台了。台前也随之热闹起来,长条凳、小木凳……放在主人中意的位置。而“占座”的任务是交给这些七、八岁的孩子们完成的。

如果村里谁家有闲置的房子,那么,戏班子的成员们就会被村长安排在主人家食宿。也称“派饭”,在当时,这也算是光荣的任务了。小村背灶的,偶有这些艺人光顾,便会炒几个鸡蛋,炸几个油糕,盛情款待他们。看他们穿时尚的衣服,听他们说外面的世界,顿时感觉眼界开阔了不少。

一根香甜冰爽的冰棍,一个雪白蓬松的棉花糖,对于那个年代的孩子们来说已经是一种奢望了。所以,在戏场上为此打闹的顽童不在少数。偶有几个懂事的,也会站在卖冰棍、棉花糖人的身边咽了咽几次要流出来的口水。

「原创」又是一年看戏忙

唱戏一般分为下午戏和夜戏。下午的观众大都是老人和小孩,一则是老人孩子白天没事,而年轻人还要下田劳作,二则是晚上行走不便,夜戏演完已到深夜,老人孩子早已昏昏欲睡。而夜戏还会增加一些动感歌舞表演,所以,年轻人更愿意看夜戏。

在农村看戏,戏台上有戏,戏台下也有戏。男人们敞开怀,燃上一根烟,眯了眼,舒心地吞云吐雾。他们谈雨水,谈庄稼,说到兴处,嘻嘻哈哈乐一阵;怨愤了,也会拍着大腿叫骂。那些女人则三五成群,嘴里啃着自炒的花生、瓜子,咀嚼着艺人轶闻、家庭琐事。谈论一阵,感叹一阵。只有此时,她们才是自由的、轻松的。有几个调皮的孩子爬在戏子的“化妆间”好奇不已,对“红脸”、“黑脸”更是想一探究竟,无奈,被一个叫“团长”的骂了出去,只好作罢。随后,这些孩子们从这个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又从那个大人的胯下爬出来,尽情的玩耍嬉戏着!

「原创」又是一年看戏忙

在文化生活极度贫穷的年代,那方舞台,那些穿红着绿,粉墨登场的人温暖了多少人的心,在枯燥、乏味的田间劳作中,那一台戏,给他们的生活增添了不知多少色彩。

在南腔北调的叫卖里,在男女老少的笑语里,在一句“走哇,相跟(方言,一起的意思)上去看戏”的情感里。四五日之后,在不远处的另一个村里,也在空地上搭起了一个临时戏台……

走了一村又一庄,又是一年看戏忙!

「原创」又是一年看戏忙

呼和浩特清水河县人,现居准格尔旗,90后业余写手。用文字书写生活,用文字畅言人生。

「原创」又是一年看戏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