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城裡生活很無奈,工作也憋屈,但鄉村只是他們的記憶!

中國鄉村轉型因農民離土離鄉、進城打工的城鎮化而起。

90年代城鎮化發展,促使著億萬農民放棄祖輩一直堅守的鄉土心態,一批批地走出鄉村湧入城鎮。儘管城鎮不給進城者名分,讓他們做苦活、髒活、危險活,並且工資、保障待遇低,但城鎮的誘惑力不僅沒有讓農民放慢進城步伐,反而越來越多的打工者正在將家屬、子女帶到城鎮,希望成為城鎮人。

雖然城裡生活很無奈,工作也憋屈,但鄉村只是他們的記憶!

城鎮尤其是大城市是個神奇的地方,鄉村人在它面前很容易失去定力。50年代初城鎮恢復建設,就有大量農民流進來在城鎮找工作,但國家為了優先保證城鎮發展,實施了城鄉二元戶籍管理制度,嚴格限制鄉村人向城鎮流動,中國社會分成為城鄉兩個單元。居住在城鎮的人是“國家人”,天然地享有國家給予的全方位、立體式福利,而居住在鄉村的人則是“泥腿子”“鄉巴佬”,不僅難以享有與市民一樣的國家福利,而且勞動成果還要優先滿足國家和城鎮的需要,保證城鎮人的生活。城鎮比農村好,城鎮人比鄉村人幸福,國家城鄉政策的不公平釀成了城鄉巨大差距,以至於絕大多數鄉村人都向往、羨慕城鎮人的工作和生活,甚至一些鄉村年輕人還把進城作為改變命運、實現人生目標的重大追求。此外,新生代農民工雖然城鎮生活很無奈,工作也憋屈,但他們中的多數人還是喜歡城鎮。對第二代農民工而言,鄉村只是他們的記憶:因為鄉村還有老人,故他們會偶爾想念;而城鎮則是他們心目中的家,即使沒有住房,沒有固定的工作,他們也不會離開城鎮。他們自信總會有“留爺”的城鎮,大城市不能留,就到小城市,那怕到小的村鎮,也比回家務農好。

雖然城裡生活很無奈,工作也憋屈,但鄉村只是他們的記憶!

鄉村人進城的“人的城鎮化”對鄉村影響更大,一些村莊從此走向衰敗,甚至終結。城鎮化是鄉村與城鎮圍繞人開展的博弈過程,雙方既是贏家又是輸家。就城鎮而言,城鎮空間擴大和城鎮經濟發展需要更多勞動力,而鄉村人進城打工,為城鎮提供了廉價勞動力,從而城鎮能夠既快又省地發展。城鎮除了為進城的鄉村人提供廉價工資之外,其他一切包括住所、交通、醫療衛生、教育、就業機會等置若罔聞。鄉村人進城嚴重衝擊了鄉村社會,越來越多的農戶將農業視為副業,不再精心農業生產,更多地依靠化肥、農藥進行農業生產活動;村莊人口急劇減少,空心化、過疏化嚴重,更多的村莊只能由老人看守著,得過且過。

雖然城裡生活很無奈,工作也憋屈,但鄉村只是他們的記憶!

鄉村出現的問題是城鎮化發展後遺症,是中國城鎮化規模過大、發展太快,而鄉村轉型沒有來得及跟上造成的。鄉村人尤其是新生代鄉村人進城將給鄉村帶來一系列問題,無人種田、糧食安全的擔憂不斷加大,雖然鄉村褪變是個長期漸進的過程,但絕非自然發生的,期間一定受到相當多的人為因素影響,需要國家合理、科學規制,引導鄉村按照正確的方式和路徑轉型或改變,否則鄉村要遭受更多的“罪”;鄉村轉型中要反對一切過激行為,新農村建設、新型城鎮化建設都需要政府適當介入鄉村演進、轉型中,否則鄉村人進城帶來的人問題會不斷擴散,並最終導致鄉村潰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