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對於美股 A股沒有投資價值?我反對!

這段時間A股暴跌,知乎上一篇指責A股沒有投資價值的文章,“A股vs美股投資價值比較、競爭力分析”火了,很多人在轉發。

該文作者丁敏認為,A股企業賺的少 花的多 並且一直在吸血,是一個融資市,因此整體看,A股在過去29年並未創造價值,所以導致股票市場不佳;局部看,有約5%左右公司創造了巨大價值,但早期要挑選出來並不容易,或現在價格過高。並告誡在A股不能投資指數基金。

對這篇文章的觀點,我不敢苟同。

首先,A股淨利潤率和ROE較低,不代表利潤總額低,這是基本數學常識。況且,根據原文作者的統計數據,全體A股的ROE是10.8%,這不算太低。原文中是剔除金融(銀行 保險 券商)企業後得出的利潤率和ROE才顯得低。我不能理解為什麼退市股都統計進來了,卻要剔除金融企業,每個人都知道金融行業在A股權重最大,利潤最多。剔除金融行業還不夠,還要再考慮普遍的財務作假或粉飾,實際需打8折,為什麼不是打九折,五折?我並不是說A股沒有財報作假的,但是沒有可靠證據和數據的東西,不用為好。如果可以脫離事實和數據,何必費力用WIND統計幾千家公司,你直接說A股財報都是假的,就足夠論證沒有投資價值了。

其次,利潤率和ROE的高低是由企業的行業特點和商業模式決定的,這兩個指標低,最多僅能說明的是A股企業賺錢效率低,不代表企業競爭力低,更不表示企業沒有投資價值,這是基本財務常識。任何財務指標都需要基於具體的商業模式來看,才有意義。技術領先是一種競爭優勢,比如蘋果的ROE高達45%;而低成本也是一種競爭優勢,比如沃爾瑪,ROE僅11%。或許中國企業在科技上競爭力不強,但絕不表示中國企業沒有競爭力。從整體上看,中國製造多以低附加值加工製造為主,利潤率自然會低一些,但低成本就是中國最大的競爭力。雖然說A股企業稅負較重,但是原文中通過統計上市公司財務數據,得到公司所需繳納的各種稅費支出,佔稅前利潤的59%之多,以此作為證據,就太外行了。營業稅增值稅等等,都是以營業額為基礎計算,你把分母替換為稅前利潤是啥意思?要知道很多企業的稅前利潤也就僅有營業收入的20%左右。

第三,A股剔除金融後(這裡剔除金融倒是對的)實體企業的經營流入小於投資支出,即花錢比賺多,但以此來說A股沒有投資價值,並不成立。原因作者文中也說得很明白,“但辯證的看,從中國發展階段來看,是發展中國家,在高速發展階段,需要大量投入資本,所以現金流會比較差。”而且,A股融資多於分紅,也不表明A股沒有投資價值。你投資於一家企業的資金,雖然沒有完全通過分紅收回來,但是已經轉換為企業的固定資產、知識產權或經營資產,在你賣出股票時,這些投入都會在股價上體現出來。股市本來就是融資的場所,企業的投資經營活動才是真正的投資,股票交易市場不過是連接投資者與企業家的橋樑。過去A股一直流行一種錯誤的認識,認為A股不能賺錢,是因為融資多,分紅少。這是潛意識的用”物以稀為貴“來看待股市,希望別人用投資新上市企業的錢來抬高自己手裡股票的價格,這根本就算不是投資的正確思維。認為股市IPO或再融資過多會吸走資金導致股價下跌,是把股市與經濟社會割裂開來的靜態思維。如果有賺錢效應,經濟市場上的錢會蜂擁而來,P2P迅速興起,就是這個道理。

A股真的沒有價值嗎?

看市場的投資價值,最直接的莫過於看代表性市場指數的收益率。實際上,最近十幾年來,上證50全收益指數的年化回報是11.3%,滬深300全收益指數為12.1%,拉長時間看,收益率會更高,不比美股差。這些市場代表性指數本身具有優勝劣汰的機制,對比美股指數,也得用這種指數來比較,而不是把全部垃圾裝進去,得出沒有投資價值的結論。我認為,在A股,指數基金和美股一樣有投資價值。

迄今為止,所有論證美股比A股強的文章都有兩個特點:一是近視,挑這兩年A股不行的時候來說,二是挑選歷史有利的時段來計算收益率。

不管怎樣,原文還是承認A股”有約5%左右公司創造了巨大價值“,唯一的問題是”早期要挑選出來並不容易“。首先來說,投資成功並不依賴於在”早期“挑選出好公司。巴菲特投資可口可樂時,公司已經營了近百年。段永平投資網易時,網易已經在互聯網泡沫破碎後被投資者拋棄。如果你在茅臺股價800元的時候,才知道股價80時是好公司,那你永遠也找不到好公司可以投資。其次,選出A股的好公司有那麼難嗎?很顯然,如果用猴子來扔飛鏢的方式選股,選到的概率僅有5%。但投資者是人,只要運用基本的生活常識,再加上今天的網絡資源,普通投資者就可以很大概率選中A股那優秀的5%。當然,前提是你需要具備正確的投資觀念,那就是要讓企業來為你賺錢,而不是通過股票買賣賺錢。如果具有一定的財務分析能力,選出好公司更容易,因為A股好壞公司的差別太明顯了。這麼多年來,QFII基金在A股獲利頗豐,奧本海默基金僅在貴州茅臺上就賺了幾十億。老外連中國的酒文化都不明白,為什麼還能從白酒上賺大錢,而本土的公募基金們,投資茅臺的固然多,卻少見獲利如此豐厚的?正確的投資理念是關鍵因素。

幾年前,我的企業分析能力基本為零,但是我仍然選中了貴州茅臺、恆瑞醫藥和招商銀行來投資。我選擇的理由很簡單和符合常識:一是這些是公認的好公司,所有券商的研報都公認這是好公司,所有雪球上的討論都沒有人否認這是好公司,唯一的問題是價格是否高估。二是股災期間這些公司的股價跌得最少,如果說券商研報和網上討論都是嘴炮的話,市場上的交易用的可是真金白銀。選出好公司之後,最大的風險就是買貴了,如果沒有估值公司合理價值的能力,只需要一些簡單的投資策略來化解即可。定投策略可以解決買貴了的問題,而分散投資,則保你就算選錯了一兩個公司,也不至於損失太大。

不可否認,A股垃圾公司多,但是你投資是來選閃閃發光的金子,不是來數垃圾多少的。

總有人說A股投資者七八成虧,因此沒有投資價值。在我看來,A股投資者虧損者多,是因為他們缺乏起碼的投資基礎知識和方法,或者具有錯誤的投資方法。這些投資者如果用相同的方法,放在世界上哪個市場結局也必然是虧錢,而且虧得會更快更多,因為國外市場虧錢的工具更多。市場差異不是A股投資者虧錢的原因,投資能力不足或方法錯誤才是虧損的主要原因,這也反過來影響市場環境。不是A股環境差導致投資者虧錢,而是投資者不行導致市場環境不好。拿退市來說,市場自由交易本來就具備優勝劣汰的自然退市機制,根本不需要什麼退市制度。企業不行,投資者必拋棄之,沒有人交易的股票,就算是不退市,也是殭屍,沒有人拿槍逼著你買,這樣的企業退不退市,如何能夠影響你的投資收益呢?而A股散戶喜歡聽消息、聽薦股,喜歡跟風炒作殼資源,導致垃圾股也有大量資金交易,投資者自己把天然存在的退市機制都拋棄了,還嚷嚷什麼讓證監會出退市規定呢?有什麼理由將投資失敗歸咎於沒有退市機制呢?

再比如說分紅,A股投資者一邊怒罵上市公司不分紅,但是買股票的時候卻又不見他去挑分紅多的買。如果投資者都偏好高分紅的公司,那麼有再融資需求的公司必定會提高分紅以吸引投資者。那些不分紅的公司,市場估值必然會被壓低,這也會迫使公司傾向於多分紅。美股的高分紅就是這麼自然形成的,美國證監會沒有任何一條規定是用來管公司分不分紅的,這本來就是公司內部事務。菲利普莫里斯公司,僅僅是被預期將會下調分紅,股價從100出頭最低跌到70多。而A股,格力沒有明確投資計劃及打破分紅慣例,很多投資者還在為其辯解不休,還在問為什麼格力估值這麼低。投資者簡單的買賣觀念和行為就可以迫使公司提高分紅,根本不需要證監會來操心。

如果從今天開始,你將投資虧損歸因於自己的投資方法不當,而不是怪罪市場,我相信你很快就會扭虧為盈。

我相信,A股是非常具有投資價值的市場,對大多數散戶來說,其投資價值遠勝於美股。

ck2008

一.算的是A股29年彙總數據然後平均,3631只股票裡面有幾隻股票能有29年數據,根本沒考慮這些還美名只算大數,這樣算出來的29年平均數據能用?二.就這樣得出來的A股數據,還要剔除其中佔大頭的金融(銀行+保險+券商)三.然後覺得還不夠,考慮到造假還要打8折(此為主觀數據1)四.最後再扣掉通脹10.3%(此為主觀數據2)這樣最後得出的數據是,引用知乎原文:“而中國A股調整通脹後真實實體企業ROE為-2%(ROE8.3% - 通脹10.3%),或更樂觀未打折後的ROE 0.5%(ROE10.8%-通脹10.3%)。不管如何,兩個ROE均不理想。“最後得出的結論是,引用知乎原文:1.“整體看,A股在過去29年並未創造價值,所以導致股票市場不佳”2."也就解釋長期投資A股大多數股票,或A股指數基金大概率會虧錢的原因。因為大概率會碰到鬼。"那讓我們來驗證知乎的神結論吧。中國發展了29年,經濟是負增長了29年,每年約-2%,大家現在的生活水平比起1990年是大幅度的退步。這個個人自行判斷,我無法代表大家。長期投資中國的股票跟指數不靠譜,29年來每年約-2%的下跌。這個很容易驗證,從90年開始,上證綜指,上證50,滬深300,哪個指數跟90年基點比起來不是長期上漲的?(90年沒有數據的直接對比最初基點數據)

shshchen

我贊同樓主部分觀點。同時補充幾點:一、基於財務粉飾的理由對中國上市公司的ROE和淨利潤率打八折,這是完全錯誤的。懂點財務的人都知道,財務粉飾只能粉飾一時,不可能永遠粉飾下去。你今年虛增了利潤,未來就要虧回來打回原形,不可能永遠虛增。原文是做30年的長期分析的,30年持續粉飾有可能嗎?二、原文中,中國10%的通脹率不知道是哪裡來的數字。美國年均2.7%的通脹率是按CPI來算的,中國如果也按CPI來算,我算了一下大約是4.2%。單純用房價來算通貨膨脹率,當然是有失偏頗的。三、為了有可比性而都剔除金融股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也只能說明非金融行業的對比,而不能說是“整個市場”的對比。整個市場是包含金融股的。而且中國市場金融股是權重最大的,差不多佔了40%多的權重,長期表現(到目前為止)也是最好的,2018年年初時差不多都創了歷史新高。同樣的道理,如果把兩個市場的科技股都剔除掉,再比比看,那A股就不差了。原文有幾點是非常值得讚揚的,啟發很大:一、剔除金融股以後,美國公司的ROE比中國公司高,再扣除通貨膨脹因素後,差距更大。美國是10.1%(12.8-2.7)。中國是6.6%(10.8-4.2)。這個差距是巨大的。我們知道,3.5%的差距,30年累積下來,會是巨大的數字。美國的實體企業的盈利能力的確更強。二、現金流的對比很有說服力。美國實體企業總體是以現金回報投資者的,而中國實體企業總體是向投資者融資的。有說法認為美國是發達經濟體,而中國是發展中經濟體,中國有更多的地方需要投資。從股民角度講是看回報率的,你的ROE更低(說明投資回報低)卻還要不停地投,顯然不是明智之舉。另外還要考慮幾個因素:一、中國有全世界獨一無二的IPO制度。如果你只買IPO,買到後永遠不賣拿到現在,收益率是很高的。相反,如果你在IPO上市後買入(打開漲停買入,以前不設漲停時上市第一天買入),結果就很差。我們的指數都是上市後N天計入,相當於是IPO上市後買入,是這個制度的冤大頭。二、中國個人炒股盈利是不要交稅的。在美國要交稅。

飛花逐月

細節中藏著魔鬼。原文作者並未詳細給出如何算出的累計平均roe。要知道A股從最初的老八股到如今的3000多隻股票,淨資產擴充了N倍,這估計都被算在了分母裡,而利潤呢,很可能是把上市才幾年的企業的利潤平攤到幾十年裡去了,roe的分母虛高,分子被錯誤壓低,算出的roe肯定偏小。反觀美股,由於退市機制完善,每年股票樣本總數量變化不大,同樣的算法,roe更接近真實水平。

本文源自集思錄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