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不到半年增加3次关税,是作茧自缚?还是破茧而出?

印度不到半年增加3次关税,是作茧自缚?还是破茧而出?

近日印度宣布提高关税10%,这已经不是印度第一次提高关税了。

2017年12月印度将手机进口关税由之前的10%提升至15%,电视和微波炉的进口关税由之前的10%提高到20%,录像和摄影设备的进口关税同手机一样,也由之前的10%提升至15%。

2018年2月,印方又将智能手机的进口关税从15%提高到20%。

此次据NDTV等媒体报道,印度方面决议对部分智能手机关键组件,如PCB板、内存、基带、处理器等加征10%进口关税。

印度不到半年增加3次关税,是作茧自缚?还是破茧而出?

短短不到半年的时间,印度就将关税提高了3次,而且我们不难发看出,调整的幅度在加大。

那么印度为何要如此频繁的提高关税呢?

首先我们很容易想到的就是本土企业的保护。

单中国手机厂商在印度智能手机市场的合计份额已经超过50%,占去印度市场半壁江山。

印度最大本土手机品牌Micromax,过去曾经拥有33%的市场份额,但是如今下降到了3%,这家公司辉煌时期甚至表示要进军中国市场。

本土企业与外来企业竞争中迅速衰败,激起了印度的警惕,提高关税增加贸易壁垒也成了他们保护本土企业的不得已的选择。

印度不到半年增加3次关税,是作茧自缚?还是破茧而出?

巨大的贸易逆差让印度手足无措。

2017年印度与中国双边货物进出口额为845.4亿美元,增长21.4%。其中,印度自中国进口720.5亿美元,增长18.7%。印度与中国的贸易逆差595.7亿美元。

《今日印度》文章称,莫迪启动“印度制造”的2014年,印度自中国年进口额为540亿美元,主要进口产品包括机械设备以及医药产品,3年间增长了25%。

莫迪2014年5月发起的“印度制造”运动,目标是将印度打造成世界制造中心,确保全国经济稳定增长,摆脱对中国进口商品的依赖。

然而这一切都与印度的预想背道相驰。

印度不到半年增加3次关税,是作茧自缚?还是破茧而出?

增加关税外企不得不加快“印度制造”。

越来越多的中国厂商在印度建厂,OPPO、vivo、小米、华为都在印度建立了自己的工厂。一位在印度从事供应链管理的行业人士透露,现阶段通过关税调整吸引一些对技术要求相对较低的厂商过去,如数据线、手机充电器等,发展到一定阶段,将继续通过政策引导,将技术含量高的产业也吸引过去。

印度不到半年增加3次关税,是作茧自缚?还是破茧而出?

这些都是印度自己打的如意算盘,能否实现还是有很多未知数。

提高关税的同时也损害了老百姓的利益。印度这边要提高关税,小米手机马上就涨价,从5月1日开始,在印度市场销售的红米Note 5 Pro价格将上涨1000卢比(约合95元人民币),小米电视4 55英寸版本则是上涨了5000卢比(约477元人民币),所以最终的损失还是由老百姓承担。

印度不到半年增加3次关税,是作茧自缚?还是破茧而出?

不断提高关税的同时,也是另一种形式的自我封闭。

根据WTO《信息技术协定》内容,签署国家和地区不得对诸多包括手机在内的IT产品收取关税。但印度诡辩说手机与智能手机有区别,我们应该应时而变。他这一说法却得不到认同,被多个国家指责。

印度现在处于发展中国家的阶段,走出去和引进来才能有更好的发展,中国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增加贸易壁垒,也会让很多想走进去的企业望而祛步,这也就与自己发展的初衷相违背。


分享到:


相關文章: