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黃華鎮在移風易俗、脫貧攻堅等工作中積極而為,持之以恆加大對大操大辦的打擊力度,以“移風易俗新時尚、文明鄉風正能量”等為載體,把“移風易俗”作為撬動群眾脫貧的槓桿,激發貧困群眾脫貧致富內生動能,做好脫貧“加減法”,用移風易俗這把“金鑰匙”打開社會文明、群眾減負“兩把鎖”。
建章立制,把移風易俗“框起來”撬動脫貧攻堅
黃華鎮通過將文明從簡落實到《村規民約》上,對紅白事操辦作出“硬性規定”:按照雲南省紀律檢查委員會《關於規範農村操辦婚喪喜慶事宜的通知》完善《村規民約》,結婚宴男女雙方合計操辦不超過20桌,宴請賓客(包含鄰里)不超過200人,每桌餐標準不超200元,親朋好友送人親每戶不超過100元;喪葬事宜操辦按《通知》執行。同時,紅白事操辦必須提前向村(社區)“兩委”報備,並對違反大操大辦的群眾對照《村規民約》進行處罰,是低保戶的建議取消其低保資格。各村(社區)都成立紅白理事會,成員都是村裡的“明白人”,負責協助幫忙操辦村民婚喪嫁娶,並監督防止鋪張浪費,大操大辦。為剎住歪風,黃華鎮下發《中共黃華鎮委員會關於印發紅白理事會章程(實行)、道德評議會章程(實行)》的通知、《黃華鎮關於進一步推動移風易俗樹立文明鄉風的實施方案》等紅頭文件,要求黨員幹部示範帶頭,群眾嚴格遵守執行,對違反規定的嚴肅按照規定查處。同時,鎮黨委、政府與14個村(社區)簽訂了目標管理責任書,並向群眾發放《移風易俗倡議書》1萬份,倡導廣大群眾簽訂移風易俗承諾書,從制度上、源頭上剎住歪風邪氣。通過制度規範,把移風易俗“框起來”撬動脫貧攻堅工作。
選樹典型,讓移風易俗“活起來”助力脫貧攻堅
剎住了歪風,更要正民風。黃華鎮把選樹移風易俗、脫貧攻堅等領域的先進典型作為引領民風的抓手,堅持用身邊事教育身邊人,讓全鎮更加文明和諧,家庭更加和睦幸福。移風易俗活動的開展,切實解決了農村地區在婚喪嫁娶、大操大辦、鋪張浪費、“天價彩禮”、薄養厚葬等陋習致貧返貧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將物質扶貧與精神扶貧相結合,積極倡導科學文明生活理念,弘揚勤勞節儉傳統美德,破除封建迷信和陳規陋習,實現精神文明與物質文明同步提升,著力建設文明鄉風,助力脫貧攻堅。鎮黨委、政府把移風易俗工作與鄉村振興、脫貧攻堅等中心工作緊密結合起來,制定嚴格的考核獎懲措施,統籌推進全鎮移風易俗工作制度化、常態化。通過選樹典型,讓移風易俗“活起來”助力脫貧攻堅。
強化宣傳,讓移風易俗“舞起來”帶動脫貧攻堅
治貧先治愚。在脫貧攻堅工作中,黃華鎮始終把移風易俗作為整改的重要內容,督促指導各村(社區)加強村民自治與民主管理,建立健全紅白理事會、村民自治管委會,將村民生孩子、過生日、當兵、入學等操辦事項納入《村規民約》範圍,合理控制宴請規模和菜品檔次,引導群眾做好脫貧“加減法”,用移風易俗減負,助力精準脫貧。充分發揮模範帶頭作用,引導群眾自覺遵守,以優良黨風帶動淳樸民風;充分利用廣告牌、牆體標語、宣傳欄、短信提醒、倡議書等方式,大力宣傳移風易俗、善行義舉、厚養薄葬、尊老孝老、文明節儉、簡禮厚意等文明觀念; 廣泛開展“好媳婦”“好婆婆”“脫貧光榮戶”評選活動,在全鎮形成向上向善之風,讓移風易俗“舞起來”帶動脫貧攻堅。
大力整治,把移風易俗“硬起來”
紮實開展專項治理行動。大力倡導“喜事新辦”“喪事簡辦”“小事不辦”,教育引導群眾破除陳規陋習,杜絕大操大辦的不良風俗。由鎮紀委牽頭定期不定期對各村(社區)開展督查,對出現不按制度辦事、紅白喜事大操大辦的村(社區),進行批評教育和指正。以硬碰硬的決心、實打實的辦法將移風易俗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來抓,真正讓廣大農村尤其是貧困農民群眾在脫貧致富的東風中,用移風易俗的淳樸鄉風取代農民群眾深惡痛絕的盲目攀比之風。通過對轄區內大操大辦等不良文明行為的整治,讓移風易俗“硬起來”引領脫貧攻堅。
如今,在黃華鎮“喜事新辦、喪事儉辦、小事不辦”之風已深入人心,從而一定程度上轉變了攀比觀念,減輕了農民一大項經濟負擔,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夯實基礎。
﹌﹌﹌﹌﹌﹌﹌﹌﹌﹌﹌﹌﹌﹌﹌﹌﹌﹌﹌﹌﹌﹌﹌﹌﹌﹌﹌﹌﹌﹌﹌﹌﹌﹌﹌﹌﹌﹌﹌﹌﹌﹌﹌﹌﹌﹌﹌﹌﹌﹌﹌
編審/陳洪 校對/王銚 編輯/馬進榮
閱讀更多 微永善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